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42个“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于4月22日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中心研究生由董宇晓老师带队参加了此次“地球日”宣传咨询活动。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本次活动由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学会、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兰州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校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举办。活动通过散发宣传材料、展板展示、签名、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旨在向公众普及有关地质地学知识,引导社会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减少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该所研究生在活动中积极同其他学校的学生发放传单,参与签名活动。整个宣传纪念活动持续三个小时,很多市民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了解地学相关知识。研究生在此次活动中深刻感受到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为提高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及论文质量,4月22日下午2:30,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生会学习部组织的2011年第一期“观点对对碰”交流论坛之“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写作与投稿”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209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了王劲峰研究员和何书金副研究员为嘉宾,70余名同学参加了该次论坛。
何书金老师从编审的角度评述了写作学术论文应该知晓和遵从的写作规范与技巧,同时针对地理学科的专业特点,详细介绍了地理学论文在准备与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相关要求,以及学术论文从收稿到录用的处理流程,并对大家写出好的论文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王劲峰老师先以独到的见解诠释了高质量学术论文的特征:揭示自然和社会本质规律;发明新工具;推动科学发展。他指出,优秀的学术论文是实力和技巧紧密结合的产物,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专业强、定性强、定量强),其次还要注意技巧(选题、填空、合作、方法、改进、数据好),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多学、多看、多想、勤奋等方面来提高科研能力和个人素养。
讲座持续了2个小时,现场座无虚席。整个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仔细聆听,认真思考,积极提问;老师针对同学关心的问题耐心地一一解答,并鼓励大家投身科研,热爱科研。本次论坛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理解和体会。
四月的北京,春天的气息已拂面而来。为了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缓解紧张学习压力,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会策划的旨在感悟春天、增进友谊研究生的春游活动如期进行。
4月23日早上8点,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一行130余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来到了春游的目的地——京东大峡谷。经过短暂的休息后,研究生按抽签的方式分成了红、黄、蓝、白、黑、彩六只队伍进行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珠行千里”,每队中的每个队员手拿一根由硬纸板做成的半圆形的球槽,将球连续传动(滚动)到下一个队员的球槽中,并迅速排到队伍的末端,继续传送前方队员传来的球,直到球安全的到达指定的目的地为止。这个游戏考验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耐心,结果黄队由于一味追求速度导致球一再落地而最终挑战失败,使他们更加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以及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第二个游戏是“一圈到底”,每队所有成员手拉手围成一圈,将呼啦圈穿过所有人的身体回到原位。在活动过程中,只能以语言为工具,相互拉着的手不能放开,也不能用手指去勾呼啦圈。这个游戏要发挥同学身体的协调性以及配合程度,对于身材有点胖或个子高的同学而言,这有些难度,不过同学们克服困难,在极短的时间内熟练动作,最终每个队都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任务。而最后一个游戏“解手链”是最有难度的,十分考验队员的思考能力与合作能力,要求每个人伸出任意一只手握住对面的人的一只手,另一只手握住旁边的人的手。然后大家在手不松开的情况下,将交错的“手链”解成一个大圆圈。这个游戏中,黄队的同学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以破纪录的三秒钟完成了这个项目,远超其他的队伍。最终红队、黑队、彩队和黄队位列一到四名。
春游活动把团队竞赛引入其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信任与团结,还锻炼了身体,增长了智慧,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加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拉近了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距离。
游戏结束之后,同学们三五成群组成小组前往京东大峡谷进行爬山活动。据介绍,京东大峡谷旅游区位于北京平谷区东北10公里处,大峡谷景有五奇:一曰飞流直下。有瀑布高30余米,飞流直下,令人叹为观止;二曰崖高万丈。谷内高崖,形如壁立,直刺青天;三曰明潭连珠。谷内有五潭,或清可观鱼,或深不可测,或静若处子,或湍泻奔流,连成一串,为大峡谷添不尽之灵气;四曰栈道悬空。游览栈道悬于半空,行于其上,顿觉峡谷之险,且增无边情趣;五曰湖明镜清。群峰倒映水中,鸥鸭栖身水上,又是一番别样景致。同学们一路走,一路欣赏峡谷的奇景,有的同学为了锻炼自己的勇气去攀爬“一线天”悬崖,而有的同学则去领略山青水碧的美景来陶冶身心。游玩途中,天公给学气象的同学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片乌云突然遮住了天空,哗啦啦下了一场阵雨。而这突如其来的阵雨并没有影响同学们的春游兴致,他们一边撑起雨伞,一边讨论着这阵雨的特征,并不时提醒伙伴山路陡滑,小心前行。二十分钟过后,雨过天晴,同学们继续未完的旅程。在整个登山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同学们和谐友爱,互助共进的精神,同时感受到了学习应取之于自然,应用于自然。
此次春游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同学们的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使同学们度过了难忘、愉快的一天。
4月23日晚六点,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系主办、院学生会承办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第二届科普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在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初赛中表现突出的22位选手再一次为我们奉上了一道科技与英语相结合的文化大餐。
本次比赛的选手们阐释了各自专业的学科知识,并为我们答疑解惑,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当下大家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西方教育模式的不同、中文与英文的区别等都是各位选手备选问题的热门之选。选手们思维敏捷,口语表达流利,表现出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展示出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学子的风采,而评委们的精彩点评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科普英语演讲比赛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办方称,战斗在自然科学研究一线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莘莘学子若能够将科技素质与人文情怀的培养相结合,势必将为以后的发展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4月18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普专家龙海云老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教学楼604教室为科苑学子带来题为“如何正确应对地震、海啸”的讲座,同时也为地学院同学地球周科普宣讲进行培训。
龙海云老师从当前全球地震灾害状况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地震高发地带国家有哪多发展成熟的、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值得我们学习,总结了中国在近期面对地震灾害的行动中有哪些宝贵经验和不足之处,并与大家交流了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再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谈到如何面对小学生普及地震应对教育时,龙海云老师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宣讲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和小学生的互动,所教的防震知识要切实可行,容易记忆。龙海云老师别出心裁地编了一首儿歌,将地震中应该具备的知识写成歌词,谱成脍炙人口的曲调并且现场教大家演唱。另外还有一篇防灾三句半,由在场的同学配合着给大家表演。
这次活动只有短短一小时,现场的同学积极参加讨论并表示收获了不少实用的防震知识,也体会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