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上7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综合楼306教室将进行一场关于科幻小说的主题讲座。这一次国科大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吴岩老师为我们介绍科幻文学的当前问题和未来问题。讲座一开始同学们就表现出了十二分的热情,6点40左右时教室已经是座无虚席,走道上还站着很多拿着笔记本的同学。
吴岩老师本科是心理学出身,后任教于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接触到科幻文学很大一部分是兴趣所致。他戏称当初学校改革允许老师开一门公选课的时候,他担心自己在文学方面资质不够,还拜托图书馆的同僚帮忙请专家签名引荐。后来,科幻文学作为一种在中国当代少见的文学体裁受到重视时,他才受邀去文学院任教。吴岩老师以这种自嘲的自我经历为引子,带出了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几度兴衰。其实科幻小说在我国晚清就萌芽了,那个时代的作家早就为中国科幻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清末民初比较著名的就有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鲁迅的《月界旅行》等,而老舍所写的《猫城记》甚至被日本选为了最具影响的科幻小说之一。但是科幻小说在中国之后的发展却不尽人意,虽然也有一些重要作品,如郑文广的《从地球到火星》和《飞向人马座》等;但由于种种政治原因、偏见或自身局限性,科幻小说在中国几度衰落,直到1992年改革开放后这一文学体裁才不再受到压制。虽然从92年开始,中国不再排斥科幻作品,但其发展依旧缓慢。在讲座过程中,吴岩老师提到科幻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是人们自由阐述言论思想的一种途径,不应该因为伪科学或莫须有的政治原因等而受到阻碍甚至迫害。
吴岩老师主要介绍了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及外国的一些著名的科幻小说,主要是以不同时期的一些著名科幻作品的大概内容为索引,种种奇思妙想让人的思维也跟着更加开阔。譬如《黑暗的左手》中完全由中性人组成的社会、《The Waste Tide》中被电子垃圾中的病毒控制的拾荒少女、《发条女孩》中主要靠踩自行车产能供给人类能量的世界……这是个奇幻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基于科学,却又超越现实。吴岩老师认为科幻小说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及预测,很多科幻小说甚至能给科学家一个可能的方向,而许多科幻作品中的幻想在很多年后都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譬如《The Waste Tide》中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落后国家会受到发达国家所遗弃的电子技术的影响或左右。
吴岩老师还指出科幻作品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方面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普性。清末民初,中国科学技术极不发达,鲁迅作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中国人就曾犀利的指出:导中国人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也许,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的确只有科幻小说才能点燃中国人对科学的热情。基于科幻作品的科普性,老师十分提倡和科学有密切接触的人能从事这方面的创作。他说《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就是霍金的作品,而开普勒写出了关于登月的《梦》,很多科学工作者同时也有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吴岩老师相信以科研作为辅助,科幻小说才能成为比较有深度和意义的作品。他希望我们有时间能多了解一下科幻小说甚至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创作:这样不单单是多了一种爱好,同时也能拓宽我们的视角,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待科学看待世界!
讲座结束的时候,吴岩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关于科幻的作品,如《三体》、《极速天使》、《汉江怪物》等,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等会场散了,还有许多同学上台要求老师签名,相信大部分人认为这次是不虚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