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傅高义:中美双方应相互沟通

  • 薛倩 (中国社会科学报)
  • 创建于 2013-05-07
  • 391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记者薛倩)4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京举行第138场报告会。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傅高义(EzraVogel)教授作题为《邓小平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的报告。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已经83岁高龄的傅高义从70岁开始撰写《邓小平时代》,历经十余年成书,作品一发行就引起国内外读者喜爱。演讲中,他分析了当今中美关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中美双方应相互沟通,加深了解。

傅高义为现场师生展示了很多关于邓小平成长和工作的珍贵照片,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他从一位外国研究者的视角描述了邓小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政治、经济改革中的角色和成绩。他认为,邓小平的海外留学经历使他能够基本了解一个现代化国家在产业发展、社会分工、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情况,对他日后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有重要影响。

谈到邓小平对中国科技发展和外交关系的影响时,他认为邓小平提出的“科技现代化”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使全世界的基本的大国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中国当前的社会主流仍然是改革开放,中国应按照邓小平的精神继续改革开放,中国当前的领导者也表达了坚持改革开放的立场。

傅高义表示,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他认为,中美双方在各方面的沟通都很重要。科学家之间的沟通是最容易的,因为科学是国际事业,希望中美科学家可以继续了解,保持良好的交流。

傅高义强调,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是加强国防部门的沟通和了解,这是避免冲突的重要途径。两国领导人需要沟通,两国军方也需要互相交流,增进理解,双方要一起维护世界的安定和平。“这不仅仅是为了美国人,也不仅仅是为了中国人,而是为了全世界的人民”。

背景链接

傅高义,1930年生,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撰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20世纪70年代始,对中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傅高义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责任编辑:薛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