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早9点,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的四川组32人,踏进了国家动物博物馆的大厅。在这里,他们将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个小时的参观学习。
此次活动的前半小时由一名导游带领四川组同学在陈列厅游览,参观各种濒危或已灭绝动物的标本,聆听它们各自的故事。一口大钟沉默地立在陈列厅内,令来自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陈永尧不禁驻足观望。就在他困惑不解时,导游的讲述声响起:“在我们站在这口大钟前时,请记住,每45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它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来不及被我们发现”。接下来,同学们参观了熊、虎、鹿、豹、猿猴、蛇、蛙等种类的濒危物种标本陈列区。这些曾经充盈着生命的躯体如今裹着防腐剂站在玻璃展柜中,用人造的眼球凝视着四川组员。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同学们分散行动,在博物馆的三个楼层中自由参观。辅导员则在各展区之间来回巡视,确保营员安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丰富馆藏全部向营员们开放,这不仅丰富了营员的见闻,更催促着他们思考人在自然中应有的位置与姿态。
十点整前,辅导员开始收拢营员。四川组在十点之前就全部集合完毕,迅速带出博物馆。陈永尧在走出大门前,不禁回望展馆正中,天花板上悬挂的须鲸骨架。“啊,那时候啊。那时候我在想,我们人类不能继续这样迫害动物同胞了。同为地球的居民,应当和谐共处才是。”他在返程车上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