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学生业余党校社会实践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孙中亮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5-09
  • 593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灯塔,中流砥柱”部分——陕甘宁边区普遍使用的织布机
              
【新闻网讯 记者孙中亮】5月7日上午,研究生院学生业余党校学员300余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作为培训的第四次集中学习活动,参观旨在增强学员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党性修养。
 
上午九时许,学员们排着长队,有序地来到纪念馆前。主楼前方的台阶共分两段,分别是8级台阶和14级台阶,8级台阶象征着国共合作共同领导的8年全国抗战,而14级台阶则象征着东北三省自1931年开始长达14年反抗侵略的历史。台阶两侧草坪分别栽植7棵油松,象征着卢沟桥是“七七事变”发生纪念地。主楼上方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馆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踏着具有深刻寓意的台阶,同学们有序进入主展厅。
 
学员们按照主题顺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瞻仰革命前辈用过的物品和留下的书信等,聆听他们的英勇事迹。在参观“抗战灯塔,中流砥柱”部分时,通过隔窗,学员们目睹了毛泽东主席手书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惊叹毛主席笔迹洒脱的同时,来自化学院的贾春苗同学感叹:对比国民党统治区,当年边区的生活条件真是很差劲,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成为了抗日的中流砥柱。
 
在参观到“得道多助,国际支援”部分时,学员们认识了“当代的花木兰”——马来西亚华侨李月美。据解说员介绍,抗战期间,正当祖国处于危急的生死存亡关头,3000多名南洋华侨毅然奔赴祖国烽火弥漫的抗日战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篇章。李月美便是其中之一,是军中的花木兰。抗战胜利后,周恩来总理称其“巾帼英雄”。
 
远征军师长戴安澜的事迹在黄庆瑞同学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物专业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戴安澜将军在一次激战中受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向北遥望着祖国,嘴里还喃喃着‘反攻,反攻……’,这是何等的毅力和信念啊!”
 
在参观最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部分让学员们感受到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面对当前日本一些人士的反华言论和行径,化学院404班副班长刘丽霞同学表示:希望日本能够正视历史,承认自己的罪行;我们科研学子应该担负起提高中国科技水平的重任,发奋图强,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孙中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