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5月16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了第五届“自动化之光”公众开放日活动。
 
多年来,自动化所坚持科技创新服务于民的理念,自2005年起,连续五年举办主题为“自动化之光”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并成为中科院科技活动周的一项品牌活动。
 
今年的“自动化之光”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包括17项科普展览和4场科普报告。自动化所向大家展示了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的各项最新的科研成果。既有生物识别、智能交通、仿生机器鱼、视觉监控等一系列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型项目,也有仿生服务机器人、沉浸式游戏、口语自动翻译、汉王绘画板、电纸书等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高新技术产品。这些成果涵盖了众多科技前沿领域,为参观者奉上了科技盛宴。
 
四场科普报告以“三维重建在生活中的应用”、“走近数字时代”、“CG动画”、“指纹识别技术”为题,研究人员介绍了最新的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科研动态,揭示了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博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本次开放日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和不同年龄段的在校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当天参观者逾千人。他们有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人大附中、中关村中学等学校的学生,也有兄弟单位的科技工作者,还有来自周边社区的群众。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公众走进科学的殿堂,让科学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和往年一样,开放日活动还特意邀请了绿园小学的百余名打工子弟学生,让这些的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
 
与前几届活动相比,今年“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既注重参观群体的广泛性,满足不同群体的知识需求,还注重科技的专业性,将科普宣传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在参观活动中,既包括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成果展示,满足中小学生的要求;还包括了深度专题报告,满足大学生和专业人士的要求。在弘扬科技精神的同时,将公众科学日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2009年5月7日和13日,成都教育基地分别邀请了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国林研究员,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原常务副主编孙二虎研究员为成都教育基地第25期博士班学生作了题为《科技论文写作技巧》、《投稿科技论文的规范要求》的专题讲座。
 
张国林研究员和孙二虎研究员长期以来积极参与教育基地博士论文写作的教学指导工作。讲座中,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写作问题进行科学解释,旁征博引,分别就论文各部分写作要求细则以及文献引用、英文论文投稿技巧、论文写作要求、学术道德规范以及语言表达等,为研究生们做了系统而详尽地讲解和介绍。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科技论文写作、投稿的实用知识,受益匪浅。
 
 

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邀请,世界著名技术哲学家、科学与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领域主要创始人之一、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兰登·温纳(Langdon Winner)教授及夫人于5月15日至19日来研究生院进行了学术访问。

    5月18日上午,人文学院副院长胡新和教授会见了兰登·温纳教授,就学术上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及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探讨与交流。

    当日下午,兰登·温纳教授莅临“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84场主题报告会,并发表了“复兴还是衰落?——奥巴马科技政策的思考”的演讲。这恰好迎合了时代需求及现今国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论坛举办当日,礼堂内座无虚席,听众情绪高涨,演讲过程中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提问环节更为精彩,听众们的热情提问以及兰登·温纳教授的睿智回答将论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5月19日上午,兰登·温纳教授又为研究生院的青年学子们做了题为“科学技术的宏大叙事:一个危机的时代”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胡新和教授主持。讲座内容围绕现时代技术哲学领域普遍关注的概念“创新”与“可持续”展开,主要探讨了这两个宏大叙事主题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界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在表述方式上的不恰当所带来的疑虑。兰登·温纳教授认为,宏大叙事描绘出一幅繁荣的图景,学者与商人们活动其中,甚至于整个社会都为此振奋不已,但是危机无时不存在,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环境危机正逐渐成为人类生存质量的威胁。于是,他为这样的宏大主题做出了基于其学术背景的修正,并将相应理论观点以及案例融入讲解中,不仅观点新颖,理论详实,所举案例也具备极强的说服力。近两个半小时的演讲及一个小时的提问与讨论,让前来听课的师生受益非浅,温纳教授的报告,再一次地获得了听众们的赞赏。

    兰登·温纳教授及其夫人在讲学期间,还游览了颐和园、长城、故宫、前门大街、大栅栏、南锣鼓巷等北京著名景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盛赞不已。

    兰登·温纳教授此次来访,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当前技术哲学、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与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学术交流,温纳教授表示,在未来将为继续扩大交流与合作而努力。

    兰登·温纳教授,1944年生于美国加州,1973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曾在加州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现任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科学与技术研究系托马斯·菲兰人文与社会科学(Thomas Phelan Chair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讲席教授。1990-1992年任美国技术哲学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与社会(STS)、技术哲学、政治理论。 

 

 

 

2009年5月17日—5月19日,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江苏徐州顺利召开。管理学院MBA中心老师王亚娟、管理学院第五届MBA联合会主席盛中华应邀参加论坛。
 
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本次论坛以“资源环境与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团结合作、求是创新”为口号。政界要员、商界精英、国内外学者以及全国108所MBA院校包括港澳台、加拿大部分院校近600名师生代表齐聚文化古城徐州,共商中国MBA发展之道,共谋MBA学员合作之策。
 
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由开幕式、主论坛、中外MBA教育论坛、中外管理论坛、企业家论坛与MBA圆桌会议构成。
 
主论坛以“能源与经济发展”为题,由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聂锐主持,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凌文总裁做了开题发言。以《特大型矿区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实践》为题,结合神华特点,阐述了在煤炭领域中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的基本概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和谐发展为理念,以煤炭开发为核心、以环境保护为约束、以社会和谐为责任,面向煤炭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协调开发中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的组合并形成和谐关系,从而促进资源开发的经济、环境、社会功能全面实现。”
 
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苏东水教授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东方管理思想的创新与运用》为题,就东方管理学的“五字经”学、为、治、行、和做了精彩讲演。
 
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提出在面临挑战和压力时自问“我们准备好了吗?”。对于MBA人来说直面金融危机,走入课堂时,共同的目的是承受更大的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李军提出MBA人应具有三项特质:情怀、素养、能力。成功的MBA人具有的基本素质,高尚的情操,社会责任心。出色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文化操守、创新创业的激情,团队意识,卓越的能力,企业战略发展眼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沟通协调技巧,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同。
 
中外MBA教育分论坛在中国矿业大学美丽的南湖校区进行。来自国内外11名专家学者以“MBA职业发展与教育创新”为题,分别对MBA现状的优势及不足、MBA职业发展现状、教育模式的选择、国内外MBA教育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高校与利益相关互动发展的分析与思考等问题说了自己的看法。演讲结束后,各位领导接受了台下同学的提问并对部分提问做了详细的解答。
 
与中外MBA教育分论坛同步进行企业家分论坛及MBA圆桌会议。在企业家分论坛中邀请了成功企业家,并以“管理与创新”为主题,立足于本企业分享了成功经验,并就MBA人的技术创新能力,领导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借助永煤集团总经理唐远游先生的话“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领导是一个历程,永远没有止境”,让我们大家共勉。在MBA圆桌会议中,来自各高校的代表主要讨论五个议题,第一,什么是中国MBA发展论坛所倡导的价值观?第二、如何进一步规范年度MBA人物评选活动?第三、如何规范中国MBA发展论坛的参会途径? 第四、关于加强MBA校友资源的 整合和利用的方法和流程。第五、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MBA发展论坛的主体构成?与会代表建言献策并就感兴趣的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现场投票表决,通过五个议题的讨论议案。
 
5月17日晚揭晓了《2009年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评选旨在表彰那些在学业成就、事业发展以及社会贡献等各方面具有卓越特质的中国MBA,全面提升中国MBA的整体形象,展示中国MBA教育的成就和辉煌。
 
5月18日进行了中国管理分论坛,邀请业界代表以“企业与发展”为题,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就本公司成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Andy  Roseblade(安迪•罗斯布莱德)代表圣戈班集团发表了讲话。他们对员工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行动方面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并且关注员工的健康与劳动安全,尊重员工的权利。圣戈班公司的高层管理者都经常强调这些纲领,体现了圣戈班对公司员工负责的态度,极具重要性,它们是公司的运行核心,公司一旦离开这些纲领便将举步维艰。
 
与中国管理分论坛同时进行的是第十一届中国MBA发展论坛申办大会暨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闭幕式。中国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对下届论坛的申办。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退出了竞逐。申办大会包括宣布申办规则、申办院校抽签及按抽签顺序陈述、嘉宾代表投票昌票、论坛会杯会旗六个部分。中国科技大学最终以绝对性优势获得了下届中国MBA发展论坛的主办权。
 
为期两天的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于5月18日上午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南湖图书馆报告厅圆满闭幕。最后中国矿业大学MBA中心主任谢守祥代表中国矿业大学李院长致闭幕词。他在讲话中还指出:在全球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是摆在我们全体同学面前的一个难题。资源是有效的,在有限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探讨用方式进行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问题,与本次论坛的主题相吻合,所以我感受到了作为MBA学员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背景介绍:
 
“中国MBA发展论坛”是一个由中国MBA人发起并牵头组织的,用中国MBA自己共同的品牌命名的全国性盛会。自2000年6月以来,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举行了九届MBA发展论坛以及在南开大学、内蒙古大学和暨南大学举行了三届MBA主席峰会。历届论坛的顺利举办,体现了"中国MBA发展论坛"内在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了中国MBA群体的成长与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MBA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MBA发展论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得到各级政府领导、MBA培养院校、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并成为当今中国MBA教育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活动。2009年度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评选基于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设立并是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全国性的、年度性的、权威性的MBA人物评选活动。
 

 
5月18日,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中科院院士、“汶川地震发生机理及其大区动力环境研究”首席科学家马宗晋院士用全面科学的分析视角给同学们深入分析了汶川大地震的灾情和科技问题。
 
上午九点整,教学楼505,讲座在地学院副院长章文波教授介绍马宗晋院士中拉开了序幕。马院士首先从汶川地震的裂度和震级介绍了汶川地震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性;从社会的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地震给我国社会的工、农、商、学、兵的严重影响;从自然界联系出发分析了地貌学和大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接着,马院士从专业角度通过对5.12汶川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学特征、地表破裂和地壳变形图像的介绍,说明了汶川地震是历史上新型的逆冲型地震;并结合历史上龙门山断裂的古地震活动研究,从龙门山及周边地区的深部地球物理结构分析了汶川地震属于多单元组合模型的成因机制。
 
最后,马院士就相关问题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掌声也一次又一次响起,讲座尾声之际,马院士给同学们提出未来研究的期望,在他慈祥而又认真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大师对祖国未来地震科学研究最真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