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研究员与10月26日来学校为广大师生作了有关陆面数据同化和黑河联合实验的学术报告。资源与环境学院赵英时老师、宋小宁老师以及寒旱所的晋锐博士和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李新老师就当前国际上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陆面数据同化,分别从研究背景、同化方法与原理、中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等方面入手,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中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的原理、方法以及数据模型和相关算法。

    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观测和模型,李老师分别就观测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数据同化可以有效地弥补模型和观测存在的不足,提高数据精度,改善模型预报的可靠性,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近年来,以李老师为代表的中科院寒旱所和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老师们,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西部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同化方法采用了集合卡尔曼滤波,模型算子使用CoLM和SiB2等陆面过程模型,观测算子采用针对土壤、积雪等不同地表状态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该系统已计算得到中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积雪和冻土的同化资料。

    报告会的第二阶段,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寒旱所近年来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实验(简称黑河联合实验,下同)的进展情况。

    据李老师介绍,该联合实验的目的是开展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为发展流域科学积累基础数据;发展能够融合多源遥感观测的流域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为实现卫星遥感对流域的动态监测提供方法和范例。李老师分别从联合实验的的科学背景、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以及观测试验方案和观测系统布置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研究生都获得了很大启发和鼓舞。

    随后,参加报告会的同学们积极发言,向李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李老师为同学们作了细心而详细的解答。师生互动,使得报告会场的氛围异常热烈。 
    
    李新,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陆面数据同化、遥感和GIS在水文水资源和冰冻圈领域的应用研究。在陆面数据同化的基础研究、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和地形标准化模型、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冰冻圈响应模型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的思路,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16篇被SCI收录。负责建立了“中国冰冻圈信息系统(http://wdcdgg.westgis.ac.cn)”、“数字黑河(http://heihe.westgis.ac.cn)”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信息系统。曾获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研究集体)”,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近年来负责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西部地区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和973课题“中国水圈环境时空信息系统与应用”,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陆面数据同化系统。

 

 

2009年10月24、25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710班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部分团员分两批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
 
展览共分五大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争开始到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169年间中华大地的历史沉浮与沧桑巨变。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对中国民族的复兴历程而言似乎显得有些短暂,但对炎黄子孙的心灵触动,必将久久难以平静。从1840年领土沦丧、百年屈辱的开始,到今天的独立自主并完成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从千年局(辛亥革命)、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北京奥运、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
 
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党员,我们除了有与广大参观群众同样的自豪感外还多了几分历史责任感。国家的复兴要靠科技、思想和体制上的复兴。首先,国家的培养与自身的努力得以让我们今天可以享有科学院良好的研究条件与环境,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努力从事科研工作,推动国家科技的进步,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这样国家的复兴才有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其次,我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要注重思想的继续解放与创新。我们站在高端,要有创新思想的勇气与毅力,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民族注定难以实现最终的复兴与长久的繁荣。最后,我们作为研究生党员,要积极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认真学习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加强党支部的体制建设。把这么多优秀的党员用良好的体制凝聚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战斗力。只有体制的科学与完善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党的先进性,从而领导中国更快更好地走向复兴。
 
这就是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党员应有的历史责任感,这份历史责任感驱动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价值,为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2009年11月1日,由地球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办的地学院09年辩论赛在教学楼607拉开了序幕。本次辩论赛采用新加坡模式,辩论双方的观点是由抽签决定的,辩论双方的8名辩手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开篇立论、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总结陈词来维护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辩友,说服观众。
比赛之前大家为我国著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逝世默哀一分钟。首场比赛是606班对阵608班,首先由辩论会主席宣布辩题,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和规则评委。然后比赛正式开始,正方一辩陈述自己的观点,随后反方一遍陈述反方观点,然后开始第二个环节攻辩。这一环节充分反映了各位选手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掌声一波接着一波,最终达到本场辩论赛的高潮。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精彩辩论,最后分别由反方四辩和正方四辩总结陈词。三分钟之后,辩论会主席根据评委的打分结果宣布,608以其出色的团队协作和超强的个人能力获得本场比赛的胜利,608班的黄伟亮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至此,比赛正式结束,双方选手相互握手致敬。

此次活动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预祝后面的比赛会更加精彩!

 

经过精心准备,10月29日下午3时,2009年度的“中科智创-中岩科技·小洪山杯研究生篮球赛”在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公寓篮球场正式开赛。作为中科院武汉分院一年一度的大型运动赛事,小洪山杯篮球赛是广大男同学自由展示自己运动天赋与个性的天地。本次篮球赛设A、B两组进行单循环小组赛,然后每组前两名交叉进行淘汰赛,决出最后冠亚季军。

    早晨下过雨,天气有些阴冷,但同学们的热情却没有减低。下午1点时就已经有很多人在布置场地,规划己方的球队和拉拉队布置。赛前的气氛是友好而平静的,在正式开始比赛前,无论是场上的队员和场下的观众,都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将要开始的角逐。

    下午3时,武汉分院苏阳副院长亲临比赛场地,为比赛开球,本届小洪山杯正式开赛。第一天所举行的是两场小组赛,分别是A组的水生所对阵岩土所,B组的植物园对阵物数所。几支球队虽然球员之间配合的时间很短,但是都展现了很高的经验技巧。比赛气氛很紧张,但各方球员都保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友好比赛而又追求胜利。在场上比赛的同时,各方场下的拉拉队也在分庭相抗,展现着自己独特的比赛文化。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对抗,首日比赛结束,水生所和物数所分别取得了各自小组第一场比赛的胜利。

    在11月1日周日下午举行的小组赛第二场比赛中,A组的岩土所和测地所,B组的物数所和病毒所开展了对抗,最后,岩土所和物数所分别获得第二场小组赛的胜利。

 

 

日前,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各项冠名奖学金、奖教金评审结果揭晓,院属成都地区3名导师获得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7名研究生获得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3名研究生获得地奥奖。他们是:

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成都生物所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光电所博士生导师饶长辉;

成都有机所博士生导师冯玉军。

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

成都生物所:达娃卓玛、吕卓旋、王超、杨冬梅、张胜、赵春章;

成都山地所:胡巍巍、李胜男、鲁旭阳、聂小军、苏正安;

光  电  所:胡承刚、黄成、蒋文波、李淑红、刘显明、史国华、唐涛、张勇;

成都有机所:白威、侯春燕、蒋达洪、李明齐、张涛;

成都计算所:秦小林、孙晓刚、朱颢东。

地奥奖学金

成都生物所:李国勇(一等奖);

 予、郭兴洲(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