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父亲华罗庚——【知论坛讲座】第一场侧记

  • 甘小青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10-30
  • 305

提起华罗庚教授,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10月29日晚6点半,华罗庚教授之子华光教授做客致知论坛,为大家讲述他的父亲华罗庚的故事。

华光从他父亲小时候说起。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与起步得益于他的三位恩师。第一位是韩大受。这位家乡的老师自己办学校,这才使华罗庚有学上。第二位老师叫李月波。他是许多人公认的好老师,因为他,才让华罗庚对数学有了兴趣。第三位老师叫王维克,他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是居里夫人的学生。当时的华罗庚喜欢找王维克借书,但他借书不单单借某一类的书,而是这借一本那借一本,都有涉猎。这时王维克就对华罗庚说:“学习就像是挖井,首先你要找对地方,然后就在这个地方一直挖,不要东一铁锨西一铁锨,只有这样才能挖出水。”这才使华罗庚更加专注于数学。

接着,华光又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华罗庚的字写得不好看,数学试卷上的字迹,在别的老师眼里就像螃蟹爬出来似的,有的老师就说“这个孩子定成不了大气候”,而此时王维克却反驳道:“你要让华罗庚当个书法家那就非常难,但从他的试卷中可以很容易看到他的思想,这说明他在积极思考”。这也就有了后来华罗庚所说的‘王维克是他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的由来。正是由于这些话深深地启发了少年时的华罗庚。于是从那时起,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五十页的微积分培养了华罗庚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随后,华光提到了他父亲所写的两篇文章:其一是《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与积累》;其二《聪明在于勤奋,天才由于学习》。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华罗庚对学习的见解。

第一,聪明在于勤奋,他讲到了华罗庚的几个小故事。华罗庚在家里吃饭时总是边吃饭边想问题,想着想着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吃了几碗饭了,这时他就会问家里人他吃了几碗饭,如果是两碗呢,就不吃了,如果是一碗就会再吃一碗。华罗庚对他的学生也非常严格,他总是对他的学生这样说:“你们脑子里要存几个问题,当你吃饭、坐车甚至睡觉时就可以想这些问题,不要浪费一点点时间。”华光用梅兰芳的一句话来总结他的父亲:“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勤奋的。”

第二,天才在于学习。他说起他父亲每次看书都会从目录看起。然后根据目录自己联想书中会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再看书的内容,然后再做比较,看看自己想到的和书中是否一样。他说这是一个努力学习的过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到学习过效率。同时也要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信,找到学习方法。华罗庚有时会写一些文章,有些文章会得到发表,而有些却不能。那些没能发表的文章是被告知别人已经发表的。开始,华罗庚很受打击,为什么自己研究出来的却是别人已经发表了的,这样研究还有什么意义?但是后来他又想,别人能想出来的东西,我自己也能想出来,这不正说明自己还是很聪明的吗?于是他就从中找到了自信。他就是这样一个能把不好的环境变成好的环境的人。

第三,天才在与积累。华罗庚说,知识在于积累,只有打好了基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掌握。

接着华光说起了父亲的三个特点。首先他热爱数学,热爱祖国。因为热爱数学,才会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有了成就之后才能报效祖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英国进修和在美国任教期间,华罗庚分别于抗日战争爆发和新中国解放后毅然回国。第二个特点是注重真才实学,认真专注做事,不注重虚名。在一次和剑桥大学的教授聊天后,剑桥大学教授让华罗庚去剑桥大学读博士,并声称别人要读5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华罗庚只需2年。但华罗庚却说:“我去剑桥是学习的,不是为了去拿博士学位。”同时华罗庚做事要求严格、严谨,也绝不拖拉,只要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第三个特点是在处理生活与工作时,华罗庚总是把工作放到第一位,生活温饱即可。此时华光说起父亲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的情境,那时生活条件很是艰苦,有许多老师都会出去兼课来补贴家用,有个老师的孩子向华光嘀咕道:“如果你父亲也出去兼职也不会落得这么清贫了”,多年以后,华罗庚知道件这事后说:“如果我那样做的话我就不是现在的华罗庚了。”引起了现场一片掌声。

随后,华光提到机遇问题。如果说科学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得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这种机遇对华罗庚来说就是应用数学领域的开展。他开展了我国应用数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并对统筹法、优选法的形成和应用做了巨大贡献。

最后,华光这样总结了华罗庚。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好老师,抓住了机会。家境贫寒,正规教育只上到了初中毕业。父亲反对他搞数学,19岁患伤寒病致残,只有很少的几本书,环境闭塞,单科独进。

华光讲述完以后,进入了提问环节,一位同学问道:“你父亲有这么大成就,您有没有很大压力?”华光却这样回答:“我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父亲有这样大的成就,对父亲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没什么压力。”

责任编辑:甘小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