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谋炎教授讲授《图象处理:从技巧到科学》

  • 林月冠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创建于 2007-07-05
  • 4078
 
6月20日下午,信息学院举办了夏季学期“通信工程和电子技术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邹谋炎教授给我们讲述了《图象处理:从技巧到科学》。
 
邹谋炎教授是中科院电子所研究员,目前已经发表研究性论文70余篇。在国际上最先提出多变量多项式近似分解、盲目反卷积的概念和算法,分离周期信号的代数理论,不敏感于噪声的最大公因子算法,二维支持域的嵌入性理论,新的解相关算法,关于非线性全局最优化的辅助函数法。近几年邹教授一直致力于宽带无线通讯、民用微波雷达系统、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研究。
 
 邹教授的讲座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讲的是“图像处理技术:从技巧到科学的演化”;从图像处理技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不同时期该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90年代以前,受到计算机性能和相关数学理论研究的限制,图像处理技术的主体是技巧层面上的工作;而在90年代之后,更多的数学成果应用于图像处理问题,使之逐步形成更系统化、数学化的理论和技术。虽然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在现代高新科技和日常生活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但它处在幼年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部分是雷达图像处理中的若干问题。邹教授在电子所从事过多年的雷达图像处理工作,有很深厚的理论积累和很强的实际处理能力。他从相关斑抑制,图像配准,图像分割,灰度校正,图像融合,目标检测和识别这几个方面展开。从技术的基本概念开始到传统的处理方法和新技术的算法思想,邹教授都做了扼要而明晰的讲解。对其中的多模态配准和围道法图像分割技术做了较详尽的介绍。邹教授的经验之言对将来从事图像处理的同学有很多有益的启发。
 
第三部分是探讨图像处理科学领域中的某些深入的问题。邹教授在介绍了图像熵的概念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现有的数学和物理的距离度量能否正确表达认知上的相似。这个问题是将来图像发展的方向之一。
 
除了介绍专业的问题,邹教授穿插介绍了他从事科研的一些心得体会。他认为如果想将来在的科研方面有所成就应该避免急躁的心态,静下心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拓宽知识面,多了解国内外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今年已六十六岁的邹谋炎教授仍坚持在研究生院开设课程。他主讲的课程是《现代信号处理:反卷积和信号复原》。该课程的教材是邹教授的专著,书中包含了他在国际上提出过的并产生极大影响的五个算法。
 
责任编辑:林月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