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竹

  • 杜奎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3-12-04
  • 230
我家门前有一片竹林,听说比父亲还年长。多年来我们一直用它编竹席、背篓、簸箕等,有时也会被用作柴火。此外,她每年还会定时为我们奉献美味的鲜竹笋。
小时候的我,会经常到林中捉竹象,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开心地拿着“战利品”与小伙伴们分享。如今,这片竹林已经很少被利用了,也就缺乏了精心的管理,更何况制作手工竹制品的师傅年纪渐大,又后继无人。
前些年,有几棵竹子得了竹杆锈病。第二年,这种病已蔓延到了整个竹林,所有的竹竿都被一层厚厚的铁锈般的孢子体覆盖。不想今年回家,一向翠绿的竹林显得格外萧条,竹叶掉光了,仅剩下挺立的光秃秃的竹竿。仔细一看,竹的枝头竟开满了花朵,非常“有型”。听说很难见到竹子开花,开花之时便是它生命终结之日,因为它为这完美的唯一一次绽放耗尽了积攒一生的营养。
面对这耗尽毕生心血而完成生命辉煌的竹,心中不由得产生无限遐思。宋代大才子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笋除了是餐桌上的美味之外,更能培育个人修为。它是文人墨客歌颂吟咏的对象,书画家心中的不灭景象。它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忍不拔,也有“未出土时便有节,及临凌处更虚心”的气节和谦逊,还有“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的低调,更有默默奉献的精神。
唐代文人钱樟明的《水调歌头·咏竹》对竹有着非常高的品评。“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造福何论早晚?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钱樟明写竹,不单道出它的秀美,更刻画出它的高洁。“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它那不畏风霜严寒,刚正不阿而又虚怀若谷的性格,它虽腹中空空,但不断地从外界汲取营养,充实自己,永不满足,这就是竹最显著的精神。“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寥寥数语,钱樟明写出了竹的坚忍不拔,生生不息。没有什么能阻挡得了竹子的生长,即使有巨大的石块,也会被它掀翻,冲出坚硬的地壳而奔向阳光。竹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但它“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它在万劫不灭中顽强地挺起身躯,却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乐做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和门上垂帘,虽粉身碎骨却无怨无悔。
竹轻易不开花,它的花没有牡丹高贵,也没有君子兰艳丽,更没有茉莉清香,但它可以风干长期保存。翠竹不言,以身相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便青春不在,依然可以过得很精彩,仍然可以放光发热。人生又何不如此啊!
责任编辑:杜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