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8:30,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篮球场内人头攒动,化学所一年一度的游园会活动在温馨愉快的气氛中如约而至。本次游园会由化学所团委和研究生会主办,不仅得到了大量所内师生的热情参与,还吸引了来自后勤物业的工作人员以及中科院兄弟所研究生的积极参加。
 
游园会设单人项目和双人项目共八项,分别为中秋灯谜、毽舞飞扬、浑水夹珠、快乐保龄、吹乒乓球、赶猪入栏、有的放矢和双人夹气球。在活动时间内领取免费的入场卷均可入场参加所有项目。
 
在团委、研究生会的精心安排下,各式各样趣味游艺项目有条不紊的全面开展,和谐热烈的气氛持续升温。化学所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徐辉老师亲临现场为大家加油鼓劲。整个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家不仅拿到了丰厚的奖品,而且增长了知识,感受到了喜庆的佳节气氛。许多项目还需要互相配合,相互协调,体现了同学们之间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北京的秋天,夜晚透着丝丝凉意,但游园会的场内却是热情高涨,青春洋溢,笑声四起,此次游园会又切实给同学们带来了家园的温暖。

 

9月26日一早,长期从事有孔虫研究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郑院士和她的“海洋小巨人们”迎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于北京世青中学的,中国、美国、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约八个国家的中外学生、教师。
 
对于这群有孔虫的“门外汉”,郑院士从欣赏美的角度,以独特的视野,介绍了有孔虫的研究发展史、自己的科研经历、有孔虫的分布形态等等。在场师生无一不被这种纯粹天成的自然之美所折服,为郑院士51年潜心研究有孔虫的科研精神所感动。
 
郑院士生动的讲解,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竞相抢答有关有孔虫分布的问题。回答正确的韩国小朋友拿到精美的有孔虫卡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身边的小朋友更是羡慕不已。讲解完毕,学生们纷纷拿着相机与“海洋小巨人们”合影,饶有兴趣的观看显微镜下的有孔虫。
 
学术无国界,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无国界。当郑院士介绍到某种有孔虫壳径鬼斧神工,竟成黄金比例,令一位来自保加利亚的数学老师和一位西班牙老师惊叹不已。据他们描述,当时感觉就像是这些有孔虫有“魔力”般,尤其看到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从有孔虫极致外形挖掘灵感,用于建筑设计时更是感叹不已。这种对于大自然之美的无国界、无学科的欣赏追求,也令郑院士欣喜。讲解完毕,带他们去自己的工作室参观介绍,并当场免费赠送他们有关于有孔虫的纪念品。当老师们表示,将会把这些纪念品作为奖励品发给班上孩子们,更是引起学生们的阵阵欢呼。
 
郑院士将一个个微小的有孔虫当作人一般看待,“就像是一位女性,我们不仅仅要欣赏她的外表美,她还要有头脑,让我们欣赏她的智慧之美”。有孔虫也是一样,除了美丽的外表,对于我们还要发现它的科学用处,能利用到它才行。郑院士寄语年轻人,“作为年轻人,学习要好,掌握的知识要多,能为社会服务才好”,这也让我们感触颇多。
 
郑院士毕生对有孔虫孜孜不倦追求,总是希望世人都能了解它们。尽管准备在崂山建立比中山更加丰富的有孔虫主题公园的计划不是那么顺利,但是郑院士也表示即使困难重重,自己也会努力加努力的。在这里,我们也预祝此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海洋所记者团李贤)
 

大连化物所第九届青年学术报告会从投稿、初赛,到决赛,历时三个多月,我非常有幸全程参与其中。虽然报告会已经结束了,但细细想来,感触颇多,在此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报告会给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化物所以研究为主,报告会经常举行,但大多时候我们学生是听众,而青年学术报告会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在全所范围内去交流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机会。当我第一次看到报告通知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就开始认真准备稿件了。

    其次,报告会给了我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投稿的内容都是未发表的数据,我需要把我工作中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我需要分析数据,考虑文章的结构和数据的取舍,这一过程为我下一步写文章,发表我的实验结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预演机会。报告会最重要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所做的东西清楚地讲给大家。我在准备幻灯片的时候,根据试讲的时间不断调整文字、画面,从中我掌握了怎样使幻灯片看得比较清晰醒目、怎样运用动画效果使报告内容易于理解又不让人觉得花哨等技巧。在复赛时我增加了一些演讲内容,但比赛时间并没有增加。这意味着我需要在不增加时间的基础上把已增加了内容的报告讲完,同时还得讲清楚。于是我开始反复试讲,刚开始试讲时,我比计划时间多了5分钟,在多次练习、调整、取舍后,我已能成功地把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参加这次报告会,我觉得一个非常大的收获就是“把握时间,把握内容”,学会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精华的东西展示给大家,还可以了解所内其他研究室、研究组的工作。我做的工作和催化相关,也只是了解一些和催化相关的知识。在这次报告会上,我了解了我们所有机的、分析的以及生物的研究组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我了解了他们做这些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虽然研究方向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做科研的思想是相通的。在报告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课题从提出到开花结果的过程,我想这对于青年科学工作者是很有启发的。 

    青年学术报告会对丰富科研生活,促进全所的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我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对以后的报告会有所作用。我觉得青年学术报告会两年召开一次,周期太长。是否可以把周期缩短,比如一年一次。在平时也可以分专题地组织一些学术报告会,让学生有机会去讲自己的工作,去听所内其他同学的科研进展。希望今后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报告会,给我们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

    能参加青年报告会并能获奖,我是幸运的,这是我在化物所的学习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会永远记得。

 

9月27日下午,中科院海洋所众多同学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了神舟七号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9月27日下午,很多同学早早的聚集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等待着这一神圣的时刻。北京时间16点39分33秒,当神州七号宇航员翟志刚打开舱门的一刻,现场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兴奋和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随着电视画面的转播,同学们暴发出一阵阵的掌声,一阵阵的喝彩。16时58分,翟志刚完成舱外活动,从太空回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次空间出舱活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此刻的心情是难以平复的。
 
何平同学由衷感叹道:“太激动人心了,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骄傲!”佟伟同学说:“这也是中国科技的一大进步,为我们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而自豪。”张季同学:“看到我们五星红旗能够飘在太空里面,感觉到很自豪!很兴奋!”
 
此次“神七”实现太空行走意义重大,这是我们中国宇航员第一次将脚步留在太空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它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航天事业的新期待,我们祝福中国航天事业更加辉煌。(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9月26日,电工所博士生学术报告会第一期正式拉开帷幕。人事教育处处长刘洣娜、研究生部付东梅老师和30多名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首先,人事教育处处长刘洣娜强调了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的初衷并希望博士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论坛提升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事教育处处长刘洣娜讲话
 
随后整个学术报告会在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叶立阳的主持下顺利进行。吴治永、高金水、郭新华和霍群海四名博士生分别从软件应用、能源发展、质量管理、电机控制方面做了生动的学术报告。在互动环节中,各位与会人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整个学术报告会气氛热烈、学术氛围强、涉及领域广,报告人员和与会人员均感到受益匪浅。
 
报告会现场
 
博士生学术报告会作为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继续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搭建良好的交流和服务平台,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