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杂志】新生眼里的新校区

  • 王荣泉 陈妍霓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4-01-10
  • 1563

9月2日晚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张同学听取了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的讲座《从中国科学院走向成就》,并记下了马副校长的联系方式。第二天,他向马副校长的邮箱投递了一封咨询学校勤工俭学岗位的邮件,没想到马校长当晚就给出了回复,并将通知各部门拟定勤工俭学事项的邮件抄送了他一份。“马副校长迅速处理这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感受到了国科大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来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学习已经一个月了,许多学生都有类似张同学的感受,他们表示,来国科大读研,选对了!

听“牛人”传道授业解惑

“中科院有很多‘牛人’,能亲耳聆听‘牛人’的课,我们很幸运!”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同学一提起聂超群教授,就仿佛有说不完的趣事。这位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作的教授,每周二和周四早上都会坐班车前来雁栖湖校区,为同学们讲授《高等工程热力学》。虽然有全英文教材,但是老师从来不按教材讲。在同学们的描述里,聂老师有很多经典语录,“中科院一定是一个能够出思想的地方!”这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当时聂老师在解答为什么中科院的人发论文很厉害,听他说完这句话,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太震撼了,你没去现场听实在是太遗憾了。” 工程热物理所的李同学神采飞扬地向记者讲述。还有“先看森林后看树”,就是说你要先了解世界最先进的研究动态,再来关注你研究的专业方向有何成果。聂老师还半开玩笑地提及查资料,“图书馆查不到你想要的资料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可以进谷歌搜索作者,找到他的Email地址,发个邮件真诚地邀请他与你交流研究心得,说不定他就会把他的作品打包发回给你。”同学们听了都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可思议,但还是想试一试。“老师还说要带我们出去,到廊坊、秦皇岛、连云港等地的实验室去参观,进行实地学习,让人很是期待。”

同为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新生,陈同学表示,他喜欢黏性流体力学课,“老师讲得很好,让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学习,尤其是这位老师不用PPT,而是在黑板上写板书,我喜欢写板书的老师。”一旁的王同学补充说,老师们大老远地从市区赶来雁栖湖上课,很辛苦,我们都非常感谢老师。

“感觉国科大的学霸很多。报到那天,在路上走着,就看到几个背着书包去教室自习的同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夏同学说道,“本科的时候我们学校在市区,我和同学们隔三差五就出去逛,来怀柔后没得玩,倒是个学习的好地方。”他还回忆起开学典礼当天的一个细节,“主席台上没有一把椅子,那么大太阳,包括白春礼校长和其他十多位领导,全部陪同学们站着”,他认为这是国科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

9月27日下午,《风吹草低见牛羊》讲座结束后,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的冯同学仍拿着《组合数学》课本在教室自习。当记者提出采访要求,她微笑着答应并聊起了刚听完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在国科大听讲座,袁靖教授深入浅出地讲中国古代动物考古的现状与研究方法,感觉不是很难。其中‘烧尾宴’很有趣,描述了古代的宴席都有哪些菜式。在我印象里下葬的时候只有祭祀,头一回听说猪狗陪葬,长见识了!”

冯同学介绍说,平时课比较多,而且每节课都要占座。很多课程非常“火爆”,下午的课上午就要去占座,晚上的课中午就要去占座,“上课的人实在多,《现代信息检索》有三百多人选课,有时候还要加个转播视频的教室。”周一、周三上午的《随机过程》课,老师在101教室上课,107教室转播视频。老师在数理推导过程中很严谨,对待学生也很认真负责,“有一次转播教室没能播放前半部分,老师就重新讲解了一遍。”

在很多同学看来,课程网站很好用。晚上到网站看下课表,就知道第二天要上什么课、在哪里上课;下课后,也不用再像本科那会儿,拿着盘去找老师拷贝课件,课程网站上就能下载这些资源;提交作业、进行测验也可以在课程网站完成。

“雁栖湖图书馆是我们的最爱”

对于雁栖湖校区的新生,他们最喜欢的地方是校图书馆。

从国科大正门进入,前方就是新落成的图书馆。9月2日的开学典礼正是在馆前的广场上举行。在国科大新生看来,“图书馆的大门和旋转门看起来很宏伟;楼道很宽,特别大气”,二楼大厅有电脑,可以查索书号,也可以查某本书在不在这个图书馆里。自习室在三楼,大家都比较自觉,很安静。很多同学喜欢来这儿看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的冯同学从图书馆借了些与专业有关的书籍,如矩阵分析、模式识别、数据挖掘,“文科类的书籍我同学借了《全球通史》,我借的是《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晚上睡觉之前看一看。”她还去期刊阅览室翻阅《环球科学》、《自然》、《科学》、《时代》等杂志,以提高自己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吃过晚饭后会去里面坐一会儿,七点前再去教室上课,一天的生活很充实。”

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李同学偏好于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他说:“点开国科大图书馆主页就有SCI的链接,用校园网下载论文很方便。”

还有同学表示,希望这里能像哈佛大学的图书馆一样,24小时不打烊。

 “众口还是可以调”

衣食住行,是人生必需。在学校,宿舍和食堂是新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的夏同学和李同学说:“国科大的饭菜很好吃。在哈尔滨读书时,我一直觉得学校的东北菜不大合口味,到这边食堂一看,可算松了一口气,这里的菜应该不论南北方人,都能吃得惯吧。”

下午五点,人文学院的刘同学出现在一食堂的二楼餐厅,今天,她选择了炒西葫芦、油炸肉饼和素花卷的搭配作为晚餐。吃饭期间,她对一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我就是爱来一食堂吃”。而计算所的冯同学则坦言:“大四去过研究所实习,吃顿饭要十五元,而在新校区,每天吃饭的费用也就十五元。生活成本降下来了,我们过得也就更舒心了。”“我觉得一食堂的‘半份菜’非常合理,以前买一个菜的钱现在可以同时吃到两样菜,既实惠又健康。”此时,两个半份菜窗口前,许多同学正在排队买餐。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二食堂离教一楼比较近,学生大多都来这里吃午饭,窗口前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后来大家发现,一食堂虽然远一些,但是一样物美价廉,很多同学开始交替光顾两个食堂,这样,大家既不用过分拥挤,又能换换口味。此外,清真餐厅不仅为穆斯林学生提供了便利,也吸引了很多非穆斯林学生。例如,冯同学就一再推荐清真餐厅的小米粥。看来,虽然我们的师生来自五湖四海,但在管理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和精心服务下,众口还是可以调的。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邓同学是一位瘦高的男生,晚饭后他揣着循环播放《天空之城》的手机,在西A楼下散步。记者走上前,和他聊了几句。“住宿条件比本科好多了,床、衣柜、电脑桌、椅子、书架,该有的都有。”邓同学腼腆地笑了笑。计算所的冯同学在来校前就对单人间很期待,“现在宿舍的结构很合理,每个人有一个单间,但又多人共用一个客厅。既保证了个人空间,也有彼此沟通联谊的机会。”
 
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孙同学觉得“本科时候是多人间,一有人熬夜、玩游戏,整个屋子的人都会被影响,现在的单人间挺方便。”

李同学自称是“懒人一枚”,他关注的是在宿舍洗澡的问题。刚开始打开水龙头时水是冷的,而水卡仍在扣钱,后来同学们将问题反映给了学校。几天后,水卡扣费标准由6秒/分降至8秒/分,最后变成前三分钟免费,“学校还给每间宿舍发了一个桶,用来装前三分钟的冷水,这些水可以冲洗卫生间,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浪费掉了。”李同学还打趣说,自从宿舍能24小时供应热水,再也不用去开水房打水了!

秒杀到体育课的同学大呼“幸运”

在雁栖湖校区,能选到体育课的同学都会大呼幸运。

雁栖湖校区开设的体育课有太极拳、健身气功、网球、足球、软式排球、兵乓球、男子篮球、男子健身健美、排舞等,共31个班次,其中最火的大概要数拓展、北欧健步走、瑜伽,秒杀到体育课的同学大呼幸运之至,没有秒到喜欢的课程的同学只好望洋兴叹。

自九月初开学以来,雁栖湖校区的羽毛球馆开了,足球场铺好塑胶和草坪了,篮球场刷漆了,出来运动的同学也多了。工程热物理专业的王同学说:“我八月三十号来到新校区,当时去田径场看了一下,一片狼藉,什么都没建好。三天后再去,场地已经基本建好了,周边也干净了很多,很佩服工人师傅的效率。为建设我们的校园,他们真的很辛苦。感谢他们!”

计算所的冯同学每晚绕着宿舍楼跑步,偶尔和同学到室外打羽毛球,“因为校区又大又宽敞,可以跑好大一圈呢。沿途景色又美,空气又清新,太适宜锻炼身体了!”她告诉记者,学校给每个班都配发了篮球、足球、排球,空闲时间里可以玩一玩。冯同学选修了女子网球,她说:“教网球的老师很逗,这课挺好玩的。”

中秋节期间学校组织了趣味运动会,正因为有如此颇具规模、设施完善的运动场所,才能让不同学院的同学都聚集在一起。跳大绳、拔河等集体项目让同学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感受到释放年轻活力的美好。

“前面是湖,后面是山,山上有长城,想想都觉得很美”、“校园里的建筑很漂亮,感觉像是进了联合国大楼”,同学们发自肺腑地赞美着雁栖湖畔、长城脚下的国科大。

责任编辑:王荣泉 陈妍霓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