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用努力和积累追求卓越

  • 傅利,曾明彬 (科技管理学院,中国科学报)
  • 创建于 2015-01-23
  • 781

大学创新的关键是耐心而长时间地从事基础研究。这几乎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一所大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重点是做好两件事:一是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二是创造好的环境留住他。”日前,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管理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联合主办的“创新与战略论坛”报告会上,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华裔校长杨祖佑和现场的听众分享了他多年积累的“秘籍”,其精彩的演讲和互动也博得了阵阵掌声。

这位传奇校长,因其在任校长的20年时间里,为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培养和造就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伯乐校长”。2014年10月,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该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发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感言时,还特别感谢这位“伯乐”。

“我们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积累来追求卓越。做每一件事、聘请每一个人,都要有这种追求卓越的意识。”作为一名师长,他将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

科研环境才是吸引人才的法宝

“当我们到日本后,发现中村修二在地下室做实验,其职位还只是一个技术员。那时我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机会。”

有人把中村修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贴上“一个屌丝的逆袭”的标签。在这个故事中,与杨祖佑的相识无疑是中村修二命运的拐点。

“当我们到日本后,发现中村修二在地下室做实验,其职位还只是一个技术员。那时我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机会。”杨祖佑说。

当年,中村修二在研制成功蓝光LED技术之后,他所供职的日亚化学剥夺了他对这种技术的专利权。因为按照当时日本公司的传统,员工必须为公司牺牲一切。换言之,中村修二的发明创造所有权全都归属于日亚化学,与他本人无关,而日亚化学当时仅奖励了中村修二2万日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了邀请中村修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专门为他配置了研究团队,并让研究人员到日本工作一年,以更好地学习日语,为中村修二营造一种日本文化环境,从而让他能愉快地待在大学里。

成功邀请中村修二加盟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还只是这位“伯乐”的一段小故事。“当我听说有一位教授研究做得很好,学校的老师们请他没有成功的时候,我就立刻坐上飞机跑到他的学校去。有时候一次不行,就要"三顾茅庐"。”为了聘请最一流的教授,杨祖佑经常亲自出马。

中国有句古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杨祖佑眼里,比吸引人才更难的是留住人才。杨祖佑表示,如果一个好的人才想要离开,起码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证明想走的人是否真有人要挖他,一定要有书面的材料来佐证;二是征询其所在团队以及周边同事是否也希望留住他;三是搞清楚想走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因为学校的环境不好,就要想办法改善。

“算上毕业生,我们已有7人获诺奖”

“好的研究型教授其实是非常乐意跟学生分享他的研究成果的。”

当杨祖佑1994年出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校长时,他吃惊地发现,新生的申请人数只有1.7万人。“这个数字太低了,十分令人担心。因为衡量新生质量的指标之一是学生的申请人数。”

申请人数越低,大学选择的范围就越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祖佑着手组建了各种委员会、讨论会和行动小组。因为已被录取的学生最后不一定会选择这所大学,所以“每年3月,我们就会从已录取的新生中,选出最优秀的前20%。然后,我带着太太和学校的教授、学生志愿者团队,拜访学生们的家庭和所在的城市,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情况,并且听取他们的要求和疑问”。

杨祖佑说:“通常情况下,父母和学生有不同的关心和要求。比如父母担心学校是否有24小时的保安、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学生们则会问学校的海滩怎么样、周末生活如何安排等。我们—回答。如果有些问题是学生或家长们担心而学校没有考虑到的,回到学校后我们就会着手解决。”

经过20年的努力,截至2014年,该校新生的申请人数已经超过7万人。在录取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让学校有了更多选择最优秀学生的机会。

在回答《中国科学报》关于如何看待教授们在教学和研究上的时间分配时,杨祖佑坦承,他更倾向于教授本身的选择。

“有的人喜欢研究,但有的人则更喜欢教学。”但杨祖佑也认为,在其所在的学校,教研相长是一个很普遍的共识。“好的研究型教授其实是非常乐意跟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的。”有了这些一流的教授和优秀的生源,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教学成果也就相当显著了。

“算上我们毕业生里获得诺贝尔奖的,我们学校其实已经出了七位诺贝尔奖得主了。”杨祖佑笑着说。

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双翼”

“学校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教授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不少教授都不需要我们教他去怎么做,往往都是他来教我们怎么做。”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功能。在被问到优秀的大学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服务功能时,杨祖佑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双翼”。

杨祖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大学创新的关键是耐心而长时间地从事基础研究。这几乎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提及创新,会让人很快与成果转化、应用研究等联系在一起。可在杨祖佑看来,通过基础研究可以找到突破瓶颈的技术,有了这种技术就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创造财富,进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而且,他认为,基础研究还可以训练出优秀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们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是被鼓励的。学校同样配备专业的法律团队及其他服务团队为教授们提供支持,并完成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杨祖佑表示:“学校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教授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不少教授都不需要我们教他去怎么做,往往都是他来教我们怎么做。”

《中国科学报》 (2015-01-22 第7版 视角)

责任编辑:傅利,曾明彬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