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安教授做客科苑:细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

  • 陈丽莎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5-15
  • 455
【新闻网讯 记者陈丽莎】2011年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而3月11日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核电站安全的普遍担忧。5月12日晚上7:00,一场名为 “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内考察纪实”的讲座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教学楼阶一6教室举行。81岁高龄的放射防护专家陈兴安教授为同学们讲解核安全的知识。陈教授以他1998年深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事故现场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讲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发生原因、事故善后工作以及目前受污染的地区的情况。他还结合近日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的“盐荒”事件为同学们普及了核安全防护等知识。校团委赵硕老师出席这次讲座。
 
讲座开始时,陈兴安教授告诉同学们,目前很多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道和对该事故影响的评估都有失偏颇。“本来我是准备给科学时报的记者做报告的,因为我发现,由于记者不懂核防护,在报道时出了很多纰漏。”陈兴安教授说道,“有些媒体的报道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接下来,陈教授从三部分为同学们展示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多年后的现场情况,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受影响地区的辐射剂量情况。
 
45分钟珍贵纪录片展示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陈兴安教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部珍贵的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的抢救录像。陈兴安告诉听众们:“这部录像是我花了20美金从瑞典买过来的,是由美国记者在事故发生一周后进入现场进行采访的录像。” “录像是全英语的,有些不太清晰,也算是测试一下大家的英语水平。”陈兴安笑着说。
 
长达45分钟的实况录像展现了在1986年4月26日那场人为造成的灾难发生后,前苏联军民冒着受过量辐射的危险,齐心协力抗击核魔的场景。为了能够尽快挖出抢险所用的地下通道,由外地调派的矿工们片刻不敢停歇,挥汗如雨地往地道外运土方;为了完全屏蔽核辐射,身穿防化服的士兵轮番到反应堆顶部清理高放射性的石墨碎片……在影片播放过程中,同学们仿佛被纪录片中真实的灾难镜头震慑了,全场一片寂静。
 
影片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位老人在反应堆发生爆炸后一周坚持回到自己位于污染区的家中的场景。91岁的老人拨开被杂草包围的院门,走进居住了多年的家,模糊的镜头上拉近,墙上的日历显示了当天的日期——1986年5月3日。据悉,这位老人在回家居住了一年后去世。
 
影片以一首饱含哀伤情感的俄罗斯歌曲为结尾的音乐,画面上显示这当年参与抢险救灾因受到过量辐射而离世的人员的墓碑,庄重且肃穆。影片结束了,半晌,大家都没有说话,仿佛被抢险的人们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所感动。
 
权威机构的18个权威答复解读
影片资料播放完毕后,陈教授开始向同学们介绍在2005年联合国相关权威组织在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后对公众关注的18个问题进行的答复。联合国8个专门机构,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发展署(UNPP)、食品和农业机构(FA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人道主意事务协调办公室(UN-OCHA)、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UNSCEAR)、世界银行与乌克兰、俄罗斯及白俄罗斯政府联合经过多方调查取证,在2005年9月5日下午在伦敦、维也纳、华盛顿和多伦多发布权威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由于切尔诺贝利事故核辐射照射最终引起死亡人数约为4000人。接下来,陈教授对报告中18个答复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这18个公众关注的问题分别是,事故对人群造成多少辐射?已经死亡多少人以及在未来还有多少人将死?已经发生哪些疾病或将来还可能发现哪些?迅速迁移所造成的创伤是否引起持久的心理上或精神健康问题?对环境影响如何?城市污染范围如何?农业地区的污染如何?森林的污染程度如何?水系的污染如何?已经采取了哪些环境方面的对策和补救?对植物和动物有哪些辐射诱发的效应?防护壳的拆卸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是否造成进一步的环境问题?经济代价多大?对当地经济造成什么后果?切尔诺贝利对当地社会有何影响和后果?对个人有什么影响?政府是如何反应的?
 
陈教授告诉大家,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在污染地区的500万居民当中的大部分接受的照射是为广大公众建议的剂量限制范围内。而一般来说,各地区都会有一定的本底辐射,有些本底辐射高的地区人们所接受的照射剂量比住在污染区的居民还会稍高一些,因此照射剂量并不是像公众想象的那么高。截止到2005年,由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死亡的以及应急工人和污染最严重地区居民终身的预期死亡数相加在一起的总死亡数估计大约为4000人。而由于甲状腺癌的治愈率比较高,因此在这些年里死于甲状腺癌的人没有预想中那么多。陈教授补充说,今年UNSCEAR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污染区患甲状腺癌的儿童的总数为6800多例。
 
“当然,这对个事故对当地居民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告诉大家,“从污染地区迁出的居民习惯性地把自己成为‘受害者’而不是‘幸存者’。他们一直都把自己置于一种无助的境地。”至于对当地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陈兴安教授告诉同学们,影响是肯定有的,尤其对于发生事故后不久下雨的地方,放射性污染会更严重。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地的河流中,鱼类中仍能发现有高浓度的放射性铯,相似浓度的放射性锶则主要集中在鱼骨中。“这个对人类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我们不吃鱼骨头嘛。”陈教授幽默的说,“不过不能用这种鱼来煮糖醋鱼,因为这样会把鱼骨头里的放射性元素都溶出来。”同学们都被陈教授风趣的话语逗笑了。
 
总的来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爆炸对当地的经济环境等各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各国对事故采取的有效的措施,在事故过去了25年的今天,当地的放射物浓度水平已经大幅下降。定居点上方空气已经回复到本底辐射水平,而在未动过的土壤中辐射水平仍较高。
 
切尔诺贝利现场所见及公众关注的问题
1998年9月19日,陈兴安教授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二常务委员会中11名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巴西、印度瑞典等国的委员应邀进入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拍下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在讲述过程中他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一部分在反应堆中拍摄的照片。
在一张展示反应堆内部墙壁上看似普通涂鸦的照片中,人们用肉眼依稀能分辨出在反应堆控制室废墟的金属仪表墙上有“1986,6,16,0.5”等用油漆涂画的数字。陈教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组很有价值的几个数字,其要表达的意思是,在1986年6月16日,该处的辐射剂量是0.5拉特/小时,通过这个数字,他计算出了发生事故后,在堆内出现过的最高剂量为10000拉特/小时。“当初人民日报的记者进来后也看到了这组数字,但由于他不懂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没有拿出相关的辐射数据。”陈老告诉说。
 
在反应堆外一个接待小楼上,入门处挂着检测仪,上面显示辐射剂量为0.64毫拉特/小时,为基辅(乌克兰首都)地区的40倍;而在面朝反应堆的一面,显示是1.59拉特/小时,为基辅地区的100倍。“所以说,某台记者在进入切尔诺贝利地区的公路上测得的800毫伦这个数据是她在读数时把单位搞错了,在反应堆附近也没有这么高。”对于某电视台纪录片中的测量数据,陈教授给予了纠正。“而且,那里的天空是蔚蓝的,不像我国某驻乌克兰的外交官说的‘天空是灰的,树也是灰的,地也是灰的’那种情况,在4号反应堆旁边就是一个花坛,花开得正好呢!”陈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张在4号反应堆外观的照片时补充说道。
 
 “反应堆内部上下共8层。我们每人都有2套的防护服,都湿透了。”历时2小时的参观结束后,进行的全身放射剂量检测,在参观的证书上记录的数据显示,陈教授在这次参观中接受的辐射剂量为“0.01Rem”。
 
在这次参观中,陈教授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他告诉同学们,1986年4月26日凌晨1:23:40,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失控,仅仅4秒钟后,反应堆温度从330℃急增至2000℃,震惊世界的爆炸发生了。而造成这次严重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操作失误,操作规程上要求至少要有30根控制棒留在反应堆内,而事故发生时反应堆中只剩下了6-8根控制棒。“同行的一位外国专家在参观结束后说了这么一句话:‘This is a man made accident!’”陈老说道。“违规操作,反映了当时工作人们工作的不严谨态度。”
 
当谈到这次参观给他的启示时,陈老指出,现在人们应该重拾大庆当年的“三老四严”精神,做到当老实人,说老实话,为老实事;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明纪律,严密组织,“做到这几点,人一辈子就不会犯大错误!”陈老强调。
 
在陈兴安教授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对这位81岁高龄的老教授2小时的精彩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就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环境的影响,核安全防护以及在两个月前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引发的内地“盐荒”事件与陈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讨论中,他告诉听众们,目前学界对安全照射剂量的规定是,职业工作人员20毫西弗/年,普通百姓是1毫西弗/年。此外,根据他与核领域其他专家的交流,没有一本书把切尔诺贝利事故与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放射性物质影响进行过对比。因此媒体中所说的“这次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相当于上百颗原子弹爆炸”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讨论过程中,陈教授对其中一些他并不了解的问题坦然地回答道“这方面我不了解”,在场的同学们为他对科学的严谨以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附:
陈兴安教授,195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国家稀土开发应用卫生评价中心首任主任,陈教授科研成果丰硕,出版中英文专著、译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六项成果。09年被评为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全球最优秀教师和全球最优秀100名医学专家之一。陈教授是深入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内部考察的唯一的中国放射防护专家,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信息。
 
相关放射剂量计量单位:
Rem(雷姆):以前采用的辐射剂量单位,相当于10毫希沃特。1伦琴的辐射量被人体完全吸收,相当于10个毫希伏,也就是一个雷姆。
 
拉特(Rad):吸收剂量单位,与其他单位的换算为1rad=10-2J/kg=10-2Gy 即:1Gy(戈瑞)=100rad;1rad=100erg/g (100尔格/克)。而拉特/小时是吸收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
 
毫希伏(mSv):是一个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剂量当量)。定义为1希伏=1焦耳(辐射能量)/公斤。
 
 
 
责任编辑:陈丽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