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陶瓷科技考古的若干进展

  • 科研处 (自然科学史所)
  • 创建于 2011-06-02
  • 1204
 

以历史的视野探究科学与技术,从科学的历史吸取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大讲堂第十一讲

 

陶瓷科技考古的若干进展

 

 

演讲人:王昌燧  教授

王昌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工程物理专业。1985年开始从事科技考古研究。在NaturePNASArchaeometry《考古》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40多篇。2009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有文物产地及其矿料来源研究、生物考古和农业考古等。

现担任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主任、国际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X-射线考古学术讨论会顾问、中国科技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等职

 

 

内容提要:

李家治先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全面总结了主要由我国学者完成的中国陶瓷科技考古的系统成果,它向世人展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陶瓷文明。尽管如此,近10年来,陶瓷科技考古的研究工作仍然处于上升趋势,新的科技方法在这一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的研究成果也伴随着新的考古发掘而不断涌现,这充分反映了我国陶瓷文明的博大精深。

王昌燧教授将结合陶瓷科技考古前沿问题的探讨,介绍陶器起源、陶瓷器定义、原始瓷产地、测定低温陶器烧成温度的新方法以及青花瓷鉴定等方面的进展。

 

 

讲座时间:2011614  1430-1700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401会议室

 

 

联系人:陆岭、王莹

电话:010-5755251757552525                邮件:kyc@ihns.ac.cn

大讲堂博客:http://blog.sina.com.cn/kejidajiangtang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资助单位:中

 

 

 

欢迎参加!

 

 

乘车路线:可乘坐263334664749861964169674075185913944()983(支)、运通109、运通113、特9路等公共汽车到保福寺桥西下车,到路南六层灰楼。

 

 

责任编辑:科研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