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遗传发育所举行第六届研究生会成立大会暨换届大会。遗传发育所张爱民副所长、人力资源处韩一波处长出席了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学生党支部书记鲍时来研究员(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傅向东研究员(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和王秀杰研究员(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到会指导工作;同时出席会议的还有第三届研究生会主席鲜波同学和第四届主席吉顺同学。会议由第五届研究生会主席黄圆圆同学和第六届新任主席王亦男同学共同主持。第六届研究生会新的成员们也参加了此次大会。
 
张爱民副所长充分肯定了上一届研究生会在学生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也向新一届研究生会成员表示祝贺。并语重心长的希望新一届研究生会成员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组织一些有特色的学生活动,更好的丰富学生生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组织能力。充分起到研究所与研究生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更实际和更高效的为同学们服好务。各中心学生党支部书记也相继表示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研究生会的发展,并就研究生会的职责、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期望和建议。往届主席依次回顾了当届研究生会的发展概况、重大事件,并分享了很多经验和创新性的想法。最后,在人力资源处韩一波处长的悉心指导下,新一届研究生会规划了2009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各位成员们也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自2001年进入创新工程以来,历届研究生会为学生的科研与校园文化活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和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同与赞誉。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第六届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了营造进取、活跃、团结、和谐的文化气氛努力工作。
 
   

3月17日,水生所邀请到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沈允钢院士赴汉与师生们分享他六十余年学术生涯的心得体会。本次报告是水生所2009年创新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尽管已经年届八十,沈院士依然精力十足、诙谐幽默。一路走来,艰辛和喜悦交织,但是沈院士举重若轻、笑谈自若,把人生道路上的点点滴滴的经历体验娓娓道来。或许正是处理好了已知与未知、导师与老师、博与专、前沿与创新、理论与应用、努力与机遇、技术与研究、时间与思考的关系,沈院士才能够风雨兼程,最终在学术上取得成功。
 
沈院士说,在这么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总结出的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就是必须始终坚持把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将机理研究和生理特性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
 
沈允钢,植物生理学家。浙江杭州人。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进行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转化的研究,证明β-淀粉酶可通过迅速分解引子淀粉而影响磷酸化酶合成淀粉的能力,否定了国外文献中认为有直接抑制作用的观点;60年代开展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工作,发现了光合磷酸化过程中高能中间态的存在,提出高能中间态有多种存在形式及耦联因子的变构不同会影响高能中间态的散失和耦联效率。其后又进一步研究能量转化功能与膜结构的关系,光合机构的运转及其调控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为总结学生工作经验、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3月12日,沈阳自动化所人教处在R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学生干部培训与经验交流会。研究生会全体成员、各研究生党支部支委、各室班委全体成员参加了培训。人教处负责研究生管理的各位老师参加了大会。
 
此次交流会分为大会报告与经验交流、分组讨论和大会总结三个单元。人教处王世波老师主持会议,并首先做了《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他回顾了我所逐步形成由年级班、研究室班、研究生会、研究生党、团组织组成的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同工作、立体交叉的学生工作网络的形成过程,介绍了以往学生干部的成功经验和特色活动,强调做为学生干部要处理好继承成功经验与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关系,阐述了学生工作的重要性。他对学生干部如何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团体的凝聚力等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刘金国、刘连庆、齐俊桐和隋新等几位学生干部分别结合自己过去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与参加会议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曾担任博一支部书记的刘金国在报告中提出,做好学生干部必须定位于做好师生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学生的领导、以积极坚定的态度工作、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执行能力和方法;刘连庆就自己在研究生会工作期间的感受作了发言,他表示,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同学,其关系是平等的,只有以身作则,处处为同学着想,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齐俊桐就自己担任学生会主席、年级班长和研究室班长的经历,谈了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自己明确的定位,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以良好的心态、认真的态度、讲究的方法做好学生干部工作;隋新与大家一切分享了自己作为原二室的班长的工作经历,与同学们探讨了如何提高研究室同学的凝聚力。
 
交流会上,各室班委成员、研究生党支部支委、研究生会成员分成三个分会场,分别就不同的专题进行分组讨论。每组设2名学生作为本组讨论会的召集人。人教处的各位老师也分到各小组与学生干部们一起讨论。第一组重点就研究室班长如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协助人教处老师做好本室学生的注册与考勤问题展开讨论;第二组就党员组织发展问题、党支部活动、理论学习的组织,如何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展开讨论;第三组就学生会活动组织、增加学生组织的向心力、学术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组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小组召集人代表苏文博、于清洋和付涛分别向大家汇报了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交流会最后,所长助理、人教处马越红处长做了大会总结发言。她说,学生干部工作是大家求学阶段难得的舞台,希望大家珍惜机会锻炼自己,切实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要继承好的工作传统和经验,不断思考、勇于创新,把工作做的更好。她强调,研究生会、党支部和班委会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大家应该协同工作,形成合力,更好的为同学服务。

 

3月17日下午2:30—5点,成都生物研究所寓教于乐的“开题报告”如期实施。冉飞博士生的第一个报告一结束,专家就纷纷点评,博士生导师、课堂主持人李春阳研究员将每位发言人的要点再做回应,过程中,不分主持人、报告人、专家还是学生都可充分发表见解。主持人的发言主题明确,幽默诙谐,循序诱导,专家们“抛砖引玉”,同学们献计献策,诸多重要信息通过热烈讨论纷纷展示给大家,报告人和同学们都获得了应有的收益。

这是一次现场案列教学尝试:以三位博士生开题报告为主题,其导师为主持人,到场的六位专家,生态中心在学研究生和部分科研人员二十多人,针对“开题报告”研究内容、PPT制作、演讲方式等等进行评价、研讨,并展开全场互动式教与学。课后同学们还将提交一份作业,以最终达到博士生专业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水平较高,努力实现博士生培养高质量的预期目的。
 
 

3月4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时勘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且富有意义的人力资源课。这堂人力资源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次培训,关于如何建立高效团队的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通过循环报数,打破坚冰;第二环节通过拟组织一次旅游,谈如何建立团队的共同目标;第三环节是通过数一个图形包含多少三角形,使我们明白团队合理分工的重要性,第四环节是共同愿景,谈未来发展;第五环节是冲突管理,通过小组内部辩论中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轿车行业这个论题,让我们学会如何进行冲突管理。
 
前四个环节让我们体会到了目标一致的重要性、团队分工的高效性以及每个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如何沟通和相互理解。而印象最深刻的环节当属第四个环节——冲突管理了。有团队的地方就少不了人,有人就存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会发生冲突、矛盾,如何管理冲突,就成为建立高效团队的重点所在。处理不好这一点,不要说建立高效团队了,甚至有可能导致团队的解散。
 
 在培训之前,我们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一直认为,只要是冲突就是负面的,由于会导致团队矛盾,影响内部团结,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但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冲突是可以管理的,而且正面冲突是有益的。有效管理好冲突,不仅可以使原有方案得到完善,而且可以开拓团队成员的思路,提升成员的积极性。在时勘教授的指导下,对冲突管理进行了总结,以下几点让我们记忆犹新:
 
1. 学会容纳他人意见。其实有些时候冲突双方提到的办法并非相互排斥的,只要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应该要学会将他人的观点融入到自己的观点中,不仅可以缓解冲突,而且使得自身原有的观点得到了更好的完善。
 
 2. 用情谊打动对方。发生冲突后,不仅应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对方,影响双方情谊,而且要学会在非关键问题上表扬对方,欣赏对方,以缓解冲突带来的紧张氛围,为说服对方,维护团队和谐奠定基础。
 
3.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通过换位思考,从其他成员角度观察问题,不仅提高了沟通质量,而且对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换位思考并不等于附和对方,换位思考后得出的观点也不一定会跟对方一样,它只是教会人们要学会互相理解,以致发生分歧时不会产生冲突,甚至它还能够使人们从对方的角度去说服对方,以达成目标一致。
 
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参与,积极发言;课后,同学们还饶有兴致地分享课堂活动带来的启示,诸如:如何提高沟通技巧,并与他人有效沟通;如何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对组织文化建设和管理模式有何启示意义等等。这种“理论+体验”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并且留给了大家很多深刻的思考,为以后的工作带去了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