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杂志】王久玲 将支教进行到底

  • 魏娜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11-30
  • 918

第一次认识王久玲,是在开学不久国科大记者团的培训会上,她的提问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从小到大,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热爱国家,热爱共产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身边有些同学似乎不再关心社会和政治,只关心‘小我’。”对此,王久玲非常担忧,她在表述这段话时,眼里噙着泪花……

后来,听说她参加了国科大支教社。“与其空谈,不如付诸行动。”王久玲告诉记者。因为研一她跟随导师忙了一年的科研项目,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研二,时间稍微空闲点,王久玲便积极地参加了支教社,她要用爱心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

建爱心图书馆

在支教社,王久玲主要是在华奥爱心图书馆工作。如果你认为他们要做的是守在图书馆出借或者收回几本图书的话那就错了。她接手华奥学校图书馆时,里面就是一堆分类不合理的图书,而且由于长时间无人看管,整个图书馆凌乱不堪,书籍上也沾满了灰尘。王久玲和她的同学要将这些杂乱无章的图书整齐有序地放在书架上。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把一万多本图书分好类,然后将图书贴上标签并且做好记录,最后再把图书送上书架。“我们没有电脑,一切只能人工操作。这就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人手也不够。”王久玲说:“我们原计划2012年11月份就做好的,结果遇到很多问题。”

王久玲所说的问题主要是不懂得专业的分类知识、人手不够和组员之间时间的不协调。他们大多来自理工科专业,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图书分类知识,为了做出一套适合孩子们的分类方法,他们不断地查阅资料,走访大型图书馆,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了一套最为合理的方案:按照低学龄学生的用书范围将图书作大类划分,再将重点的儿童读物做更细致的分类。之后,他们就按照计划将图书整理分类、贴标签、上架。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他们又将图书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以保证每周都能去上两次,每次都能工作3个小时。即便如此,一万多本书的工作还是一个庞大的任务,这一切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原本11月投入使用的图书馆不得不多次延期。

书籍,不应该遥不可及

“我小时候没有机会读课外书,别人初中就接触的《红岩》我到高中才开始读。”王久玲说:“我的读书启蒙相对较晚,直到大学才大量地接触到书籍,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也正因为这样的经历,她深刻地明白书籍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来说,图书馆并不是必须的建筑,但她希望每个学校都能有一个好的图书馆。王久玲说,北京可以说是全国素质教育推行最好的地方,北京的小学生基本上都学有一些特长,比如,钢琴、舞蹈等,而且他们涉猎的知识也很广泛。但是,华奥的小学生大多是民工子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学习更多特长。“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帮他们更好地利用书籍,”她拿起自己书架上的一本书接着说:“学校有很多书,大多是各种机构捐赠的,像这样的外国文学都有很多套。华奥的图书其实很丰富,涵盖小学到初中年龄段,涉及到文学、美术、科普等多个门类,共计万余册。” 但王久玲十分遗憾地说,由于没有人管理书籍,老师们也不敢轻易把书借给学生,图书的利用率很低。也正因为如此,她对于支教工作有较强的使命感。

描绘多彩的天空

上课、学习、爱心图书馆及其他各种活动,几乎把她的时间占得满满的。按理说,王久玲的时间已经很少,但是,她依然报名担任支教社美术课支教老师。每周,她都要去华奥小学教一次美术,加上公交车上来来回回的折腾,简单的一节课几乎要耗去她一个上午的时间。但是,她说喜欢做这件事。

原来,她小时候学习过专业绘画,后来由于家庭的原因不得不中途放弃。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她总会联想到自己的童年。“我要把画笔重新拿起来。”她常常这样对自己说,感谢支教社,给了她这样的机会。

但是,万事开头难,华奥的小朋友没有绘画基础,刚开始她自己也觉得很吃力,后来她就想办法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素材以提高他们对于美术课的关注力。在这种越挫越勇的努力下,这里的孩子们也终于爱上了美术课。谈及华奥的孩子们,她坦言他们很有天分。王久玲说:“他们用色很大胆,每一次都会给我惊喜。”一说起课堂上的故事,王久玲就面带微笑滔滔不绝,她还将每次上课的故事和心得,用心地记录在博客上。在她的支教日志里有这样一段话:“四十二个孩子若天使带给我快乐,华奥学校的那个教室仿佛成了自己的使命,闪耀着美的光环。”她爱着这帮孩子们,如果孩子们犯错误被惩罚,更心疼的是她自己;如果孩子们有进步,笑得最开心的也是她;华奥学校虽然简陋,但她也可以带领孩子们描绘出自己多彩的天空。

如今,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说:“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提高了很多,绘画的思维也不一样了,已经学会将生活中的素材应用于绘画当中。”

要将支教继续下去

在教学过程中王久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尔后,她又匠心独运地将这些经验运用到了图书馆的工作当中。

她说:“这里的老师更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像垃圾分类可以和科普组老师一起做,我们也要注重和老师们的合作。”王久玲透露,在图书馆的开放计划里,他们就打算和其他志愿者以及这里的老师合作,搞一些活动,让同学和老师们都真正参与进来,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校方诸多的支持。“整理书籍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重复的图书,就想着用这些书做成教室图书角,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一直都帮我们搬书、整理。”王久玲说。此外,她还凭借自己的绘画特长包揽了图书馆借书证的设计任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6月17日,科苑支教社爱心图书馆终于开馆。看着小朋友们拿着她设计的图书证翻阅自己喜爱的图书,王久玲言语反而不多,只是淡淡的一句:“反正我挺高兴的。”

研三,王久玲就要回武汉测地所了,但她表示不会放弃参与公益活动,她说:“在武汉还有一些类似的公益组织,我还是要将支教继续下去。”

责任编辑:魏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