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国科大夏令营营员心得

  • 邓策思 (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14-08-07
  • 308

若我是一颗种子,我便要破土而出,为黄土添新绿;

若我是一株幼苗,我便要奋力生长,直冲云霄;

若我是一棵小树,我便要深深扎根,伸出浓密的枝叶荫庇一方土地。

——题记

如果可以,我愿把中科院物理所的发展历程比作一棵树的生长过程。

一开始,中国是一片科学的荒野,积贫积弱,任人鱼肉。中科院物理所却是一颗种子,深埋于贫瘠的土壤中,毅然破土而出,立志让荒芜的土地萌发科学的生机。

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上海霞飞路成立;1929年,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成立。它们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研究国立科研机构的发源地。从这里开始,贫瘠的土地上有了第一抹新绿。

这一颗种子注定要艰难地生长。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中央物理所和北平物理所迁至昆明,而后又在桂林、重庆间辗转奔波。即使是在颠沛流离中,物理所的科研人员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他们面向战时需求,做出各项科技成果,开物理探矿之先河。物理所的师生不辞辛劳,携带着设备躲避战乱,他们的付出,使得物理所日益发展壮大。

1950年,物理所进入中国科学院,严济慈任所长。此时的物理所犹如一株幼苗,正在汲取养分,奋力生长。它秉持“穷理、有容、唯才、同德”的精神,坚守在研究一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物理所的赵忠贤院士这样告诉学生。1987年,赵忠贤等人独立发现了起始转变温度在100K以上的超导体,并因此荣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超导体材料随之大热。然而随着铜氧化物推向市场,其弊端逐渐显露,这类材料的超导机理更成了难啃的硬骨头。因而,铜氧化物超导体少有人问津。尽管如此,在赵忠贤的带领下,物理所始终坚守在研究一线。最终中国科学家用对真理的坚守掀开了超导材料的新篇章。

正是因为“穷尽其理”的精神,中科院物理所如今在超导体、磁学、表面物理、光物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当初的幼苗,已长成茁壮的树。

这样的一棵树,需要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热土上,以其茂盛的枝叶荫庇大地。

陈春先便在这一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在美国留学回来后,陈春先受苹果公司启发,决心创立“中国硅谷”,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迅速转化。在他的帮助下,中科三环、星恒公司先后成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由此起步。科学技术不应高居于庙堂之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造福于人民,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中科院物理所是一棵大树,它现在已经根深叶茂。它萌发、生长、抽芽,以其浓密的绿意覆盖了贫瘠的土壤。它拼命生长着,不为自己贪图什么,只管倾尽一切。

诚如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言:“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求得知识,不应视之为干禄之终南捷径,而应视之为报国之不二法门。

若我是一棵树,定会根深叶茂,荫庇一方土地;若我是一株苗,定要奋力生长,向上直冲云霄;即使我是一颗种子,也要尽力破土而出,为黄土地添一抹绿。

责任编辑:邓策思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