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研究生院夏季学期《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进展前沿系列讲座》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徐建中院士为同学们作了题为《科学用能与生态工业》的精彩报告。 

徐院士的报告主要讲述了世界和我国的节能与科学用能的现状和前景,包括化石燃料的清洁技术,煤炭的多联产技术,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与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

讲座开始,徐院士首先分析了世界资源与能源形势,预计到2020年世界能源消耗总量将比2000年增长50%以上,2050年增长一倍以上,供应形势紧张。能源问题与环境紧密相连,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目前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接着,徐院士分析了目前我国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因此,我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生态工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不仅要节能,而且要科学用能。其主要是研究用能系统的合理配置和用能过程中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应用,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最终减少能源的消耗。在用能方面,提倡多联产技术,改变能源结构,使用可再生能源。正确的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战略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讲座完毕后,徐院士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同学们反映热烈。通过讲座,徐院士以渊博的学识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多种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多彩画卷,极大启发了同学们的科研思维,拓展了同学们在能源应用领域的视野和知识。

徐建中院士简介

徐建中院士是我国杰出的工程热物理学家。曾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从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多相流动、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系统、风能发电、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吸气式发动机学会(ISABE)副主席;《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航空学报》和《计算力学学报》等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燃气轮机和航空航天动力装置内部流动、节能和科学用能、能源的清洁利用、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等。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上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美籍华人科学家刘一农教授是遗传学方面的知名专家,我们很荣幸能邀请到刘教授在夏季学期为研究生院的莘莘学子们举办一个关于遗传学的讲座—《三个遗传系统及相互渗透》。
 
在讲座中,刘一农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nucleus cytosol system”,“mitochondrial system”和“chloroplast system”这三个遗传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其间加入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大量工作经历和心得体会,使同学们不光学到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获得了可以借鉴的科研经验。
 
刘一农教授的课程特点鲜明,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非常多。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活跃而广泛,这可能是得益于美国人的开朗大方的性格;中国人的谦虚内敛使中国大学课堂上的气氛比较严肃,师生之间很少互动,而刘一农教授非常乐意与同学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提问耐心讲解,而且重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给愿意展现自己的学生登台讲演的机会,几乎每次课都会安排学生讲述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既给了讲演者锻炼的机会,也丰富了其他同学的专业知识。
 
在课下,刘一农教授非常平易近人,经常与学生们一起聊天,大家畅所欲言,时不时开怀大笑,给人的感觉刘教授更像是学生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
 
经过5次精彩的讲座,刘一农教授的课程完美落幕,学生们也获益匪浅,我们衷心欢迎刘一农教授下个学期能再来研究生院授课。
 

 
在这个夏季学期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的梁国栋、阮力、谭文杰、唐青四位研究员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病毒学方面的讲座,让我们对微观的生物世界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系列讲座中,梁国栋研究员和我们主要讨论了引起人、兽传染病毒的一些基本理论,以期加深对病毒性传染病的理解,涉及病毒的基本特性、分类、起源、传播、进化变异等等,让我们对病毒有了一定的理论准备;接下来阮力研究员为我们回顾了近二百年来疫苗发展简史和疫苗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现有疫苗分类和各种疫苗的特点,并结合实例向我们阐述了疫苗的保护机理以及疫苗新策略研究,感慨病毒生命力之余更赞叹人类的智慧;理论要联系实际,唐青研究员就狂犬病问题向我们做了详尽的说明,狂犬病近几年在我国流行严重,深受国民关注,对其进行研究并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青研究员介绍了狂犬病的致病机理和我国狂犬病的流行状况,绘声绘色的演讲、确凿准确的数据,谭文杰研究员也就病毒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我们做了精彩报告。
 
听完病毒学的系列讲座,我们对于病毒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感慨生命世界的奇妙、精巧之余,更加感叹人类智慧的伟大。 

 
我在中学时期的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你们应该努力,去上好的大学,不是为了学校的名气,也不是为了其他什么,而是要和优秀的人一起做优秀的事。
 
很荣幸地,我真的通过自己努力实现了这个目标,“和优秀的人一起做优秀的事”,在上海复旦大学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四年大学时光,然后进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在研究生院的学习、研究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和优秀的人一起做优秀的事”,这个当然没有改变,而且,还增添了更多的、丰富而精彩的经历——听大师讲大事和大问题。
 
王元先生无疑是当今我国数学界屈指可数的学术泰斗,是一位值得我们这些晚辈敬仰、敬爱的大师,如果说能够做为一名研究生在中科院继续学习并开展专业科研工作是我的运气,那么,能够聆听王元先生的讲座,“听大师讲大事和大问题”,便是我的福气了。
 
数学,横向来看,它有着繁多而系统的大大小小的研究分支;纵向来看,它有着绵长的历史和神秘的未来,它有像历经了漫长岁月的海底珊瑚一样漂亮的公理、引理、定理、推理,也有像可以指引出前进之路的夜空中的星光一样迷人的著名问题。数学史,尤其是数论史上的大事件,已解决和待解决的大问题,这些令人激动的过往和令人更加期待的神秘,不仅仅是露珠一样晶莹闪闪的小故事,而是缜密的脉络——可以将诸多原理、问题和猜想联系为一体的脉络。
 
数论,研究数学中最基本的,“数”的问题,这也是最有神秘色彩、最有吸引力的问题。如果数论就是这样一座有神秘色彩、吸引人前往参观探访的城堡,那么正如王元先生所说,素数就是修砌这座城堡所用的砖。基于这块万变不离其宗的砖,从Euclid到Euler,从Riemann猜想到Hasse猜想,从“勾三股四弦五”到椭圆曲线和亏格,从费马定理到BSD猜想……抽象的数论问题与直观的几何描述,深奥的数学原理与精巧的方法思想,在听王元先生为我们介绍BSD问题的背景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一些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还有幸聆听到王元先生和我们分享的,他与华罗庚先生深厚情谊和趣闻轶事。“勤奋+天份+机遇”,王元先生为我们晚辈指出了研究数学、想在数学中做出成就所需要的三方面因素。在耐心热情地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各类问题时,也谈到了应该如何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数学基础的问题。
 
听大师读大事和大问题,受益良多。做为一个正在学习数学并立志从事数学工作的晚辈,我为能有这样的机会感动并珍惜。衷心祝愿王元先生身体健康,安享福乐!

 

 

研究生院夏季学期课程专题之一《植物的小分子功能化合物》在7月10日至13日给研究生院同学带来了为期四天的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主要包括四个小专题:
 
植物所刘春明研究员的“多肽信号分子”专题,主要内容为多肽激素与植物的信号转导,尽管多肽信号在动物界广泛存在,但是在植物中所发现的多肽信号分子却屈指可数。这类分子可能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控制细胞间短距离信息交流。
 
北大郭红卫教授的“植物的气体激素:乙烯”专题。乙烯是一种气态的植物生长调节因子,它控制着植物的多种发育和应力反应。近期,研究人员已经证实模式植物拟南芥的EIN3蛋白水平在乙烯气体存在时会增加。EIN3蛋白时一种接到乙烯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而且在缺少乙烯时,EIN3能通过一种由两种F-box蛋白EBF1和EBF2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来快速降解。
 
胡玉欣研究员的“植物激素的合成、运输和受体感应”专题。植物地上器官的发育是植物生物产量的重要指标,其过程受到环境和激素的调控。虽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经分离到一些相关的突变体,但是对植物地上部分的器官,特别是叶的生长发育控制还了解不多。进一步对决定植物器官的大小和数量的分子及调控机制研究,并通过分离鉴定并阐明器官发育的突变体,来研究环境与植物激素信号对植物地上器官发育的调节机理。
 
漆小泉研究员的“植物次生代谢及抗病”专题。经过长期的自然进化,植物合成大量的次生代谢物,它们不仅与植物抗病、抗虫、抗逆境有关,也在植物之间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作物的很多品质性状,如维生素种类和含量、果实的颜色和味道等直接受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中药的主要有效成份多为植物和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植物与病原菌共生存、共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具有多层次的复杂抗病网络和抗病机理。大量的关于抗病的前沿研究多集中在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具有小种特异性的、由单一主基因控制的、表现为细胞凋亡的抗性。这类抗性常常不持久。然而,自然界还存在基于非小种特异性、具亲和作用 、非过敏反应的抗性,由多基因控制,一般被认为更具持久性。
 
四个专题本着开放性、前沿性、高水平的标准分别从植物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的不同方面给同学们带来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概况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