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年行医路 一十二载科苑情——访国科大门诊部外科闫振明医师

  • 张嘉佳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4-08-21
  • 518
闫振明近照

在人的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当属于生命,而生命的本质在于健康。有人曾经用“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爱情、房子……现实中,各个“0”几乎处处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1”却常常被忽略,但是“1”一旦失去,所有的浮华都将随风而逝。

近日,国科大门诊部外科医生闫振明接受了国科大记者团的采访,讲述了他行医之路的辛酸和对国科大学子健康的关心与担忧。采访时正赶上他给一个女学生包扎脚部伤口,从细致的清洗消毒,到上药、包扎,闫振明的每个动作都十分娴熟细腻。从2002年秋天借调到国科大门诊部,闫振明已经在国科大度过了十二个春秋。

坎坷求学程

闫振明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经历了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也见证了十年文革里动荡的中国。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青年学生由于狂热的个人崇拜,参加了红卫兵,在给社会带来破坏的同时,也虚度了自己美好的青春。而闫振明和这些头脑发热的青年不一样,出于对机械类东西的兴趣,在1967年初到1968年底,他学了两年修车。这时的实习锻炼,让闫振明萌生了造汽车的梦想。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随即在全国大规模展开,这年年底,闫振明来到了黑龙江大庆农场插队锻炼,成为了浩浩汤汤的下乡知青大部队中的一员。

本想着“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冬天里,漫天大雪,气温常常低达零下三四十度,屋里只能靠烧柴来取暖,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对于闫振明来说,当时最大的失落就是无法继续接受正规的教育。可他割舍不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向往,白天他和其他知青一起进行辛苦的劳动锻炼,一天下来,常常感觉骨头都散架了,可到了晚上,他总是捧起书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谈起走上医学道路的初衷,闫振明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做军、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为了能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闫振明便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加紧复习,准备考试。在1972年春天,经过组织推荐和自己的努力考试,他被北京大学液压传动系录取了。但是,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上大学被冒名顶替时有发生,闫振明便被当时革委会主任的外甥顶替去了大学,当时对他的心灵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可谓是失望之极。有人讲过:“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便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句话就像是为闫振明写得一样,当时上大学要求必需是 “红五类”,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未婚青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即现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接收了一个外省的赤脚医生,那个赤脚医生当年26岁,并且还离过婚,于是在进入上一级复核的过程中,上面认为这个医生不符合这些铁板钉钉的条件,于是便将这个赤脚医生退了回来,空余了一个名额,而这时闫振明正好因为被顶替而空置着, “歪打正着”的便把闫振明给录取了,那个时候录取并不像现在自由选择报考志愿,是国家让你学什么,你就得学什么,于是,他便走上了学医这条路。

辛酸行医路

当笔者问到行医是否是他的兴趣之时,他回答道:“学医并不是我的本意,如果能够选择,决不再做医生,太苦!”一个人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好是本事,而能把不感兴趣的事情做好,更是本事。闫振明兢兢业业行医38年,用高度的热情和极端的认真负责,诠释了一个好大夫的概念。

闫振明讲,去上海第一医学院学医,虽然和当时自己考取的北京大学液压传动系相比,心里有落差,但是毕竟能上大学已属不易。于是,在1972年至1976年的四年大学时光里,闫振明发奋学习,充实提高自己。1976年毕业后,他服从分配来到了北京酒仙桥401医院,在这里一干就是八年。在刚开始的两年里,主要是作为其他外科大夫的助手来做手术,由于他的手特别灵巧,接受能力又非常强,而这对一个外科大夫而言是难能可贵的。通常手术他跟着看一两遍便能自己主刀来做,于是在401医院别人曾给于他“闫一刀”的称号,称赞其手术能力之强。在1984年,闫振明调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外科坐诊,一直至今。

但是,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是非常辛苦的,闫振明讲,最长的一次手术中,自己站了几乎18个小时,还有时候,一个晚上做了四台手术,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其中身体的辛苦劳累可想而知。并且在手术的过程中会提心吊胆,因为在手术中不允许有丝毫的失误,一刹那的失误,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做完手术盼着自己的病人好,但是,由于病人的体质、遗传等差异,在手术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遂人愿的时候,可以讲,没有任何一个外科医生可以保证在手术中可以百分之百的将所有病人完全治好。很多时候,治疗疾病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闫振明讲,医生的本领其实是“很小的”,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和可操作性小,曾经有一个院士做过统计,认为当今的医疗科技水平,只能帮助病人8%,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主要依靠身体的抵抗力。在身心劳累的同时,医患关系也是一个大问题,外科医生可能经常会面临着严峻的“医闹”问题,许多病人和家属的要求特别高,将医疗当成一种商品,认为自己花了钱,就应该把自己的病给完全治好。事实上,医疗并不是这样,即便你交了钱,由于存在种种不可测的因素,也有可能会鸡飞蛋打,有的时候可以治,有的时候则治不了,比如有的人潜在的凝血机制不好,手术虽然做的很成功,但是手术之后可能就会出现大出血,这种情况大夫也不愿看到。在这条辛苦的道路上,他就遇到过医闹事情,曾经被病人打过,甚至动摇了做医生的信念,其中辛酸滋味,若非置身其中,恐难切身体会。

浓浓科苑情

闫振明进入国科大门诊部外科已经有12个年头了,当被问到一直乐此不疲的留在这里原因时,他讲道:“国科大门诊部是非营利性机构,在这里工作给学生看病,没有钱的问题,工作环境单纯,给学生讲医术,不费多少口舌,学生的素质比较高,和领导同事的关系相处的比较好。”

平时给学生看病,闫振明是极其认真负责的,在笔者去采访他时,正赶上他给一个女学生包扎脚部伤口,认真清洗消毒、上药,细致的包扎,动作十分娴熟。在手术中,闫振明不仅用精湛的医术给患者进行优质的治疗,也尽可能的为他们节省费用。闫振明讲,在外科看病的不仅有学生和老师,也有餐厅工作人员及清洁人员,尤其是餐厅工作人员,刀切到手时有发生。在外面的医院进行伤口的缝合,动辄可能就是八百、一千,曾经有一个人去外面医院缝了两针,就花费了一千四,和这些工作人员微薄的收入相比,这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而在他这里缝合,仅仅收取几块钱的成本费。因此,有不少人哪怕上午受伤了,也会一直等到下午,来他这里治疗。据闫振明初步统计,在近三四年里,每年外科大约可为学校节约50~60万元的费用。

无知很可怕

当提及到国科大学子的健康问题时,闫振明讲:“最可怕的是对健康的无知,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学生中存在三个最典型的问题,一是大便问题,二是洗澡问题,三是足癣问题。”针对大量存在于学生中的大便、洗澡和足癣三个问题,他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和焦急。

大便问题。这个问题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因此媒体上的宣传很少提及。闫振明讲,就他接触的患者而言,很多人并不懂如何对待大便,不懂何为正常的大便,进而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曾经接诊过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经常胀痛,不想吃东西,有时肚子痛,起包。闫振明问她:“大便正常吗?”她回答道:“正常。”又问她:“大便干吗?”她回答道:“有点干。”再问到:“多长时间一次大便?”她回答道:“一般一周一次。”听到这样的回答,闫振明很是吃惊,这说明这个学生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正常大便。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据闫振明的就诊记录,3~4天才一次大便的也为数不少,有些同学不是便秘才来找医生,而是出现腹胀腹痛,大便出血了才来看医生,这对身体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闫振明讲到,如果大便在体内长时间存在体内,这些废物就如同垃圾一样,自然会损伤机体正常机能。便秘不但会引起肿痛、肿胀、恶心、肛裂、便血和痔疮,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等恶性疾病,这已经在医学上被证实了。因此,我们必需要重视大便这个问题,正常大便应当是一天一到两次,这样才能保持我们身体的正常要求。

闫振明讲,大便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因为排便是肛门和皮层中枢信息产生的,不应刻意去抑制大脑皮层的排便功能。针对如何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闫振明提出了几个建议:一是要多运动,促进肠蠕动,坐一两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二是要进行自我减压,保持正常心态,睡眠充足;三是要多喝水,每日饮水2500毫升左右,水能促进排便;另外,在饮食方面,均衡膳食,蔬菜、水果、肉类等营养物质合理搭配,五谷杂粮粗纤维食物,亦可促进排便。

洗澡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澡已是随时都能做到的事情。闫振明讲,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洗澡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进入了一个解不开的误区,认为洗澡洗的越频繁,沐浴露、洗发水等用的越多越健康,而现在的一些商业广告宣传也附含了这样的误导。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类长寿的金峰教授在日本考察时发现,日本人是世界上洗澡最多的国家,但他们患花粉病的比例高达50%,就是皮肤经常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这正是过度做一件事情,反而适得其反。闫振明讲,他曾经接诊的一个学生,连续五年多来,每天都洗澡,已经五年多时间,全身出现痤疮,头皮皮痒。这个学生讲:“我一天不洗澡,就没脸见人;我一天不洗澡,就吃不下饭;我一天不洗澡,就睡不好觉。”这是很多同学针对洗澡问题,认为越多越好越健康的一个误区。闫振明接诊的另外一个同学也是每天都洗澡,胸前、背部全是细菌引起的痤疮,来就诊时背部已有一个很大的脓肿病灶,必需切开引流,由于切开后防止伤口感染,两周不能洗澡,两周治疗期满后,脓肿痊愈,胸前、背后的痤疮也痊愈了,这足以说明过度频繁的洗澡并不能带来健康。

闫振明讲,由于人的皮肤表层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是身体的保护屏障,对病菌有抑制杀灭作用。而现在的洗发液和沐浴露为了除去皮肤分泌的油脂,多为碱性的,频繁的使用沐浴露和洗发液,会中和掉皮肤表层的酸性物质保护膜,使皮肤处于中性的环境中,而大多数病菌在中性环境中会大量繁殖,从而使皮肤的角质层、皮质层发生破坏,进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皮肤病。闫振明建议洗澡时候,尽量不要频繁用大量的沐浴露和洗发液,避免把自己的皮肤变成微生物的培养基。对于一些有痤疮的学生,可以延长洗澡间隔时间,观察皮肤是否会好一些。

足癣。足癣也就是脚气,鞋子一脱,双脚都是溃烂,臭气熏天,让人恶心,这就是令人生厌的足癣。足癣发病原因很简单,它是由真菌引发的常见足病,真菌往往在潮湿、无氧的条件下繁殖生长,治疗效果短期内难治愈。像海边的渔夫,天天赤脚,从不会出现足癣,就是没有给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没有一双健康的脚,恐怕寸步难行。闫振明讲,现在很多学生对足癣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能拿出对脸部关注度的十分之一来关心自己的双脚,决不会有这么多的人得足癣。他建议,一旦患上足癣,要每天泡泡脚,按摩一下,每天涂抹一些治疗的药物,穿透气性比较好的鞋子,勤换袜子、鞋垫和鞋,不要长时间穿一双鞋,一双袜子。如此以来,即便不能完全痊愈,也不会使其恶化。

闫振明用38年辛苦行医历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原因造成损伤,即使愈合,但也是以身体伤害为代价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是医生也仅能提供医治的8%来帮助患者。最后,他对大家寄语:“关爱生命,关爱自己。”话语间充满着对国科大学子浓浓的关爱。

责任编辑:张嘉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