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前进中寻找自己的空间——访病毒所优秀毕业生晁红军

  • 小洪山记者团王博、徐婷 (武汉教育基地)
  • 创建于 2013-11-14
  • 754
晁红军生活照

来到晁红军所在实验室时,他正在一丝不苟的做着实验。当我们提出要对他作为今年国科大优秀毕业生进行采访时,他欣然接受,“要采访我呀,太好了,我最喜欢和人聊天了。”话落大家都乐了,他的平易近人让我们倍感轻松,他接着说,“你们定好时间和地点后告诉我,我还得先做做准备,不会太正式吧?我会紧张呢。”晁红军的幽默感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真切感受到了他作为邻家大哥哥的亲和力和魅力。

 

交流产生智慧火花,探讨碰撞科研灵感

晁红军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他爽朗的性格使他在同学和朋友们之间人气颇高,但晁红军告诉记者,“其实我性格随我父亲,在大学之前我都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太与同学交流,就沉浸在自己的一亩心田里,直到上大学后我才慢慢变得开朗,逐渐感受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晁红军说他其实并不看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认为在和朋友、同学的聊天过程中,无意间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打开自己困惑已久的心结,话语通常是个人智慧结晶的直接反映。《师说》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总有很多知识是自己不清楚因而可以学习的,而且在与他人交流时也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打开自己的心扉。何乐而不为之?

交流在生活中大有裨益,在科研中更是如此,因为一个人的视野毕竟有限。晁红军以切身经历给我们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有段时间我的实验卡壳在一个技术环节上,这项技术在国内很少有人做过,当时非常苦恼。有天晚上我在电梯里凑巧和一个女同学谈到这件事,没想到她竟然在德国交流的时候接触过这项技术。最后在她的帮助下,我顺利地攻克了难关。”在科研遇到瓶颈的时候,晁红军通常会和实验室的老师、同学探讨,也会发电子邮件请教国外这一领域的大科学家,旁人的一个点拨或许会让自己茅塞顿开,对自己的工作画龙点睛。

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晁红军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眉飞色舞的表情极具感染力,他每句话的末尾通常会加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或“我是用我的价值观来衡量的”。乐观积极的心态,活泼幽默的语言,严谨的思维方式,这也正回答了为什么晁红军拥有如此高的人气,解释了大家乐于和他聊天的原因。交流和探讨使晁红军在生活和科研中收获颇多,受益无穷。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超越别人;与其悔恨自己,不如改变自己”

这句话一直是晁红军的座右铭,他坦言道: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都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一部分人总是把挫折当失败,勇气消失殆尽;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从不言败,他们善于自我反思,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即便是困难当期前,亦能越挫越勇,暂时的失利必将臣服于继续的努力。虽然自己未必能达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但是适当地进行自我反思还是很有必要的,当外在的大环境使你无能为力时,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可能就是一种“适者生存”。因此晁红军从小就十分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拔尖的数学成绩也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

“其实我也一直都是学生干部,我挺喜欢为大家服务的,经我手底下发展的党员有好几十个哩!”晁红军告诉记者,他从大学到博士一直都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因此他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兢兢业业地为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也逐渐让自己变得成熟稳重。晁红军隔三岔五就会往家里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状况,“父母年纪大了,自己又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心,所以只能多往家里打电话,不增加父母的担忧,多关心下他们。”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超越别人;与其悔恨自己,不如改变自己,不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如此,科研生涯中亦不例外。晁红军以科研作为自己的梦想,立志在某方面能有一些贡献,做出些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因此他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并且越来越坚定,“应该在不断前进中寻找自己空间”,晁红军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书籍是思想的源泉

晁红军多年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而且坚持锻炼身体,常常可以在羽毛球场看见他的飒爽英姿。他告诉记者,“平时我挺喜欢做运动的,空闲时间就会骑车出去转转,或者邀上几个朋友去打羽毛球,这也是我放松和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晁红军和其它研究生一样,在周末和平时晚上经常会呆在实验室做实验或看文献,他认为做科研若要想出成果,就必须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付出大量的精力,因此必须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

    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晁红军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亦不忘广泛涉猎群书,他提到自己平时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对励志书籍尤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拿破仑·希尔的《成功规律》我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他如火如荼的热情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晁红军最喜欢的作家是路遥,他对《平凡的世界》、《人生》爱不释手,如数家珍,他认为其中有关人性的思考给予他很大的触动,让他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书本里的知识就像源头活水一样不断滋养着咱的大脑,才能使咱不断成长,变得更加睿智”晁红军微笑着说。

 

“面对现实,摆正位置;立足当前,把握未来”

晁红军承认自己也曾有过非常痛苦的阶段,有一段时间实验做不出,压力非常大,但他从未放弃过科研的梦想,他始终坚信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有挺多建议可以给师弟师妹们的,比如说拿到一个课题,首先应该大量地阅读相关文献,对该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不要急于练手。”晁红军会合理安排自己做实验和看文献的时间,他认为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不能脱节,不然就像无头苍蝇找不到方向。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应该找准自己的兴趣,不要随波逐流,要趋于理性。”他认为做科研不应该有太大的功利心,更不能急于求成,文章只是科研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真正能够解决某个科学问题,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来到中科院学习深造,是因为中科院有良好的科研团队和平台可以让自己施展拳脚,实现抱负,因此他非常珍惜,而且心存感激,他笑着说:“我正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而且我也会不断往上爬,争取让自己看得更高更远。”

由于优秀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晁红军已经被拟聘用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后面的路也很长,我只能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努力,在前进中不断寻找自己的空间。”

 

采访后记

记者与晁红军的访谈轻松而愉快,3个小时时间的流逝全然不觉,采访结束已是深夜10点半,他看到意犹未尽的我们,笑着说,“我就住在公寓宿舍,没事就可以找我来聊聊天,我那儿的一些书也可以借给你们看,不用客气的”。

晁红军送走记者后,继续回到实验室,去做他尚未完成的实验。

 

人物名片:

晁红军,男,山东临沂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9级博士研究生,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获得者,拟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微生物学科组助理研究员。晁红军在博士期间三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2011年研究生羽毛球友谊赛获得混双亚军、男双季军,2011年第三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年科学家”论坛荣获二等奖和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博士论坛荣获二等奖。晁红军以微生物转录调控为研究方向,其部分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等国内外著名微生物杂志上发表。

责任编辑:小洪山记者团王博、徐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