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颗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列服务范围从区域走向全球的新篇章。3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代表院党组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发来贺信,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衷心感谢和诚挚问候!
在本次航天任务中,上海硅酸盐所作为合作单位承担了热控、推力室抗氧化等多项关键材料的研制,其中包括新型柔性薄膜二次表面镜、多层隔热组件、高温抗氧化涂层等,确保北斗卫星在恶劣的外太空环境中正常工作。
新型柔性薄膜二次表面镜:上海硅酸盐所提供的有机薄膜底面上真空镀制的高反射金属膜层,能够反射掉照射在航天器表面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而航天器内部的多余热量能通过具有较高发射率的有机薄膜层排出,这就确保即使卫星外界温度变化很大,星体内依旧可以“舒适如春”。由于采用了柔性的有机薄膜材料,还具有轻薄、易贴合等特点。
多层隔热组件:上海硅酸盐所提供的多层隔热材料,用在星体上,可以保证卫星恒温。同时卫星里有许多重要的仪器,在每个重要仪器箱的外面,也包裹了上海硅酸盐所提供的各种热控涂层,保证设备正常的工作温度水平,为设备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温抗氧化涂层:上海硅酸盐所提供了推力室用高温抗氧化涂层。推力器在工作时会产生1400℃以上的高温,因此推力室必须用难熔金属来制造,而这种难熔金属在500℃下,只需半小时就会被氧化,这将导致推力室被烧穿。硅酸盐所提供的特殊涂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1400℃~1600℃高温下,坚持几十小时不被氧化。
后续任务依然艰巨,上海硅酸盐所将秉承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为实现 “四个率先”,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春天悄然而至,为了给同学们提供锻炼身体、相互沟通及愉悦身心的机会。2015年3月21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会在苏州东山地区太湖附近组织一次以山地徒步为主的素质拓展活动。来自本所和同济大学共3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7点一行人从上海出发,下午1点抵达东山山脚,随后沿着崎岖的山路向着苜里峰跋涉。行进中,大家相互协作,艰难地在茶林中穿行,一面经受山路的历练,一面欣赏江南茶园的风光。在上山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很多同学都感到明显的疲倦,接下来下山过程,10公里的山路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尽管行路艰辛,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同学们高昂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一路上大家彼此交流着科研的心得、实验的进展以及各自生活中的故事,这艰难的旅途无形中增进了大家相互的了解。
下午5点,同学们陆续抵达终点,伴着西沉的红日,意犹未尽地踏上了归途。在近五个小时的徒步旅行中,同学们积极地互助并愉快地交流,在美妙的旅途中放松了身心,增进了彼此的了解。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将愉快的好心情保持下去,以更饱满的精神来迎接新学期的生活与工作。
2015年3月29-31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香山饭店组织召开了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专家论证咨询会。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和讨论了生态站站长薛滨研究员的建站申请汇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内蒙古林业厅、呼伦贝尔市林业局领导参加了答辩与讨论,建设单位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常务副站长刘松涛高级工程师参加会议,技术依托单位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对外合作与交流办陈亚芬主任、孙占东副研究员等参加了论证会。
专家组就呼伦湖湿地生态站建设必要性、紧迫性、基础条件和建设思路等内容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特大型浅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周边湿地、草原、沙地、冻土等地貌景观交织,受气候变化影响强烈,具有干旱区温带湖泊湿地的代表性与典型性。湖泊湿地的生态保护对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国际湿地公约履约与河湖协作管理等均有重要的意义。该站针对干旱区温带大型浅水湖泊湿地,结合冰冻特征开展湖泊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及其格局与维持机制、水-土-生物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与影响、演变趋势与恢复对策研究,相关成果可以为此类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尤其针对湖泊近年急剧的水情变化,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的建设更具紧迫性。希望以当前重点突出问题为导向,从流域角度梳理大的监测框架,使研究站的建设既服务行业管理需求,又综合考虑科学研究的需要。
生态站的建设以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组建了一支涵盖湖沼学、水文学、湖泊生态学、环境化学、气象学、动物学等专业的科研队伍,并已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为呼伦湖湿地生态站的工作与发展提供了组织与人才保障。会议认为,定位站申请书在2014年11月达赉湖(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现场评估会基础上,已经进一步完善,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明确了建设目标、观测与研究指标和方法,申请书编制全面、系统,科学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建站要求,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该站的论证咨询。
春天到了,三月的合肥花红柳绿,生机勃勃。为了使同学们放松心情、增进友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4级研究生于3月21日在合肥市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举办了班级拓展交流活动。
上午8时,同学们分别骑行和乘车奔赴滨湖湿地森林公园。抵达公园后,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游览公园。园内空气清新,风景如画,一路上同学们亲切交谈,有说有笑,共同领略这美丽的湿地森林公园风景。下午的游戏更是精彩,惊心动魄的《谁是卧底》游戏,趣味刺激的《抢数-报水果名游戏》以及滑稽幽默的《你演我猜》游戏,使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既激发了创造力又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放松了心情,增进了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团体的活力,促使我们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的大家庭。
科研队伍是研究所发展主力军,研究生队伍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科技发展离不开两支队伍的相互配合。为加强研究所科研党总支和研究生党总支工作交流,促进双方结对工作的开展,搭建科教相融平台,4月1日上午,两支部工作交流会在武汉病毒所五号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科研党总支书记崔宗强主持,并特邀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肖庚富出席,组织人事处、各支部成员出席了会议。
肖庚富在会上发言,他指出,研究所2015年的工作要点之一是全面落实研究中心制,各中心将围绕中心科技发展目标,建立师生的“命运共同体”,在科学院机构改革与研究所“一三五”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科研支部和学生支部结对开展工作将成为必然,结对不能仅停留表面,需从科技、文体等多方面推进师生联队,党组织从中发挥协调、促进作用,全面推进中心发展。同时他对基层党建工作给出了具体建议。
与会各支部汇报了2015年度的工作计划和重点,并就工作中的各项重难点做了交流,就今后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讨论。科研总支各委员表达了积极支持学生相关活动的态度,并提出很多好的建议。研究生各支部将在会后积极与相关老师联系,进一步拟定并推动各项计划。会议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