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北京研究生生态学论坛现场,最后出场的研一学生刘晓凤用流利的英文讲解了“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of sharp open-channel bends”,引得现场观众一阵惊呼。过后有的同学用英文对刘晓凤进行提问,有的同学则表达了不解,质问其为何用英文讲解,致使台下多数观众都不能听懂,刘晓凤淡定地回答道:“如果你什么都懂,就不用来这里学习了。”
略显犀利的回答也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了刘晓凤对自己求学路上的严格要求。2010年就读于河海大学数学系的刘晓凤,于2011年转入水文专业;大学期间,她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且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了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1项(项目编号:201310294031),独立发明并申请国家实用性专利1项(具有腰部按摩功能的自行车,专利号:CN201220518381.9);2013年刘晓凤被报送至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导师是陈求稳教授。
谈及大学期间要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刘晓凤说:“我觉得大学首先最重要的是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保证自己学业的基础上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1.接触科研项目,让自己提前进入角色,给研究生阶段打下基础;2.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讲话能力,在众人面前演讲汇报的能力。”为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刘晓凤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科研项目,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水处理系统研究及应用”,2013年11月到2014年1月参与水体污染控制盒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巢湖流域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正是通过这些项目,刘晓凤结识了各种各样的“牛人”,也培养了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由于刘晓凤的成绩突出,2014年10月受邀参加第九届生态信息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报告,2013年7月以“优秀本科生”身份受邀参加由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主办的“极端气候和天气国际训练营”,另外,刘晓凤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成的《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of sharp open-channel bends》已经提交给SCI。作为一名研一的学生,刘晓凤参加的项目丰富度可以和博士媲美,对英文也达到了熟练掌握,同时能够熟练使FLUENT 、Origin、Arcgis等相关软件。很多在场的观众用惊艳来形容刘晓凤的简历,而她只是谦虚地说:“其实我和大家都一样,只不过是经历的多一点罢了。”
挥别大学,崭新的研究生生涯中,刘晓凤希望“尽快把研究需要的基础知识储备全面,开始自己的实验和研究,另外通过阅读文献、聆听报告、多多思考来培训自己的科学创新思维。”说罢,刘晓凤拿起课本,迈着急促的脚步走向了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