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从“捐献”一事看人性本真

  • 吴权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10-18
  • 916
 
 【校园时评 记者吴权】10月16日,也就是重阳节那天,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的志愿者募集现场,重现那久违的一幕,笔者深感触动,捐献活动之于校园乃至社会层面,宣扬的都是一种体现着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节日本身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次思考,怀揣感恩与博爱之心,生命本源的存在与能否延续理应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在关注热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一个存在着的现象表面看出些什么来,就不是常说的本质,笔者看出了人性的本真!
 
 人性的本真如何体现?就如造血干细胞这一捐献活动,捐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拯救生命,抛开哲学意义上生与死的如何纠缠不清,捐献仅在于它最为纯朴的意义层面,它为生命的得以延续增加了可能性,挽回了生命的同时,体现的便是人性之中最为淳朴自然的那种关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另一方面,捐献又岂止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机械移植,精神支撑在临危之际远远甚于物质的如何极大丰富,全社会的共同关怀所构筑的温暖之城墙才是人心最为坚不可摧的屏障!真情也就隐藏在这些细微处,献出一点爱心,虽不至于是对死亡的如何强烈抗拒,但为生命本源的存在增添了希望,虽无法够得上崇高,但这实实在在就是人性最为真诚的一面,回归原初,就是一种真善美!
 
 与人性真善美相对立的一面,便是虚伪、恶和丑陋,这里似乎总也能引人思考。无从追溯人类发展的演变过程,仅就这刻的突发奇想,发觉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之心,是亦返璞归真。我们持以一种向善的观念看待生命,坦荡面对人性的两面,在困境中的行动才见得客观,让行动落到了实处才见得价值的存在!人事的曲折受限于利益分配的均衡度,也就加剧了它错综复杂的一面,捐献的初衷一定是服务于弱势群体,何况还是身处生死存亡关头的人!但回归人性的原初,不论是谁,好人或是满怀恶意之人,在这一问题上都趋于一致:人的生存一定是要在相互扶持中进行!
 
 是的,人无法在脱离了群体的情况下谈生存,物质支撑不可谓独木难支,意义也到底是要沦为空洞之说。由小及大,生命何尝不需要坚强的后盾?可对于人性之中丑陋的一面,总也想说说,仅就事论事,做一番大众陈述,不针对个人。人与人之间出于捐献的心态无法统一,思想境界与道德素养的高低决定了这种统一性的无法形成,程度差别也终究是要在现实的怪圈中才见得透彻。即便对于这一高学历的群体,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我们之中又有几人能够鼓足勇气,誓要与现实划清界限呢?想说的是,当行动屈服于现实利益,当思想妥协于内心深处的虚伪,一切的所谓博爱与尊敬就都成了粉饰,不禁要问,那个时候,捐献到底捐出了什么?捐献到底是要沦为主客颠倒各取所需的手段,成了捷径!这在于我们,不该出现,笔者也始终相信,纯洁如初的人们,思想还是趋于向往崇高的一面。
 
 捐献总是趋于利好,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不捐者亦有捐献之心,只是客观因素上的限制,让这一真切愿望落空了去,就拿造血干细胞捐献一事来说,不提倡高度近视者捐献血样。另一方面,触动了猜忌的心思,也并非是要持以怀疑抑或冷落,如果真诚值得怀疑,那世间还有什么不能怀疑的?扼杀人性的是现实,人心虚实相混,诱惑重重,总让人生发动摇或是恻隐之心,对于人性的丑陋我们还能看出些什么来呢?谈及人性善恶,回归原初的判断,谁都无法说个究竟,与其不合情理迷糊般的否定,还不如真实去肯定一番,哪怕只那么一丝的好意,也本是人性的光辉,消除了冷漠,为世界带来一点温暖,明天就不至于希望全无。
 
 对于捐献者,社会或者就这一群体之间,必须给予应有的敬意和荣誉,不为回报,支撑并延续善举背后人性的美,才最为可取!于此,为无私的捐献者们致敬,社会需要你们,你们的关爱和付出,真实诠释了人对于生命原初的爱与尊敬,见证了传统美德的得以弘扬和不断延续!
责任编辑:吴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