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 记者:白院长,祝贺您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一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科研机构的掌门人,您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力量?
白春礼:历史经验表明,推动经济发展有两种基本的动力,一是科技创新,二是制度变革。文艺复兴以前,西方文明笼罩在宗教神权的阴影之下,以华夏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引领者。然而,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逐渐摆脱中世纪宗教思想的束缚,以航海探险业的兴起为先导,欧洲先后出现了以钢铁、机械、化工为代表的系列“工业革命”,自然科学和技术创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英国、法国于17、18世纪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科技创新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到19世纪初,西方国家已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全面超越了东方国家,成为世界文明的主导者。
反过来看,世界近代史上,每次技术革命后期,随着科技创新的动力减弱,都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和市场的动荡。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如此,其深层根源在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进入成熟期,对实体经济的拉动力减弱,全球流动资金转而追逐虚拟的金融产品,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从这个意义上讲,彻底摆脱这次金融危机有两条出路:一是限制虚拟经济扩张,通过资产价格下调和修补企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实现金融“去杠杆化”,这个过程将非常痛苦;二是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实体经济加速发展,和前者相比,这条道路更加光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法更加注重其经济意义”
◎ 记者: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布局。我国也在2010年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发展方向。此前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已出台包括“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高科技发展指导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这些发展高新技术的传统提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范畴?
白春礼:过去发展高新技术的提法主要强调尖端科技创新,其目的是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衡量的标准是国家先进科技成果的多少和在世界上技术领先的领域数量;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法更加注重其经济意义,其目的是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实际拉动力,衡量的标准是产业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以及对本国GDP的拉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内涵更加丰富完整。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范畴,至少有4个方面是互为支撑,且需辩证地看待的:第一,具有国外没有的或不成熟的核心技术的。第二,引领新产业或行业发展的。第三,有重大潜在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第四,改变或变革目前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要注意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兼顾我国特殊国情,一些产业在国外可能不算新兴产业,但在中国仍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长的时间都不会改变,洁净煤的研究利用需要更多的关注;又如中国很多城市缺水,海水淡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有经济学家研究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应遵循以下六大准则:1.国家意志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意志和战略,体现一个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可率先突破领域。2.市场需求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长期稳定而又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需求。3.技术自主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掌握行业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控制性关键产品,否则就会受制于人。4.产业关联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能够带动一批相关及配套产业。5.就业带动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6.资源环境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具有对资源消耗低、对环境污染少的特点。我认为,有必要增加两个准则:1.科学驱动准则,即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立足于前沿科学进展,掌握共性核心技术的本质科学原理,才能打造真正具有长远性的支柱产业;2.标准领先准则,即战略性新产兴业必须具有高质量且能与国际标准相融合的技术标准,惟其如此,相关产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有量化的指标。指标研究需要集中关注以下2个关键问题:1.关于指标研究的理论创新问题。指标是在必要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化的方法,描述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的发展离不开对科技活动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这是摆在面前的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并且要在理论探索和方法研究上有所突破。2.关于指标研究的前瞻性问题。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加凸显,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更加快速,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更加紧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提前做好指标设计和数据采集,从中发掘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记者:您曾经提到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能否详细谈谈?
白春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不能一一详尽,先粗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重点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课题组测算,未来三年新能源产业产值可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至少达到数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六年累计可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2020年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2010年核电投资可以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从增加就业看,据IBM 和中国有关部门的联合分析,如果中国在智能电网、宽带、智慧医疗上投资1000亿元,将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50万。
第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启动较早,只要我们战略对头、行动有力,完全可以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尽管早在“九五”计划中我国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于“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强调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提升我国产业产品附加值,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到2020年,新能源利用量如果占到能源消耗的20%,每年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有产业链的观念。我国一定要掌控数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好多事就好办了,也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优化GDP质量的重要手段。今天美国GDP的构成是什么呢?太空产业、航空产业、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现代农业等等。日本的GDP是什么呢?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等。俄罗斯的GDP现在也是机械制造、航空工业、核工业等等。所以说尽管俄罗斯的GDP只有我们的一半,但世界上仍然把俄罗斯当成大国。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靠科技实力及产业化能力,进而会优化我们GDP的质量。
第五,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生产力。以新医药产业为例,它既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造福于广大群众,提升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再如生物育种行业,这是关乎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突破口,随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和食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显著促进农业发展。
“可以把创新型国家体系大体分成四个部分”
◎ 记者: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创新一批产业到创新一个国家,我们还要做哪些工作?
白春礼: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统筹好当前布局与长远部署,统筹好积累储备与应用突破,统筹好基础能力建设与整体能力建设的关系,加强对基础前沿研究的超前部署,推动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的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可以把创新型国家体系大体分成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四个部分。从这四个维度构成的创新体系,能够同时对国家创新体系和省、市、县等区域创新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个四维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包括人才、经费、信息和知识,其中人才资源最重要,信息和知识则是由人才和经费派生出来的。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创新机制是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保证,包括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其中,评价机制的基础性最强,而执行难度也最大。如果没有正确、客观的评价,就谈不上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例如,以前在对基础研究申请项目的评估中,包含了其实现价值的评价指标,但有人对这种评价指标提出质疑,认为基础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未知领域,其将来发挥的潜力和实现的价值现在很难做出准确评估。因为如果我们对其研究价值已完全知晓,那它就构不成基础研究了。所以,建立评价机制的难度最大,需要根据科技态势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另外,科技评价还必须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辅之以必要的计算方法。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包括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文化等软环境,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