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太空,畅谈人生——欧阳自远院士做客“星海拾贝”论坛侧记

  • 李艳丽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1-02
  • 1546

【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是国家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造就了我的人生”——10月31日下午,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九章大厦A座地球厅,“嫦娥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带来了题为“直面挑战——中国的月球探测”的讲座。从自身科研经历到国家深空探测,从传播科学到人生哲理,他的报告深深打动和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心怀感恩之情

“我非常感谢咱们空间中心,中心给了我很多。多年前,我就住在这,我在空间中心学到了很多东西”。

78岁的欧阳自远与国家科学空间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工作人员请他坐下讲话的时候,他表示站着说完这些话是一种礼貌,温柔的话语和微弯的身躯,流露出他对空间中心的感谢与怀念。

切合国家需要

“我们家世代从事的是医药行业,尽管学医稳定、安全,但当时国家急需发展,本科时我选择了地质行业。”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为发展我国的核武器,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国家要进行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此次,欧阳自远挑起大梁,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野外实习,多地多方求教,二十几岁,正是意气风发、赋有青春活力的年纪,他却默默在西北戈壁工作十几年,为完成至少30年无核泄漏的目标日以继夜,无私奉献。

终于在1969年,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完美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他平静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但那份隐忍与坚持激起了听众的崇敬之情。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人类空间时代已经开始,我坚信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卫星,会亲自登上月球,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从研究陨石开始,接近太空”。

河北藁城出土商代铁刃青铜钺时,困惑了考古界,不明白为什么商代会有铁制品,经欧阳自远鉴别,原来那个青铜钺并不是人类炼制的,而是古代人巧妙地应用天上掉下的陨石制造的武器。

1976年,吉林发生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陨石雨。“几个大火球从天而降,电闪雷鸣,恐怖至极,当时有100多万人亲眼目睹,覆盖500平方公里,有三块大陨石,成千上万的小陨石”。欧阳自远为听众生动再现当时的情境。

从此之后,他开始研究南极陨石、月球火星上的石头、宇宙尘埃,在我国建立了陨石学和天体化学学科,培养出一支研究队伍。

小天体撞地球

“月球的诞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天空婚礼,这使地球地轴偏了23.5°,地球上有了春夏秋冬,地球的自转更加稳定,周期从2个多小时逐步增加到现在的24小时”。

“小天体撞地球既有利又有弊,福祸相依,而且撞击坑是太阳系固态天体的表面特征”。欧阳自远对其中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好的一面是撞击坑的附近一般都藏有珍稀的矿物质。南非的撞击坑附近有黄金;加拿大有铜镍矿,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镍矿产地;俄罗斯发现了2亿年前因撞击形成的金刚石,这些都给当地和国家创造了很多财富。

坏的一面就是给地球带来的巨大灾难——物种灭绝。6500万年前,小天体撞地球,引起巨大地震海啸,空中弥漫的是厚厚的烟尘,这些烟尘要上百年才能全部沉降下来,90%的阳光被遮住,地球年平均气温降低18℃,植被死亡,继而导致以植物为生的恐龙灭绝。

欧阳自远总结到:“地球上的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的衍变是极其顽强的,而且,现在人类完全可以防御小天体撞地球,人类是地球的保护神”。

亲力亲为传播科学

“我们花10年分步论证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2004年,终于获得国家的通过和支持,但与此同时,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公众对科学的不了解,所以我该担当起责任,我要做这件事”。

首先,欧阳自远解释了公众对学科的偏见——认为搞地球科学的人不能搞太空。其实,研究其他天体的过程和思路是和地球科学是极其相似的,比如土壤、大气、表面、环境的研究等。而且,许多国家研究的太空首席科学家都是他的同行,搞地球科学的,地球科学与太空研究并不冲突,而是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

其次,欧阳自远还亲力亲为地进行科学传播。他针对不同的人群,准备了28种讲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理科生、文科生等等,向他们深入浅出地解释科学,让他们了解科学。

“使公众了解,才是最大的支持”,他如此说道。

深空探测——任重道远

“‘嫦娥1号’成功完成任务,却撞毁在月球上,我们都很心疼,因为那是我们的心血呀,所以我们在以后设计的嫦娥系列中,都不指定它们撞毁在月球上”。

“嫦娥1号”完成任务后的撞毁,欧阳自远的语气里透着无奈和惋惜;“嫦娥2号”在成功获得数据后,先是到拉格朗日点观测太阳的活动,后又在观测未来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活动,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嫦娥3号”预计明年发射,届时会有月球车来了解月球的地质成分等,好多项目都是国际上第一次做;“嫦娥5号”将会在月球上采集样品,能够返回地球,为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做好准备,月球探测稳步地发展着。

“中国具有深空探测的能力,而且年青人完全值得信任,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敢于担当。有了设施有了队伍,把事业传给年青人,我们只是起铺垫作用”。

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里,中国还要不断的进行深空探测,获取太阳系里的生命信息,了解类地行星,研究太阳、小天体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寻找地外资源,再造地球的探究,我们要进行火星探测、太阳探测、金星探测等等。

“中国人应该走得最远!”欧阳自远总结道。

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希望在你们身上,你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

做人是根本,做事要认真负责,做学问一定要在爱国、诚信、宽厚的基础上。欧阳自远满怀希冀地娓娓道来,谆谆教诲,每个字都深深印在听众心里。

“在未来的科研探索中,你们,乃至整个民族都应该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虽然失败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是我们要科学地看待失败,要一直前进”。欧阳自远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带给听众无限的思考和勇气。

互动的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欧阳自远就未来哪次深空探测最激动人心、过去哪次经历印象最深、如何看待航天精神等问题,真实诚恳地作答。在这一过程中,空间中心的王赤研究员用八个字简洁、精辟地总结了欧阳自远的此次报告:奉献,执着,前瞻,跨越。

这是一场令笔者既感动又激动的报告,回顾整场报告,欧阳自远慈祥的笑容还清晰地印在脑海,温柔的教诲还响在耳边,谦敬有礼的行为是我们永远的典范。他用自己的经历来诠释科学,解读人生,我想在场的听众一定和我一样,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李艳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