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人文学院社科系老生团支部的十几名同学来到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团员交流活动。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丰台区西北部山区,东邻卢沟桥,南接青龙湖,西连房山区,北靠戒台寺,是距离市中心最近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人文学院老生团支部本学期换届选举后的第一次活动,在这个金秋时节,以秋游的形式进行团员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很兴奋。
走在蜿蜒而上的山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两侧是可爱的野花和各色的枫叶,攀爬至山顶向远方眺望,一股豪情油然而生……在不同于学校的环境中,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一起欢笑、一起前进,这不就是最好的交流吗?
 
这次的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之行非常圆满,不但丰富了团员们的课余生活,而且通过多种方式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增加了团组织的凝聚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11月1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棋类比赛。在学生会生活部的有效组织下同学们都踊跃报名参加了比赛。
 
本次棋类比赛共设有象棋,跳棋和围棋三个项目,分别在教学楼的714,713和709教室举行。比赛按照三局两胜制的规则,每局淘汰一名选手,直到决出冠亚季军各一名,优胜奖两名。获奖学生都可获得相应的棋类奖品。
 
棋场如战场,比赛一开始,各行棋家就使出各种兵家战略,亦攻亦守,厮杀异常激烈;各方棋才斗智斗勇,一招一式都仔细斟酌,尽显英雄本色。整个赛场一派战场激战的恢宏场面。在比赛过程中还有不少其它院系的学生前来观赛,有的甚至还相互打起了友谊赛,赛场场面相当活跃。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503班的付良兵、来自505班的张玲玲和来自506班的刘清晴分别力克群雄,分别赢取了象棋、跳棋和五子棋比赛的冠军。
 
这不仅仅是一场棋艺竞赛,更重要的是来自各个班来自不同研究所的同学们齐聚一堂,以棋会友,遵循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赛出棋品,赛出水平,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人生如棋,掌握了棋场的各项规则,我们更自信能有效地把握住人生,实现人生的梦想。
 
据了解,从开学到现在,生命学院已经开展了很多的课外活动,比如篮球比赛,辩论会等等。这些活动都极大的促进了生命学院各班和各个所的同学之间互相了解,达到了竞争合作的目的。
 

目前,资环学院学生会与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联手,开始筹划新学期的废电池回收活动,各个公寓的废电池回收盒又将投入使用,并且在教学楼、食堂、礼堂等人流较大的场合会添加新的回收盒。大规模的宣传展示活动将陆续展开。本次活动将在下周一开始,宣传海报即将贴出,希望同学们关注并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只是开始,废电池回收会在整个学年一直进行。

    目前我国干电池的年产量达140亿只—150亿只以上,占全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年消耗量达70亿只。北京市每年消耗干电池6000吨,约4亿多只。按每节电池20克来计算,仅仅北京市的4亿多只电池就是8000吨,用火车来运每台火车20节车厢,每节车厢装50吨,也要运8次。而且这160个车厢用标准的集装箱包装两个足球场都装不下。而全国的电池是这个规模的20倍。

    废电池的危害尽人皆知,其填埋处理一个月内,其金属外壳就会被腐蚀穿孔,废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土壤、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据环保专家测试,如果 6吨生活垃圾中混入一粒含汞电池,当这些垃圾进行填埋后,土壤中汞的浓度就会超过安全标准;若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进入焚烧厂,则其中的汞、镉等金属将会在高温下气化排入大气,使大气环境受污染,影响人体的健康。合理的处理废电池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而处理废电池只有规模足够大才能够维持运行,废电池源就只有靠我们每个人悉心收集,你收集的一小节废电池,却是废电池处理事业的一大进步,更是为全球环保事业做出的一项推动。

 

 

10月26日上午,2008年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趣味运动会在玉泉路园区的塑胶篮球场举行。此次趣味运动会由校学生会体育部承办,主要面向玉泉路校区的全体新生,比赛项目有:趣味投篮,螃蟹走,八人九足,夹乒乓球,跳大绳,拔河,参赛团队有生命科学学院,计通学院,资环学院,地球学院和化学学院。

  比赛项目分上、下午进行,参赛队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体能和智能,团结一心,拉拉队员热情澎湃为场上的队员呐喊助威。下午的拔河比赛将此次运动会推向了高潮,现场气氛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最后生命科学学院以绝对优势取得了该项目的第一名,同时也是此次趣味运动会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地球学院和化学学院分获团体二,三名。

  此次趣味运动会为即将来临的寒冬灌注了火热气息,在展现学子风采的同时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新闻网讯 记者张斌,彭志琦报道】10月30日下午,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306,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的李佩教授应研究生院学生会邀请为同学们讲述了她关于“两弹一星”的回忆。李佩教授的报告是学生文化节2008系列讲座第二场。
 
  对于亲身经历过的那段历史,李佩先生娓娓道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所有相关单位的大力协作的结果。从李四光到彭德怀,聂荣臻,张爱萍,从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郭沫若到严济慈,李佩教授对这些知名人物如数家珍。尤其提到钱学森创办力学所时提出了“上天下地入海”的办所方针,后因为没有年轻后备力量而打算办校,最后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佩先生对于青年学生给予了厚望:在学术上要有早期科大的肯苦肯干的精神。在学问上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骄不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演讲结束后,大家纷纷围在李佩教授周围,请求给予寄语、签名或与她进一步交流,她都欣然接受并耐心回答。
  
 
  [专家背景介绍] 李佩,1919年生,祖籍江苏镇江,1936年毕业于贝满(Bridgeman)女中,同时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38年-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一届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会长。大学毕业后,李佩在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1947年初,李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次年,李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1951年开始,李佩在康奈尔大学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与郭永怀抛弃在美国已经拥有的安逸生活,举家回到国内。 1977年,科大首任党委书记、时任中科院秘书长的郁文帮助李佩先生调回北京。1978年,李佩出任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北京)外语教研室主任,在文革之后人才损失殆尽的困难境地中,李佩白手起家,着手培养英语教师,在中国开创了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她为中国科大、中科院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一直到八十高龄,她仍然活跃在外语教学讲台上。李佩被学生公认为博学、爱心、美丽与优雅的象征,深受几代科学家与学生的尊重。中科院声学所汪德昭院士曾说李佩女士“是一位十分受人尊重的人,她非常优秀,她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