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成功从‘野败’开始,超级杂交稻从‘长草不长谷’的失败育种中取得突破……”
“学术腐败祸国殃民,是中华崛起的大敌……”
“不成熟的技术不去宣传,有了实在东西才向外推广……”
这是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现场,袁隆平、金展鹏和于起峰3位院士结合亲身经历宣扬科研诚信,呼吁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来自湖南省内11家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和导师共1600余人聆听了报告。
袁隆平: 灵感是创新的火花
身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话题始终离不开他钟爱的事业。他特别提到一次自己没有被失败打倒,反而激发了创新灵感的经历。
有一次试验田验收,稻谷减产了百分之几,稻草却增加了近70%,袁隆平实验室招来了别人的风凉话。
袁隆平左思右想,从表面上看,这个实验是失败了,但是仍有其成功之处——袁隆平发现,实验真正的焦点应当是水稻究竟有没有杂种优势,而稻草增加恰恰证明了水稻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只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这个优势没有体现在稻谷上。
经过几番技术改进、尝试新的配种组合,杂交水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也从此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认为,真正的成功靠的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
研究杂交水稻是农业科学,就像种水稻一样,也需要汗水的浇灌。回忆起大中午带着水壶到田间观察的苦日子,袁隆平乐在其中。“科研就要脚踏实地地苦干。”这是他一贯强调的科学精神。
科研当中的灵感,不仅需要知识积淀,还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次难得的机遇。袁隆平说:“及时捕捉和运用在探索中孕育和迸发的灵感,对科研有很大帮助。”超级杂交稻的理想株形,就是他在江苏看到一个长势很好的水稻品种后产生灵感并最终确定下来的。
在袁隆平看来,灵感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中同等重要。“灵感是知识、经验、思索和孜孜追求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它往往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突然产生,并擦出思想的火花。”
金展鹏:学术腐败是中华崛起的大敌
“如果科研人员弄虚作假,互相糊弄,卫星还能上天吗?如果弄虚作假之风盛行于各行各业之中,这个国家就会灭亡;如果弄虚作假之风毒害了青年,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因此,学术腐败祸国殃民,是中华崛起的大敌。”也许谁也没想到,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家竟然会有如此大的话语力量。
14年来,这位坐在轮椅上坚持教学和科研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全身只有脖子能动,被誉为“中国的霍金”。从事材料领域中相图研究的他,早在30年前就因“金氏相图测定法”被称作“中国金”。
事实上,无论是教授每一堂课,进行每一项科研,发表每一个见解,金展鹏的一生中都充满着科学精神与学术腐败的斗争和选择。他痛恨学术腐败,并与在场师生共勉道:“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科学家,一生都要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反对腐败。”
“青年科学家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金展鹏表示,坚持科学精神首先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客观地辨别自己的分析与书本上的说法。
“然而,从前人的工作中汲取智慧,更要注重学术道德的问题。”在金展鹏心中, “尊重别人的劳动,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讲学术道德就是要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而不是要变成谨小慎微的君子,看权威的脸色行事;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的观点,扼杀闪光的思想。”
于起峰:执著追求原始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于起峰把原始创新看得很重。“原始创新是最高层次的创新。不需要跟着别人走,而是直接面对问题本身,用自己原创的方法解决问题。创新要勤于思考,要思想刻苦。”
他主张成体系创新。对于有利于核心竞争力成体系研究的项目,不在乎经费多少、项目大小,不计较是否在合同内,他都会一心一意把学问、科研做好做精。
于起峰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长期以来,他从事针对实验力学中大型结构变形测量、大尺度运动测量和干涉条纹图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创新和发展了摄像测量的理论和方法。而这一切,更加得益于他实事求是做学问、育人才的科学道德观。
在于起峰心里,实事求是是最高的科学道德。
对待自己,于起峰始终保持低调——在院士申报中坚持实事求是总结成果,实事求是地向专家汇报工作,靠自己的成果和业绩得到同行专家认可。
对待科研,他从来不去宣传不成熟的技术,有了实在东西才考虑向外推广。
对待学生,他一向要求学生把学术问题讨论得透彻。“我就是要培养课题组、研究生们严谨、踏实、不浮躁的学风和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为原始创新培养起码的科学精神。”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26日对记者表示,异地高考是教育公平的标志性事件,“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硬仗”。
    这位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近期,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中,教育部将会同发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区别不同情况分类督查”的原则,对各省(区、市)开展专项督查,还要分赴京沪粤等地督促指导落实方案。
    今年秋季开学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现在离年底只有1个多月时间,除青海、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湖北等省已初步明确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条件外,多数省(区、市)尚未出台方案。
    一段时间以来,异地高考在学者呼吁、民众关注和媒体聚焦下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它所牵涉的家长就业状况、学生学籍管理以及流入地承载能力等问题都考验着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也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更严峻挑战。
   “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教育战线要率先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将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将对矛盾突出、工作压力大的几个重点省市实地督查指导,摸清情况,督促帮助他们研究制订方案。在调查研究、发现典型的同时,召开协调推进会,交流制订工作方案的情况,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覆盖的学科领域将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延伸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实现学科全覆盖。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协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2012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将于11月30日在京举行,届时吴孟超、徐匡迪、姚期智三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著名科学家将出席并作宣讲报告。此次宣讲是该活动连续第二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与第一年不同的是,此次出席的近6000名研究生新生中,不仅包括理、工、农、医类学科的学生,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各学科的学生。

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活动的主办单位,从今年起除了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两家,又增加了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三家,相应的学科覆盖面也随之扩大,此次宣讲活动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文科研究生也要接受科学道德教育。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2011年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据最新统计,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达到85.8万人次,其中博士11.1万人次,硕士74.7万人次,基本覆盖了2011年研究生新生,还扩大到了一部分高年级本科生

南方科技大学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创新已引起世界关注,被收录进2012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丛书,作为全球15个教育创新范例之一。

该丛书在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发布,包含15个教育前沿项目和个人事迹,其中之一便是南方科技大学。今年的峰会于11月13日至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位嘉宾出席此次峰会。

丛书中介绍说:“南科大被认为正在进行中国迄今最令人兴奋的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并建立一个可以吸引、培养世界顶尖人才的一流大学。南科大致力于吸引热爱学习、创造力十足、思想独立的学生,并在与中国教育部合作之下探索自己的招生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大学必须从知识传授型向创新能力培养型转变,他认为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朱清时提及南科大创新型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与大多数大学不同,我们的学生和老师走得很近。他们都住在一栋宿舍里,有任何问题,学生们随时可以找到老师解答。”

南方科技大学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2011年正式获准建立,以理、工学科为主。据朱清时介绍,目前学校有230多名学生、80多名教师。

作为中国高校教改的“试验田”,南科大首先在招生模式上创新,在2012年招生中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综合考量高考成绩、高中阶段平时成绩以及自主复试成绩。此外,南科大还逐步进行一系列尝试,例如教授治校、内部采用理事会制度管理,以及科研与教学并重。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由卡塔尔王室发起,于2009年创立。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非常振奋人心。”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高兴地说。
 
汪品先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找领导谈海洋工作,回应一般是“你的主张很好,但中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这不是我们的国策”。
 
“现在不同了。”汪品先说,“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说明海洋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在历史上曾拥有过灿烂的海洋文明。
 
但自明清以来,封建王朝漠视海洋,疏远海洋,导致有海无防。
 
据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外敌从我国海上入侵就达470余次。
 
“中国近一两百年的败落,从海上开始;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须从海上立足。”汪品先认为,这就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所在。
 
通常,海洋强国是指在探索认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控海洋方面具有强大实力的国家。
 
汪品先认为,建设海洋强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力量。强大的科技力量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他举了个例子:非洲西部海岸有非常好的油田,但由于非洲国家技术落后,自己没有能力开发,只得让外国人开发。
 
“海洋开发,没有高科技,什么都是白搭。”汪品先希望,中国能够练好内功,跟美国等世界主要海洋大国一较高低。
 
谈到目前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汪品先认为首要的就是体制问题。
 
“现在海洋领域投入不少,这令国外同行都羡慕不已。但是,各个部门零零碎碎批点钱、做点事,花的钱不少,效果和投入并不相称。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得力的体制。”
 
在汪品先看来,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必须要有体制上的改进。他建议建立一个能够协调全国海洋事务的超脱部门的统筹体制。“国家要有一个整体的部署,要靠国家层面的整体的努力。在这个前提下,下大决心,有大动作,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练好内功。”
 
汪品先还提到,海洋强国的体现一定是在深海大洋。“现在中国最迫切的是要走出去,而走出去正是深海大洋的课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汪品先刚从国外开完会归国,他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海洋事业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机。花上十年,使我国真正成为海洋强国,这是我们海洋工作者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中国科学报》 (2012-11-2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