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两点,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学生会第一届全体成员大会在中关村校区教学楼S204举行。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大会。学院屈一至副院长,学生主管都利霞老师,校学生会外联部长李建申作为嘉宾应邀出席。大会由文艺部长牟绍艳主持。

    屈一至副院长首先致开幕词。屈院长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个人事业的成功仅仅依靠学习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应该为将来参加工作储备各方面的能量。学院学生会将为同学们锻炼各方面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生会应该多多举办有特色、有意义的活动,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了让大家对学院学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会主席雷星松和副主席梅博详细介绍了学生会的基本情况和构架,各部部长也分别讲述了各部门的活动安排,可谓精彩纷呈。之后,为了增强学生会各部门的团队意识,副主席梅博精心策划了素质拓展游戏环节,要求各部门成员在短时间内设计自己的队旗、队歌、队型和口号,会场顿时高潮迭起,气氛异常轻松活跃。

    校学生会外联部长李建申根据自己的学生会工作经验,在素质拓展游戏之后,对此次材料学院学生会活动发表了感想。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材料学院学生会的活动,并就各部门的活动规划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各部门可以建立奖赏制度,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形成各部门的核心人物等等。最后,都利霞老师总结了此次活动,她激动地说:“外面的风很大,但是这次活动让我感到非常温暖,非常开心!” 

    基于学院的学生分住两个园区,材料学院学生会打破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将学生会渗透到班委,将班委成员分别纳入到学生会的相应部门,组成了拥有一定规模的6个团队。各部门由两个部长分区共同管理,以使学生会工作深入到同学中。材料学院的学生会是一支高效的团队,从成立到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短短一周内,各项活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较好地完成了对学生会核心成员的考验,从组织到实施,这个新的团队已经开始发挥它巨大的能量了。

 

 

 

【新闻网讯 记者荆玉静】10月18日晚7点至9点,人文学院及外语系09级新生在教学楼阶一六教室举行“一二九”大合唱第一次排练。人文学院张举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在场同学每人都领到了歌曲的曲谱和歌词。人文学院文艺部长郑康妮同学和赵楠同学分别对女生和男生进行了音域的测试,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将所有同学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个声部。与此同时,拿到歌曲的同学对歌曲进行了熟悉。

    之后,所有同学按照所在声部的不同,分高音部和低音部两部分进行了歌曲的学唱。郑康妮同学负责低声部的排练,赵楠同学负责高声部的排练,分别进行教唱。有的同学对排练的歌曲比较熟悉,有的同学则不太会唱。但是,所有同学在排练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一遍又一遍地跟着郑康妮和赵楠同学细心地学习,仔细纠正自己在发音中的不足之处,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良好的配合。

    晚9点,第一次排练正式结束。经过这次排练,同学们了解了自己的分工,增加了对歌曲的认识,并增进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了解,排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人文学院09级班长李蔚总结发言,感谢大家的参与,并祝大家以后会有更优异的表现。   

 

 

十月十六号,北京天气转凉的一天,据说是因为西北方向的冷气团的影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篮球赛激烈的对抗,观赛人的热情鼓掌。 

    下午四点半,资环学院与生命学院的校级对抗赛,在同学们的期盼中,终于在篮球场拉开的序幕。 

    身着桔黄色的资环学院,个个摩拳擦掌,队友间默契的目光让人很难将他们分开,仿佛只能看到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身着深蓝色的生命学院,个个精神抖擞,其中一个带着红色头带的队员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他个子虽不是最高的,可身手却是一等一的敏捷。左右运球,游刃有余,前后转向不着痕迹,瞬间转移的能力让我怀疑他是否练过传说中的凌波微步。寒风中他的肌肉纤维格外醒目,彰显着力量。只见他一个漂亮地传球,绕过了对方的防守,为自己的队友传了一个漂亮了球,队友也毫不吝惜地将球准确地抛入筐中。 

    球没有机会落地,只见身着黄色队服的球员一跃而起,已经将球紧紧地抱在怀中。脚步轻轻地移动,眼光四处扫描,蓄势待发。巧妙地躲过防守队员后将球长距离传给已经在对方篮下守候地队友,此时,回防的队员已经追不上在空中悠然移动着,划着弧线的篮球。如同空中接力般,球在队友的手中准确无误地落中筐中,得分!场下为他们的协作响起了掌声。 

    球赛紧张而有张力地进行,牵动着每一个观赛人的心。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在队与队,院与院之间建立。是篮球赛,也是友谊赛。

 

 

 

【新闻网讯 记者林夏艳报道】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各校学子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堂知识不局限于课堂,10月17日,地球科学学院选修《大气动力学导论》的93名同学和北京大学气象专业的46名研一新生和本科生参观了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上甸子村的上甸子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

    所谓的大气本底监测站是指与普通气象台站相比,它监测的是整个大气环境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大气本底值的监测要求在“相对清洁”的大气环境中进行。因此,对大气本底站的站址选择是非常严格的。据上甸子本底监测站的周站长介绍,目前我国一共只有四个本底监测站,另外三个分别位于青海瓦里关山、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该监测站在1981年建站,当时是由国际气象组织组建的,是我国首个大气本底监测站,担负着华北区域,包括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五省的大气本底监测。

    一百多名同学在讲解员的陪同下,分批详细参观了风速风向、气溶胶、干湿沉降、大气辐射、酸雨、黑炭等的测量过程和机理。在这个过程中,讲解员耐心地给同学讲解仪器使用及原理,并不停地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观察这些精密昂贵的仪器,时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一些信息。

    不少同学反映,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大气所一位姓娄的同学告诉笔者,虽然他大学期间也去过气象台站参观或实习,但是来本底站参观是第一次。学院组织这样的活动很好,可以对气象相关的知识有直接的印象,对于书本上所学的原理也有更深的认识。比如对于数据的来源、误差、校正,天气预报的流程等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大气动力学导论》的任课老师魏科介绍,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地球科学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魏东平院长表示了极大的肯定,李光瑞老师积极联系各方面的事情。他本人则主要负责与北大方面进行联系,他说,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对大气监测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尤其近年来大气本底气溶胶的监测,对于目前热门的全球变暖问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次参观所得的一些信息会在以后的课堂讲论中反复提到,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能够使我们对于科研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他也指出,这是我院首次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的尝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人数偏多,造成有些细节没有很好地了解到。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北大的胡永云教授也肯定了参观对于学生的经验积累和彼此沟通的重要作用。

 

 

10月15日下午四点半在玉泉区路园区篮球场,2009-2010年中科院研究生院篮球赛拉开了序幕,地球科学学院在第一场对阵材料学院的比赛中以39比27取得了开门红。
 
比赛开始,首先材料学院跳球得到进攻球权,双方你来我往,几分钟后地学院率先打破僵局取得2分,上半场双方打得难分高下,最终地学院以13:12一分之差结束上半场比赛。
 
下半场一开始地学院就展开激烈地攻势,几分钟后就将比分改写成18:13,之后双方又进入了僵局,五分钟之后材料学院利用地球科学学院的频频失误逐渐缩小比分,一度将比分反超。地学院篮球队队长及时叫出暂停,调整阵容,布置防守。很快地学院又进入了神勇状态,最终地球科学学院凭借强悍的防守和有序的进攻,将分差扩大到12分。
 
全场比赛结束,地学院以39:27大胜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