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首届学生学术文化节”科苑论坛系列讲座之一——“智业革命”讲座在教学楼S102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益东教授围绕其新书《智业革命》展开话题,介绍了七年以来的科研成果。长达2小时的讲座,令在座的学子、教授们感到意犹未尽,台上台下互动提问极其热烈。
 
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和挑战是什么?为什么科技发展到今天,负面效应再多再可怕,人类社会也不可肯放慢科技进步的步伐?什么是致毁知识?怎么应对致毁知识带给我们的毁灭性灾难?作为中国科技战略专家,刘益东教授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精辟独到的学术观点,提出了“智业革命”的概念,指出美国模式行将崩溃,需要出现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产业路线,致毁知识的不可逆增长必将导致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这些不仅能解决人类的社会问题,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遇。刘教授还就致毁性知识不可逆、不可阻止的增长趋势及其必将导致的毁灭性灾难做出了五大预言,并冀望一个新型“智权知识社会”的诞生。
 
这次讲座不仅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反思,也为我们年轻的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方向、发展路线上给予了很好的指引,如果能够从当前唯技术论、唯科技创新论中跳出来,走一条独特的有发展的路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索的问题。
 

从事过25种职业的高中先生,丰富多彩的人生,今天站在了水环境的事业——清水同盟,“海清河晏,国民饮水健康”“水之清浊,人人有责”。
 
高中先生以幽默的言语“猪为开头”开始了精彩的报告,猪的排污量:一头猪=6个人,一头猪的排污费需547元;从世界厕所组织讲到中国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短缺;从海水倒灌讲到最“霉”不过太湖;从“腐败与污染成正比,政清则水清,心清则水清”讲到中国已从水木金火土中拜金而不拜水;从地下水开采过度讲到中国饮用水的标准过低;从井水污染讲到渗漏与地下水;从癌症高发村讲到瓶装水的利弊;“公地悲剧”使我们的绿地、广场、公路及草地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是有着“世界的工厂”“农业大国”“人口大国”三座大山的国家,带给我们的污染之重不言而喻,就是这样,我们的水质怎么能更好?我们怎么样能喝上一口清澈的水?
 
我们从自然、人类活动、体制、市场以及管理的角度分析水资源及水污染的原因,从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体制,在水利局、环保部门、建设部、国土资源局等这一些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重视,加强环境立法,信息披露。17大把生态文明提到了高层次,从而水生态也会深入人心。NGO(非政府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清水同盟的“珍惜水资源,让她更清涟”,推动中国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防治水污染,弘扬水环保理念,促进国民饮水健康。对于饮用水的标准——高氟水的治理,解决农村卫生条件差;清水基金(工程)、中华慈善清水工程的发起,将为我们建立清水地图,我们的水资源将越来越好。
 
深情而振奋人心的报告,激起我们的热情,让我们也想为清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喝上一口清澈的水,我们应该努力去做,至少无愧于心。
 

      王璐在作讲演
 
自奥运志愿者招募以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奥运工作办公室响应北京奥组委的号召,面向中国科学院已报名骨干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培训。专门针对于语言服务专业的第三次培训(中关村园区)于2007年12月12日晚上7点准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S304教室举行。
 
还没等到讲座正式开始,能容纳130人左右教室里已经座无虚席,不少同学甚至甘愿站在过道里,志愿者们的热情可见一斑。
 
此次培训活动特别邀请到了中科院前英语协会会长王璐。王璐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求职明星”,她多次参加国际大型志愿活动,具有丰富的经验,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讲座中对奥运志愿者在英语语言服务方面应具备的素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王璐认为作为志愿者应该具备十大素质:be selfless, be well-trained, be dependable, be enthusiastic, be open-minded, be respectful, be understanding, be friendly, be humble, be cooperative。总结起来就是态度、能力和知识,然而最重要的态度。只有态度积极,才能在志愿活动中最大的发挥自己。
 
此外,王璐还给所有志愿者简单介绍了奥运英语常用语和一些方便学习英语的网站。
 
  志愿者倾听讲座   
 
现场志愿者不仅包括研究生院各年级的在读硕士、博士生,还有来自多个研究所的青年老师和科学院相关企业的员工。所有志愿者都非常热情,积极提问,相互之间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希望所有已报名志愿者通过培训和学习能获得大的提高,在志愿者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更好的服务奥运。
 

12月13日,第二批语言服务专业志愿者在北京奥运大厦接受面试。中科院八名同学参加了当天的法语和德语面试。
 
面试环节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汉语表达能力的测试。被面试者需要做一下自我介绍,其中包括对奥运会的看法。另外,面试者会将以后的工作时间告诉面试者,以免接受面试者的时间与此发生冲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必须经过导师的批准,京区研究生要持有老师签字的相关文件方有资格报名。
 
第二个环节为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接受面试的人员用外语回答考官的问题。这要求面试者要能流利地应答考官的问题。
 
中科院研究生院报名参加语言服务专业的志愿者表示,虽然这会使自己忙得没有周末,但这个活动一方面会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会有自我实现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想会得到升华。

 
12月11日,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副院长应邀来中科院研究生院为研究生院广大师生做了一次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专题报告。报告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101举行。晚上7时许,报告正式开始。周教授话语诙谐,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娓娓道来。报告中不时传来同学们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周教授以妇孺皆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将音乐的话题引入。从知音难觅说到为什么会听不懂“严肃音乐”。“高山流水”的故事暗示了一种音乐审美的观念:音乐中包的各种内容既没有造型性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也没有语义性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这是大多数人听不懂严肃音乐的原因,“高山流水”给听者造成了主观上的审美压力。同时他强调音乐无需去“懂”,是的音乐何需“懂”,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之美,别去想“懂”与“不懂”的事。
 
 讲座过程中周教授放了几首曲子,让我们体味意境。有的激昂澎湃似汹涌的大海,似险峻的高山,有绵绵联联似清流澈的小溪,似秀丽的田园。大家似乎对曲子的内涵都有大体一致的见解。为什么?其实听懂音乐并不难,靠的是什么?周教授诠释了它是本质——联觉。联觉是音乐能够表现视觉、情绪、概念等非听觉性内容的原因。同时他指出正是基于联觉的统一,音乐才能成为世界的语言,它是音乐的表现与理解的桥梁。
 
但为什么我们在听大多数严肃音乐时又总是似是而非的感觉呢?周教授同样给我们解决了疑惑——要听懂、要正确理解的要求,使听众背上了沉重的理解负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体验重于理解!体验个人的感受重于理解别人的意图。其实听不出来,理解不对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自己丰富的感受。周教授也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小建议:一、放松的听,就像听轻音乐一样;二、尽情的想展开自己联想的翅膀。
 
最后周教授提到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感性素质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不重视感性能力的发展将使人生枯燥、乏味。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拥有很多,但是感觉太麻木,使我们失去了本来有可能体验到的幸福生活。周教授同时呼吁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个人艺术素养的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全局性的基础性的大问题。
 
听了讲座之后,我们对艺术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上的理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绪的艺术,用心体验,感受音乐中细腻、微妙的情绪表达,音乐就是从心灵说向心灵的语言。通过讲座熏陶了我们的艺术情操,指明了我们艺术修养需要前进的方向,可谓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