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1点,地学院601班及610班(大气物理研究所及气科院的08级研究生)的同学们从玉泉校区出发,前往附近的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该小学位于石景山的最东部,学生以借读生为主,是一所流动人口子女非常集中的学校。作为气象周宣传活动的一部分,大气所和气科院的同学们将向小学生介绍气象科普知识,以提高他们对气象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同学们简单地布置了教室后。下午1点半,此次活动开始了。
 
首先,李兆慧同学生动而有趣的开场白把小朋友们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他们一个个都露出了很期待的表情。
 
接着,先是由张昕同学深入浅出介绍了云的分类以及如何简单的看云识天气,并在黑板上留下了工整的板书。小朋友们看着那么多漂亮的云的图片,听着那么多新鲜的知识,时不时的发出惊叹的声音。在提问环节,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奖品的诱惑,小朋友们个个热情高涨,回答踊跃,甚至在问题提出之前,有些小朋友就已经高高的举起了手。
 
之后是张元春同学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元春同学很有亲和力,活泼开朗的她很快就跟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小朋友们跟着元春齐声朗读天气预报上的符号含义,声音之响亮令人震撼。此外,我们不得不佩服现在小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广度,百叶箱、测风仪等专业方面的知识,五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不少。
 
最后是王丽吉同学主持的天气预报员模拟环节,一个个气象先生、气象小姐纷纷登台献艺,“西北地区有小雪,请大家路上开车小心,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虽然只是个小游戏,但小朋友们表演的都很认真,他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短短的1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由于时间的关系,同学们精心准备的另外三项内容包括雷电及环保知识介绍,还有气象知识竞答没有时间再展示了,下课时,小朋友们齐声高喊“谢谢大哥哥、大姐姐”。在小朋友们依依不舍的眼神中,科苑的同学们离开了玉泉路小学,本次气象科普走进中小学活动圆满结束。

《论语·为政》云:见义不为,无勇也。的确,见义不为,未必不懂道义,却是没有勇气。随着社会大系统复杂性的增加,人们的思想也愈加复杂,顾及的事情多了,便更少了勇敢。见义勇为已经鲜见,面对公正合理的道理或举动,认可和触动是大多数,亲历亲为就没那么容易了。
 
2009年3月26日22点30分左右,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07级硕士研究生唐宏,外出办事归来途中,在天津路附近见有两人纠缠争执,其中的女士还在大声喊叫。起先以为是夫妻吵架,待看见那男子夺包而逃,才知是一起偷盗抢劫事件,于是不假思索的追了上去,并同时向路人呼救。由于刚跟家里通过电话,加上事发紧急,唐宏还没从家乡话的语境里走出来,大概是方言的关系,路人并不清楚他喊的是什么,也没有人给予帮助。贼匪被逼得紧,企图变向摆脱,却不料来者反应够快,被拦腰抱住。两人在制服和挣脱中开始扭打,唐宏头部、脸部、身上多处受伤,终于费力夺回被抢的包,那男子趁机逃脱。以两人身型之差,唐宏也无力抓住他。唐宏事后说,当时只想着把包追回来,之后才意识到甚至没有留意匪徒的长相。
 
把包还给失主以后,已经开始有路人围观,被抢的女士称包里有其父生病住院病历、报销单据等重要物品,坚持要跪谢,被唐宏劝住,便询问唐宏的联系方式,要日后答谢。唐宏还没有吃晚饭,此时饥肠辘辘,解决这个问题才是要事,也并不想留名。此时已有一位理化所的老师电话报了警,警方很快赶到,为配合后续工作,唐宏才简单留下联系方式。
 
回到办公室,红肿出血的嘴唇和手上的伤痕,令大家追问出整个经过。好事传千里,第二天,全所都得知此事,无不为之感动并赞叹。研究生部、研究生会、所领导都很重视此事,当地报社记者也预约了采访,唐宏反而显得有些无奈,自己自始至终都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只是受意识驱动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现在想来不免有些后怕,幸好没有发生大的危险。
 
今年24岁的唐宏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共产党党员。2007年考入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现已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身任研究生会主席一职的他,性格随和却也机灵聪敏,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与他相处。事发后,面对多方的关切和慰问,唐宏脸上除了谢意便是淡定。知情者都在感慨,平日没有过多特别之处的小宏,其实是我们身边耀眼的英雄。办公室里已经开始昵称唐宏为小英雄,虽然不免笑谈,却都是从心底里敬佩,也多少会不由得自省。真是不简单,事发时那种单纯的驱动和勇敢,本身就是一种英雄气概!一直藏在唐宏体内这可贵的元素,一旦不经意显现出来,便尤为高尚,令人感动、为人景仰,代表的是一种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
 
唐宏的经历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恰如其分的说明,生命在于精神之美。唐宏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的普通一员,但是遇到危难的时候,他的选择和表现,使他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他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什么叫做勇敢,怎样是敢于承担,如何让自己问心无愧。
 
有胆有识,方为人杰,科学院培养的不只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具有凛然正气及胆量和气魄的社会精英。唐宏见义勇为的事迹,是每一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应该要学习的。要不断修正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必要时刻豁得出去!这些不是空话,我们都有责任通过培养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强大,为所争荣,为国争光。
 
祝福这个可爱的孩子,也感谢他带给我们心灵的涤化。
 

近日,南京地理与湖泊所2009年学科研讨系列论坛第一次研讨会由施雅凤院士主持召开,会议主题为“新时期地理学向何处发展”。杨桂山所长、吴明其副书记、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室、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科研人员、退休老科学家以及研究生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首先回顾了南京地理所地理学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地理学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南京地理所地理学研究的深厚底蕴曾得到了国家和地理学界的认可。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南京地理所地理学今后发展的思路,如在重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要进一步争取和承担更多国家层面的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地强化流域管理学科与目前湖泊重大课题的结合,重视农村研究与城市地理相结合、重视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以及多学科合作培养综合型人才、重视基础理论与实际调查的结合、在不同尺度上深入研究、利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数据重启各类区划的研究等等。

施雅凤院士指出,南京地理所地理学科发展要重视“继承与发展”,继承原有的研究基础,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同时要求从事地理学科的研究室的学术带头人要深入思考地理学科发展问题,规划好南京地理所2009-2020年地理学发展路线图,要不断地深入讨论。

杨桂山所长感谢老科学家们对研究所学科发展的关心以及为地理学科发展提出的良策箴言,并要求各相关研究室学科带头人不断思考和凝练学科发展主题,多层面开展讨论,使我所地理学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发挥更好更多的作用。

地理学是南京地理所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南京地理所湖泊科学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南京地理所众多科学家提出了关于新时期地理学如何发展及地理、湖泊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地理所将2009年学科研讨首次座谈会主题确定为“新时期地理学向何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月20日晚上7点, 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琚宜文老师的邀请,澳大利亚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UWA),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Prof. Jishan Liu(刘继山教授)在玉泉路礼堂二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题名为“Multiphysics of Coal-Gas Interactions and PhD Studies in Australia” 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地学院琚宜文老师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地球科学学院潘云唐教授等老师出席,以及来自研究生院各学院的百余位研究生参与。Prof. Liu的报告由当前煤层气开采过程的水—气相互作用和同学们比较关注的赴澳大利亚攻读PhD学位的注意事项两部分内容组成。
 
刘教授首先讲述了煤岩的宏观构造组成和微观结构、煤层气在煤岩中的赋存状态,计算煤层中的总含气量的模型和煤—气相互作用的动态模拟及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等。接着,刘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他所带领的课题组目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刘教授说道“我们课题组每个研究生所从事的工作都是解决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我们有多少个研究生就有多少个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刘教授介绍了UWA所开设的专业,在澳大利亚的学术地位及对招生海外留学生的专业和语言要求以及奖学金制度等。同时表达了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意愿。刘教授强调,他们一向重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其毕业论文和研究方向的重点是科研创新,通俗的说即 “什么东西只有我能做,别人做不了”。在澳大利亚公园随处可见的名言“You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with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that has created the problem.”也反应了他们对科研领域创新的重视。整场报告刘教授以中英文双语讲授,其幽默风趣方式受到在场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在报告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上,在场同学积极踊跃地与Prof. Liu 就专业领域和赴UWA攻读PhD做了交流和探讨。
 
最后,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对本次报告做了总结。Prof. Liu与在场老师合影留念。此次报告对加强西澳大学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与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专业领域的合作交流及指导研究生明确科研方向和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春天的脚步慢慢向我们走来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的研究生首先给社会带来了一番特别的春意。近日,我所研究生自愿参加无偿献血,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奉献了特别的爱心。

1998年我国出台《献血法》,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作为一项宏伟的生命工程,它亟待全社会的合力支持。为积极响应社会号召,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积极组织研究生自愿报名。这一活动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研究生踊跃报名,在不到3天内就有32人报名参加,经江苏省血液中心体检合格的义务献血者有21名。

200cc的鲜血,对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它微不足道。可对生命垂危的病人来说,它就意味着生命,“奉献一片爱心,挽救一个生命”。这次献血活动的成功举行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我所研究生不仅在学习科研上具有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品德和修养方面也是过硬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必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