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工程中的研究生纪事”征文之十:青春燃烧激情

  • 李东辉 (科学时报)
  • 创建于 2011-07-12
  • 2178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而青春是人生乐章中最激昂的旋律,年轻的我们怎能不让激情燃烧,在漫漫求学路上斩棘前行,在知识创新中奋勇争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天道酬勤的赏赐,在考研中发挥不太理想的我本来已经打算去工作,然而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理化所姜柳老师的一个调剂电话如久旱的甘霖。从那时起,我开始认真准备复试答辩。我想,只有经过考研的朋友们才能理解我们在考研中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也才能更深地体会到面对落榜成绩单时的心如刀割;而当上天又赐予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我知道:要加倍珍惜,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选择报考导师时,我犹豫了。因为自己原来是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对于制冷与低温方向的研究领域知之甚少。不过当我看到一种全新的制冷方式——热声制冷时,我被这一创新性的研究深深吸引,而导师就是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奖的罗二仓教授。
 
我知道,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只有敢于涉猎创新的领域、敢于面对新的挑战,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在科研方面,国家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这使我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得知自己被理化所录取时,那一刻是我从小到大最幸福的时刻,我知道父母心里也是无比的欣慰和喜悦。作为独生子,我能为他们做得太少,而让他们为我骄傲也许是最好的礼物吧!谢谢罗老师!谢谢我的爸爸妈妈!
 
对于中科院的学习和生活,我有着无比的向往与憧憬,我知道在中国科研氛围最浓、科研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醍醐灌顶、如沐春风”八个字也许能代表我的一些感受。我的人生座右铭是: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求荫庇一方的坦荡!我知道自己也许很渺小,对于科研的贡献微乎其微,但我会尽心尽力,奋力求索,在科技创新的世界中,谱写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乐章!
 
对罗老师深入了解后,我被他身上优秀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他如兄如父,亦师亦友。生活中的他朴实勤俭、待人谦逊,工作中的他认真踏实、思维敏捷。每次与他探讨科学问题,总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智慧的火花,而当有新的创意或者新的实验进展时,他发自心底的喜悦让我看到一位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工作者对于事业的执著和对于知识的探索;每次与他交流,都被他广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所折服,他的脑海中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科研,想着新的创新,想着如何完善实验,这就是科学家的风范与气质吧!我从心底里佩服他、尊敬他,就像我在教师节给他的贺卡中写的那样:桃熟流丹,李熟枝残;春蚕吐丝,烛照人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饮者怀源,师恩如山。
 
几年来,我们课题组在罗老师的带领下,在热声领域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这种新型的发电和制冷方法,利用流体与固体壁面热声效应进行热量泵送,由于完全没有运动部件、运行安全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的热潮。我们课题组在创新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先后突破了液氮和液氢温度,提出了聚能型谐振管和声压放大器等创新成果,在国内外热声领域研究中处在前列。
 
我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脑海中会有很多奇妙的想法,而罗老师这个伯乐就给了我施展想象力的机会和舞台。在罗老师的指导下,我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热磁电动机和热磁发电机。前者是利用软磁圆环在受热前后磁性的变化产生周向推动力,从而使其安静快速地旋转起来,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后者是利用软磁材料在受热和冷却时磁导率发生很大变化,从而使磁路中的磁通量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线圈中感应出电流,将热能转化成电能。与传统的水力、火力或风力发电相比,热磁发电由于没有机械运动部件,直接将热转化成电,具有安全稳定、使用寿命长、发电量灵活调节等优点。我也申请了直线压缩机驱动或热声驱动的太阳能式、燃气式和变温热源式的热磁发电系统专利。
 
然而,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在科研的道路上需要创新,更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我很喜欢一句话,就是“心态比环境更重要”。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得到的少,而是奢求的多。做科研,一个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剂进入理化所的我是怀着感恩的心情,充满热情地进行着实验,我觉得自己拥有的学习机会是如此宝贵,我很满足,也很幸福地科研着。当然了,未来的读博之路有艰辛、有坎坷,不过心中充满梦想。我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科学时报》 (2011-07-12 A2 综合)
责任编辑:李东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