【营员随笔】自省之道

  • 陈俊杰 (武汉市第二中学)
  • 创建于 2015-07-29
  • 49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自省之道,上可达国家,下可至己身。受挫时自省,可以奋发图强;得胜时自省,可以戒骄戒躁。

    中国科学院大学便是一所因自省而诞生的大学。副校长在发言时曾说:“钱学森有三问,问问直逼中国的教学制度。为什么在这样的制度下无法培育出真正的大师级人物?”纵有名扬全国的清华北大,为何中科院还需层层反思本科生,自立门户,以国外多所名校制度为参照,最终做出前所未有的导师制度?这样的自省并不可耻,相反,它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人才崛起的奠基之石。

    回首近代历史可以发现,国家与民族的每次飞跃,无不伴随着深入骨髓,甚至是挥洒鲜血的自省。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西安事变,以至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每一个事件都是国人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成功与失败共同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所以,我十分支持中科院的这次大胆尝试,但是,最伟大的自省,往往不是生死存亡之际,而是恰恰自鸣得意之时。正如中国科学家的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堪堪而立却前路慢慢,此时若抱有骄傲自满知心则将失去宝贵的发展动力。

    有一项态度尤为值得注意。在我们聆听的各类发言与介绍中,似乎介绍者们都三言两语地承认与国外的差距,然后转头颇为自豪的宣称自己在此项目中全国第一。诚然,拥有中科院这一雄厚的阵容,国内哪家大学可以比肩?然而,世界也就只有中国拥有如此多的科研人员,却依旧难登国际之巅。难道我们非得将与国外的差距放在无法追逐的地位上吗?

    在感受到学术会堂的宏伟气魄后,其实同学们对于一件事的议论声音最大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科学院的学术会堂,为何正门只有两个外国人的雕像巍然屹立——即使他们是牛顿与爱因斯坦。空气中只是流露着淡淡的悲愤与哀伤,伴随着这种情绪,我们又在国科图中见识到了如瀚海般的外文书籍,总量竟然超过了中文图书。当时的气氛是微冷的。而最后,在参观化学所时,虽然工作人员在专业术语中时常脱口而出的英文里总流淌着不加掩饰的自豪之情,但在我们询问中国能否产出可供试验用的精密仪器时,她唯有沉默。

    为何如此?在简单的自省中就能得到大致的答案。一来,以他人为师,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总不免过度地受到其影响,这一点在历史中屡见不鲜。二来,从国科图张贴在外的各类活动中,以可以看出一二。从创业咖啡厅到各类市场培训,无一不透露出丝丝的铜臭味。在物质日益充裕的当下,精神上却逐渐虚浮。在这样浮躁的中国,青年如何能够安安心心地为国效力?也许,在其它大学我们不能强求,但在国科大,这就如同信念。

    但也是历史与社会共同促成的结果。中国的转型期,任重道远。希望科研人才都能够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大义。

    自省自此,略感清明。深知自省之道亦自醒之道,以文共享,愿人人都能够在自省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责任编辑:陈俊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