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命学院请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anos K. Lanyi教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钟良玮教授主持,同时出席学术报告的还有Lanyi教授的夫人Brigitte Schobert(蛋白质晶体学家)、陈德亮副教授以及我院学术秘书韩乃立老师。

    Lanyi教授1959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化学专业,1963年在哈佛大学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3-1965年在斯坦福医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1965-1980年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作为Research Scientist研究高盐耐受性,1980年至今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理生物物理系教授,1995-2005任生理生物物理系系主任。Lanyi教授是我院陈德亮副教授博士后期间的导师,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细菌视紫红质、光谱学、蛋白质结晶学。

    Lanyi教授首先简明叙述了Xanthorhodpsin的发现,随后从三维空间结构的层面上阐明了该膜蛋白分子跨膜传递氢离子、完成光能转换的分子机制。

    Xanthorhodopsin是细菌界首次发现的具有双色素的Rhodopsin家族蛋白成员,结合一分子Retinal和一分子Carotenoid。色素分子之一的Carotenoid具有“分子天线”作用,捕获可见光区450至520纳米波长的光子。受激发后的Carotenoid将光能传递给第二个色素分子Retinal。晶体结构和光谱数据均发现:这两个色素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2埃,最近距离约为4埃,几何夹角为46度,因此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极高,达到50%。一旦Retinal得到能量,会开始构型转换反应,从全反式到顺式,进而促发Xanthorhodopsin中氢离子的跨膜传递。晶体结构初步推断氢离子的传递是通过Asp96、H2O402和His62组成的活性中心所介导1,2。

    Lanyi教授的研究工作对同学们来说既新颖又严谨,大家对蛋白质晶体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报告结束后,Lanyi教授及其夫人耐心回答了大家很多学术问题,对研究方法和科研中的困惑也进行了探讨与指导。同学们都希望在扎实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有机会多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报告,从交流中得到进步与创新,一同探索生命科学的精妙。


1.Luecke H, Schobert B, Stagno J, Imasheva ES, Wang JM, Balashov SP, Lanyi JK. Crystallographic structure of xanthorhodopsin, the light-driven proton pump with a dual chromophor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Oct 28;105(43):16561-5. 

2.Balashov SP, Imasheva ES, Boichenko VA, Antón J, Wang JM, Lanyi JK. Xanthorhodopsin: a proton pump with a light-harvesting carotenoid antenna. Science. 2005 Sep 23;309(5743):2061-4.

 

 

 

 

今年夏季学期,我们迎来了生命学院开设的一系列精彩的讲座类课程,生物与医学系列讲座汇集了医学研究和基础研究各条战线上的名师名家。任课老师分别由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范明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的田琳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保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物所叶菲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胡新天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彩民教授,以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秘晓林研究员。
 
讲座的主题集中在我国生物医学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简介,我国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的回顾与展望,矽肺的研究进展,自由基、营养、天然抗氧化剂与衰老,抗代谢综合症药物研究思路,奇妙的眼睛,硒与肿瘤,以及DNA损伤修复、基因组保护以及癌症和衰老等。
 
本系列讲座最大的特点是将基础生物研究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结合起来,从现状出发,提出科学构想,进而探索解决办法,理论研究为新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临床经验为基础研究结果提供反馈。老师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让我们在课堂上深刻理解了作为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老师们精辟的语言、独到的见解,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每次讲座结束后,同学们都围在老师身边,老师也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遗憾的是讲座仅短短进行了四天,大家都期待着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面对面的交流。
 

由地学院开设、大气物理研究所老师主讲的《气候变化研究最新进展》课程从6月15日开始,共六次课,至7月2日已经圆满结束了,课程深受大家的喜爱,甚至还吸引了很多旁听的学生。该课程由黄刚研究员主讲,更有刘骥平研究员、张井勇老师、曾晓东老师、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的谢尚平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李金豹老师倾情加盟。
 
各位老师从不同角度给大家讲解了气候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用生动的科研实例、前沿的信息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关于气候变化研究的方法以及气候变化的趋势。黄刚老师主要从事气候动力学的研究,特别是从诊断和理论上对东亚大气环流和季风系统变化与异常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的李金豹博士结合本人的研究经历,主要讲解了用树木年轮作古气候研究的理论和最新的的研究结果和未来的研究展望,谢尚平老师主要讲解了海气相互作用等内容;基于陆气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张井勇老师给大家分析了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气候环境效应;曾晓东老师则为大家介绍了陆地-植被-气候的相互作用,并详细讲解了相关预测模型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在日益变暖的气候下,极地的冰雪是否也在悄然变化呢?带着这些疑问,大家认真听取了刘骥平老师关于冰雪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的分析,刘老师还生动的讲述了他参加的北极考察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吸引的大家很想到那地球的最北端去看看。
 
尽管各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他们带来的关于《气候变化研究最新进展》的讲授却甚是精彩,大大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虽然课程已经结束,但是老师们传授的知识将引导同学们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7月1日-2日,一年一度的现代计算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召开。研讨会围绕当前地球科学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会议为当前地球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平台,对促进我国现代计算地球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并增加了与国际学者的交流和合作。
 
7月1日研讨会首先由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石耀霖院士致开幕词。中科院资环局大气海洋处处长任小波博士代表中科院资环局对与会代表致欢迎词。研究生院叶中华副院长、国家基金委地学部于晟处长等出席会议和讲话。参会代表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国内代表有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等单位,总计61人参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锐研究员和他的博士熊小松介绍了青藏高原研究的新进展,河南省鹤壁市地震局池顺良教授介绍了我国地应力测量技术的成就和在汶川和玉树地震前观测到的明显异常现象,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张永仙研究员,香港大学岳中琦博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所长吴忠良研究员,法国赛尔齐-蓬图瓦兹大学Christian David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蔡永恩教授,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教授Yves M. LEROY博士,加拿大Shaomeng Li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袁晓如教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平恩博士,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王辉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行星科学学院Senjie Lin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安美建博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胡才博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邢会林博士,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黄辅琼博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蒋长胜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冯梅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风林博士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孙文科主任和李菡教授也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同时本次研讨会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机会,在读博士生孙玉军、刘迁迁、李小诗、孟玲媛、肖玲玲也分别作了报告。
 
会议期间,国家基金委地学部地球物理与空间科学处处长于晟博士对目前我国国家基金对地球科学的投入情况作了介绍,并鼓励地球科学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支持做好地学工作。中科院人事教育局人才处黄慧靖同志对“海外人才平台管理”项目做了介绍,特别针对海外人才及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介绍了国家的人才政策,为地球科学的新生力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该类型的国际研讨会从2004年开始,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已经连续开展了7次。丰富的交流信息以及来自海内外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祝贺这次会议举办圆满成功,继往开来,越办越好。
 

7月5日下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院长(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Keith Houghton教授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夏季学期课堂,作了题为《审计的未来:保持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进行,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出席并主持了讲座,来自过程所、数学院、物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等众多科苑学子参加了本次讲座。

Houghton教授采用多层次方法,分别调查了审计服务提供者、使用者和购买者对澳大利亚审计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的看法。用收集的1621个利益相关者数据进行分析,Houghton教授提出了当前澳大利亚审计服务存在的11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例如,Houghton教授发现审计服务提供者、使用者、购买者对审计服务价值的认识存在期望差“expectation gap”,具体体现在平均57%的审计服务提供者认为审计服务和审计报告很有价值,而平均只有25%的审计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认同审计服务的价值。Houghton教授用数据展示了澳大利亚审计服务提供者、使用者和购买者各自对审计报告措辞的理解、轮岗制对审计的影响、审计独立性等多方面的看法。

Houghton教授的精彩报告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就研究结论的普适性、金融危机对审计服务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提问。最后,Houghton教授将其新书Future Audit赠送管理学院图书馆。赵红教授代表管理学院感谢Houghton教授,并期待着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和Houghton教授所在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将来有更多合作和交流。讲座在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Houghton分别在墨尔本大学、伦敦大学、西澳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商业管理教授,任商业与经济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审计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

Houghton教授在Journal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and Education Research,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同时,他还是德克萨斯大学、密歇根大学的访问教授,在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也有任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