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12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David A. Hoagland教授应邀访问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应化所的研究生讲授高分子短期专题课“Charged Polymers”。

    带电聚合物的两个最重要的种类是聚电解质和离聚体。在本次短期专题课上,Hoagland教授将重点介绍上述两类带电聚合物各自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将以两类带电聚合物的典型代表——DNA和部分磺化聚苯乙烯钠盐为例,讲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另外,Hoagland教授将介绍静电学的相关知识,为研究生更深入地了解带电聚合物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课程还将涵盖带电聚合物和其它带电物质的静电络合作用。

    David A. Hoagland 1980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获化学工程学学士学位。之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获得化学工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年受聘于马萨诸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1991年被聘为副教授,2003年荣升全职教授。他在2002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并获得多个荣誉称号和奖项。Hoagland教授曾在Science, PRL, Macromolecules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聚电解质、水性凝胶、水溶性聚合物、聚合物分离与表征、聚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行为等。

 

 

 

 

11月6日,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0级硕士生党支部在所党委的大力支持和研究生部党总支的关怀指导下,充分利用周末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观了伪满皇宫博物院。在党支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此次活动准备充分,组织严谨,同学们积极参与。中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共80多名同学,被分成四个小组,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听从指挥,统一安排,分别乘坐公共交通车一同前往参观学习。 

    同学们集体参观了包括勤民楼、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等在内的整个建筑群。这座建立在伪满皇宫旧址上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曾经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曾经“执政”和生活的地方,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实》,分为武力侵占东北、炮制傀儡政权、摧残民族意识、残酷镇压、疯狂掠夺、移民侵略、以东北为基地继续侵略扩张、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和历史的反思共九个部分,展出一千二百余张照片、一千多件文物,并配备了多媒体查询系统、抗日歌曲点播系统和历史资料视频播放系统,结合文物和现代化的手段,展览逼真地再现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那段历史。“九·一八”事变,日本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的殖民统治。然而,令人骄傲的是,我们中华儿女是不会屈服的。许多的革命烈士一直在进行不屈的抗争。经过中国人民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走出陈列馆之时,同学们们心潮澎湃——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物证,时刻警示同学们后人勿忘历史,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世界和平。

    党支部组织的这次参观活动,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进行实地、实物的参观,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伪皇宫的每个细微的场景都融汇了当年的一些历史故事,与真实的历史对话,参观学习的同学切实地感受到了当年的历史氛围,切记亡国的屈辱,记住历史。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此为动力,更深爱自己的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念,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国家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前,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生部召开了新一届研究生会换届成立大会,全体研究生会新老成员参加了大会。在前一届研究生成员积极推荐和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经研究生部同意,2010-2011学年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生会正式成立。

    成立大会上,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生部主任卞怡首先简要介绍了研究生会换届成立的基本情况,并对上一届研究生会成员的辛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上一届研究生会主席08级博士王红丽、副主席08级硕士邓一荣分别发言,对过去一年的研究生会工作进行了总结。新一届研究生会正副主席及学术、宣传、文艺、生活等部长均做了简短的发言,表达了今后做好工作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展望。接着,卞老师又对研究生会今后工作提出要求,希望研究生会带领所有同学,丰富研究生各项活动,多举行学术交流和各文体活动,筹备好元旦联欢晚会并加强与其他科研单位院所联系等。最后研究生部为上两届研究生会的主要成员颁发了奖状,以兹鼓励。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新一届研究生会换届成立大会圆满结束。

    新一届的研究生会共有20名成员,李云良和周文鑫同学分别担任主席和副主席。研究生会将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学术、文体活动,以丰富研究生们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增进彼此友谊。

由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极化区发展模式及功能识别研讨会于10月下旬在南京汉府饭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德国科隆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多家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及20多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首先,会议召集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虞孝感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他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南京地湖所杨桂山所长和DAAD代表Wuennemann教授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了开幕词。之后,与会专家围绕“极化区发展模式及功能识别”的大会主题,结合各自的研究重点和领域,做了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会议报告视角独特、见解新颖。有的报告立足宏观,综合阐述了极化区的相关理论,有的报告从国际视角出发,介绍了国际上极化区发展的新态势,有的报告介绍了区域规划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案例以及在典型地区的具体实践,还有一些报告交流了与极化区密切相关的概念与理论研究进展。

    本次大会报告总计30多场,圆满达到了交流有关“极化区发展模式”研究成果的目的,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准的学术交流盛会。通过本次研讨会,加深了中德两国人文地理学专家的交流和友谊,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积极响应中科院号召,扎实推进科普宣传工作,沈阳自动化所于10月23日和10月29日两天分别接待了来自东北大学和沈阳市第165中学近300名的同学们,对其进行科普教育。

    此次以“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为主题的参观活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在为期两天的开放参观活动中,前来参观的同学们在科技处、人教处的老师以及研究生会的志愿者的带领和引导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所科技成果展馆、机器人科普画廊、水下机器人试验中心以及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活动中展出的沈阳自动化所丰富的科研成果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近距离接触多种形态以及不同用途的机器人更是让同学们兴奋不已。

    随后,大家在A楼会议室观看了沈阳自动化所的招生光盘。人教处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沈阳自动化所在研究生招生政策方面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答。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大家对报考该所研究生充满了期待。

    本次科普宣传活动,增加了沈阳自动化所对公众的开放时间,是对科学院倡导的公众开放日的有力补充;是沈阳自动化所结合科研领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研究所科普体系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的举行,向公众展示了该所的强劲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科研成果,有效地拉近了公众与科研院所的距离,为公众科学普及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该所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研究生招生优秀生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