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管理学博士、北京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在读,国科大MBA企业导师、管理学院校友会常务理事、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分会副会长∙∙∙∙∙∙这些以国科大打头、令人眼花缭乱的标签,都集中在管理学院校友会台湾分会会长、云龙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李岳龙先生一个人身上。
12月底的北京,由于水平静风和垂直逆温,连日雾霾。但就在采访前日,刮了一夜大风,翌日立即阳光明媚。记者在中国科学院玉泉路校区校友会办公室,见到了李岳龙先生。他作为嘉宾,参加首届国科杯“我要创业”大赛闭幕式暨第二届大赛开幕式,活动一结束便赶来接受采访。接下来的谈话,揭开了这位国科大管理学院首届台湾校友的神秘面纱。
我更爱中科院
李岳龙身上有一个绕不开的标签:国科大招收的第一届台湾学生。
事实上,04年时,国科大(当时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只招收大陆学生。李岳龙刚开始上的是进修班,班上共有三十几个港澳台同胞。大概是因为他们都足够优秀,老师们为这些学生只读个进修班、拿不到正儿八经的硕士文凭而感到惋惜,就问他们,想不想读硕士,能成为研究生,大家当然愿意。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最后由现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时任中科院政策所所长起头,放开招收港澳台硕博生。“所以,那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进来。”就这样,李岳龙成为中科院政策所与国科大管理学院合作招收的第一届港澳台硕博生联合招生的一名学生,师从现任国科大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并于12年拿到了管理学博士学位。
李岳龙说,当初之所以选择中科院,是因为它扎实的学术基础、优良的学风。而最让他获益匪浅的,是思考模式的转变。李岳龙身边有不少台商朋友,觉得在大陆做生意,要本土化,就是请客户吃饭、喝酒。在他看来,这是个误区,并不是成事的关键。要接地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学校充电、学习,结交更多的良师益友,接受本土的思维模式。
从国科大毕业一年后,李岳龙进入北京清华大学学习,修读法学博士。
毕了业的李岳龙对于国科大来说,并不是断了线的风筝。他经常回中科院参加活动,尤其是管理学院的活动。“我的博导赵红老师有蛮多课题的,况且她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所以,李岳龙几乎隔两三天就往管理学院跑。除此之外,他还参与学校的一些课题。管理学院做品牌、战略、策略、规划,李岳龙做产业、互联网营销,刚好二者可以互相衔接。
“我对中科院的感情和对清华的感情,肯定不一样。”从04年入学,12年毕业,再到如今。李岳龙在“遇到”北京清华大学之前,已经和国科大“走”过了11个年头。就像谈恋爱,10多年的感情,就算分手了也会一直放在心里。“更何况根本没有分手。”
李岳龙觉得,国科大在国际上,被认可的程度超过北大清华。他遇到不少老外,一看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个等同美国国家科学院、加拿大的皇家科学院的研究机构,而清、北只是University。他在办理加拿大移民时,就因为这张名片而备受签证官尊敬,顺利通过面试。整个办理移民的流程,从申请到合格,只用了87天,是有史以来最快的。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使他对国科大的爱有增无减。
不过相比北京清华大学的台湾校友会,早在10年成立之初,就超过了100人,国科大的台湾校友会确实只是个小团体,至今只有四十几人。李岳龙说,他很少参加北京清华大学台湾校友会的活动。作为国科大管理学院台湾校友会会长,他把这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国科大身上——每年协助国科大管理学院组织MBA参访团赴台考察、邀请台湾党政要员、名流等座谈,为赴台工作、学习的国科大师生提供各种帮助等等。
对于李岳龙来说,国科大给了他全新的思维模式、更高的平台、更丰富的资源。所以,负责国科大校友会,是一种荣誉,是一份对国科大难以割舍的爱。
败在不接地气
然而在进入国科大之前,李岳龙作为商人,还有更为传奇的经历。
1999年,不到三十岁的李岳龙已经创业成功,其公司是当时台湾主要IT配件产品通路公司之一,可谓少年得志。彼时正是台湾IT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无奈台湾的市场太小,长辈不退休,年轻人很快就碰到了天花板。开拓海外市场,势在必行。李岳龙看到了开放不久的内地市场蕴藏着的巨大商机,毅然把业务开拓到了大陆。
刚到内地,李岳龙做Intel代理商和鼠标、显示器等电子周边的分销,自然而然地用纯粹外企的思路经营着企业。创业之初,李岳龙并没有受过充分的培训,很多事情都凭经验直接做判断,用他的话说,就是在赌。而两岸从制度到法律、从社会风气到市场需求都是不同的,李岳龙渐渐发现,他在台湾以及海外市场的成功经验在这里变得不适用。
有两件事让李岳龙至今记忆犹新。作为Intel代理,初试水内地市场时,Intel中国区的一位经理曾问他:“Ward(李岳龙的英文名),你觉得你一年可以做多少营业额?”他说:“几百万美金吧。”这位经理摇摇头就走了。“我现在明白,他那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了。他想说的是,‘Ward,你实在太不懂中国行情了。为什么你们董事会会把你派来这里做业务。’当然这话他没有讲。”李岳龙笑道。事实是,公司第一季度的营业额就高达三千万美金,一度成为国内四大Intel代理商之一。而他在台湾的公司,即使是台湾几大通路公司之一,也仅仅几亿台币的年销售额。
另一件就更让当时的李岳龙哭笑不得了。99年,大陆的公司法规定,公司注册成立时,必须写上年限。而国外的公司法里是没有类似规定的。填写注册表时,李岳龙的秘书问他:“李总,我们公司打算设立几年?三年、五年、二十年?”他一听这话,把秘书骂了一顿。他不理解,他要做的是百年企业,为什么要选三年、五年?“我那时确实不接地气。”回首16年前的青涩往事,李岳龙自己都不禁摇了摇头。
他的秘书也觉得总经理奇怪,瞪着他说:“我们工商税务就是这样规定的。你要告诉我,我们的公司要做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他跟秘书争论了半天,自然无果。
后来李岳龙去工商税务局咨询,负责人告诉他,规定就是这样,最多五十年。李岳龙很气愤:“难道我要做百年都不行吗?”负责人上下打量他一眼,说:“你很奇怪,我们中关村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是一年三个月。”
于是他不再做无谓争辩,让秘书随便填一个。所幸,现在最新的公司法已废除这一条款。
“当初,近乎同性质的通路公司神舟数码都还没成立之时,我们在中国就有辉煌战绩了。“李岳龙的眼里仍然满是自豪。可惜,好景不长。不够本土化这个致命伤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的矛盾,且愈演越烈。眼看着后起之秀的生意越做越好,他的生意却每况愈下。03、04年,因亏损太大,李岳龙不得不彻底结束大陆业务。
卸下“戎装”的李岳龙开始思考、总结自己的这段人生沉浮。他没有选择立即重新创业,而是寻找本土化的路。这才有了他进国科大学习、以及后面的故事。
谋生亦谋大业
李岳龙重新创业的想法,萌芽于2010年。06年伊始,国家新出台一系列支持海外华侨创业的政策,侨办从国外找回来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
彼时,李岳龙正在加拿大,参与一个IT研发项目。一天,一个侨办的朋友电话上聊天,说:“你可以回来了。回来创业。”当李岳龙了解清楚情况,才发现他回来得有些晚了。好在还是赶上了国家的优惠政策,李岳龙终于找到了在国内重新创业的最好机会。
随后,李岳龙创立了北京云龙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和云龙视界(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智能信息发布、数字展厅、智慧旅游城市、互联网营销四类业务。但是他无论何时都在坚持的就是想透过云平台,把墙面变成可以利用的所谓墙面商业。传统的广告屏,一旦技术革新,从硬件到软件,全部需要重新购买。他希望,自己即将打造的平台,使信息发布摆脱传统载体的限制。以现有空白墙面为媒介,利用浏览器的网页模式,远程控制每一个平面内容。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硬件、载体限制,大幅缩减人工、信息上架成本。而对于他的公司来说,最后产生持续性的收益。
然而这个设想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暂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司主要靠数字展厅、智慧城市、互联网营销三大块业务支持其生存和发展。
关于是否回台湾发展的问题,李岳龙说,暂时没有想过回台湾发展,除非有适当的时机。虽然台湾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透明度是很值得内地学习的,创新力可能也略胜一筹。但就创业动力和创造力来说,大陆已经超过台湾。更何况,大陆市场的潜力远远不是台湾可以比拟的。
“公司的后三块业务都刚刚起步,都是为了维持公司生存。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我原来想做的,就是第一项业务。从重新创业以后始终没有放弃。”
心里装着年轻人
在记者看来,李岳龙的心里,至始至终都装着年轻人。
他已经打算好, 如果他想做的信息发布平台搭建成功,到达一定的规模时,就交给年轻人去经营。“有时候我们只是一个起头人而已。”
当初,他之所以从管理学转到法学,是因为在思考,将来退休以后能够做什么,他想跟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人随着年龄、经验的增长,总是会有一个极限,也总有一天会退休。这样讲好像有点高大上,哈!因为管理科学是与时俱进的学科。”
“当我讲管理你不信,那我讲法律,你总信了吧。”抱着这种心态,李岳龙选择了法学专业。他希望,当需要帮助的海外华侨、台胞,包括内地的年轻人找到他的时候,心底不会疑惑这个师兄的可信度。
除此之外,李岳龙还积极鼓励年轻人创业。但由于他本身也还在重新创业阶段,并没有实力拿出金钱去投资他们。“我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李岳龙认为,社会本来就是年轻人一直在驱动的。年轻人一定要鼓励,特别是一些好的苗子。有时候一两个人就把世界改变了。
在商界摸爬滚打20多年,李岳龙眼睁睁看着很多原本可以成功的人,就是缺一个人拉一把,最终失败了。
这些人的体内充满负能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其心态可能变得异常消极。李岳龙在参加第四批“厦门双百”答辩的时候,就遇到过因为落选而在现场大骂组委会不公平、比赛结果有内幕的年轻人。甚至因为这种心态,让愿意帮助他的人,也会怕去扶持他的。而对于个人来说,这种得不到任何帮助的经历,最会造成怨气的累积。李岳龙说,假如他的鼓励、帮助、能够减少这些怨气的累积,制造一些祥和,对整个社会也是好事。
李岳龙说话不忘自嘲。他认为当下社会,年轻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原因就是大好的资源被他们这些“老头子”消耗掉了。世界日趋于精英化,换句话说,天道酬勤。
就连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他也是站在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我常说,他们怎么不替年轻人想想,只替自己想。台湾问题,就是政客误国!”李岳龙觉得,台湾年轻人最缺的是市场,恰恰大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场。两岸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双赢的局面对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的发展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