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周末闲暇之余,翻起往日好友写给我的信件。其中一封是我知己寄来的,她在信封的背面写了一首我最爱的词:东坡先生的《定风波》。当时感动的是,心灵相通的我们从未跟彼此说过这首词,然而在我处于失落的时候她能读懂我的内心,用这首词传达她想对我说的话。过去的这七八年里,我经常写下这首词,细细品读,每次都觉得收获的是不一样的感悟和人生智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和“何妨”相互对应,直抒胸臆,是东坡先生的内心真实写照:不要听那雨穿林打叶的声音,不妨一路慢慢走着,独自吟唱着。东坡先生被贬黄州,仕途不顺,怀才不遇,面对风吹雨打的坎坷人生路,无可奈何之际只有不听不管了,不如且行浅唱。多么率真、豁达的性情!也只有他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词句。联想到水调歌头里面他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这样,我们“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改变不了的事情,不如避而远之,享受自己的诗意人生。古人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达难,穷依旧,拥有乐观的心态才能不错过沿途的风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最喜欢东坡先生这一问“谁怕”的潇洒了,朗诵的时候读到这一句时语气中的坦然、淡然和大气方显内心所想。即使穿着草鞋,手持竹杖也比策马扬鞭更轻快啊,这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读到此处,我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竹杖芒鞋和东篱采菊,无所牵绊,悠然自得,清贫日子里心情倒也轻松许多,谁怕?无所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上阕的总结,披着蓑衣在烟雨中走过一生。东坡先生的人生之路崎岖不平,充满险峻,在烟雾迷蒙中,一生任此风吹雨打。我想起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亦是一种悠然自得流连忘返的闲适生活,东坡先生用此两种意向暗喻了一种人生景象,总结了这一生的烟雨风波,比张志和在境界上又高了一层。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句承上启下,词人沉浸在思考自己的烟雨人生的状态中,忽然料峭的春风让微醉的词人回到现实生活中,顿时觉得些许凉意。“山头斜照却相迎”,远处是雨过天晴的山头,不禁想到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时候困难总会过去,只要充满希望,柳暗花明的景象总会有。然而,苏东坡并不是要表达期待柳暗花明的,笔锋一转到结尾了。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看这走过的一遭,向来都是萧瑟的景象啊!归去吧,没有风雨可言也没有所谓的阴晴之分了。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之后,悲喜都看淡了,成败亦不重要,不再期许柳暗花明的灿烂和绚丽,风雨交加和阳光灿烂似乎都没有太大区别了。人生就是这样五味杂陈,丰富多彩,经历挫折的洗礼,在雨天里追逐晴天的过程中,会让心变得更加开阔。
宋朝的词人中,苏轼的作品数不胜数,我最爱这首《定风波》。读懂这首词不难,而体会作者的人生处境就不太容易了,后人不得不佩服东坡先生这种乐观豁达、从容淡定的心境,有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更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空灵。
拥有“也无风雨夜无晴”这样的心态,是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哲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喧嚣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急功近利,追求物质和名利。经常听见有人抱怨别人是富二代比自己优越很多,别人是官二代比自己更容易成功。因此开始抱怨社会,埋怨父母,失败时就一蹶不振,取得一点点成就便沾沾自喜。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有些人连什么是成功这类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清楚,他们认为有权、有钱便是成功,变得更加逐利拜金,最终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这种状态下,即使真的取得了所谓的“成功”,就很幸福吗?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小憩片刻,给自己的心灵一点空间,给自己的思维一点时间,认真思考一下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请不要再为生活中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也不要为无权无钱而徒生烦恼和怨恨,让我们都抱着一颗平常心去努力工作吧,在平凡中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对事业最朴实的追求。人生就是充满挑战的舞台,有人胆怯,有人勇敢,胆怯的人畏首畏尾,勇敢的人披荆斩棘。把每一次经历都看成一种享受,一次旅行,人生何来风雨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