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接地气的科学工作者”——记国科大本科1409班中科院过程所参观交流活动

  • 董亦楠 (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
  • 创建于 2014-10-28
  • 456
陈老师与大家亲切交流
陈老师与大家亲切交流
陈老师带大家参观
同学们认真聆听

“我当年也迷茫过。青春迷茫就对了,迷茫说明你们在思考;青春不迷茫才完蛋,说明只会听父母的。”班主任陈运法研究员如此回答郜家乐同学谈及自己现在的迷茫。

2014年10月25日,在资深科学家班主任陈运法研究员与青年班主任张艳萍老师的组织下,国科大本科1409班同学来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参观学习。这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打开了材料科学精彩绚丽的大门,更让大家领略了接地气的科学家们闪耀的思想与人格魅力。

上午十点半,同学们来到陈老师负责的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会议室里开始了一天精彩的行程。一位身着蓝色运动衣的阳光“学长”活力开场,为大家介绍了他自己和过程所,原来他是过程所全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马江华老师。马老师还是一位马拉松、骑行和铁人三项爱好者。在刚刚结束的北京马拉松比赛中,他头戴博士帽以优异成绩跑完全程,这个形象旨在鼓励优秀学子们热爱锻炼,热爱生活。马老师不仅为大家介绍了过程所的主要研究与应用方向,还化用电影和明星代言幽默地鼓励大家坚定信念,认真、自信地追求科学梦想。

王钰研究员为大家进行了题为《“碳”索》的精彩报告,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他没有采用枯燥展示的形式,而是以“‘梦想’的驱动力”为线索,把梦想的探寻、纳米碳材料的发展历史与他个人科研之路的灵感结合了起来,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他体会到,梦想源于“热爱生活”“不断积累”“善于发现”和“执着追求”。他以自己为例,幽默地指出“吃货”与“非吃货”的区别。他在吃小笼包时,联想到碳纳米管薄膜多部提纯可采用类似“蒸”的方法,解决了碳纳米管制备中表面活性剂难以除尽的问题。而碳纳米管薄膜OLED器件的性能改善工作中,采用的则是“夹汉堡包”思路。

午餐时,陈运法老师等几位科学家和大家一起边吃边聊。他们没有任何架子,认真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学习、情感的各种问题,他们从不用大道理教育同学们,而是用一个个不做正负评价的实例,启发大家自己思考。一顿会议室里普通的工作餐,却尝出了科学家们朴实真诚的风格,尝出了蕴含在坦率当中的力量。

下午,杨军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他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以及在国内的科研之路与体会。他大专毕业却考入中科院,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期间,还创下过26篇论文的历史记录。而这样的“传奇”,背后是值得大家仔细思索的习惯、意志与品质。杨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对比了不同国家与不同导师的风格,分享了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选择导师的体会,还指出了“圈养”与“放养”两种模式的利弊。

合影后,同学们还参观了陈运法老师的实验室,聆听他讲解自己的探索之路与现实目标。陈老师让同学们认识到,“要做接地气的科学工作者。挤在实验室里急于写论文是一条路,把研究成果应用起来也很重要,材料科学在中国犹是如此。”

过程所一天的活动充实而精彩,大家带着好奇与欢快而来,带着思考与希望离开。相信这次参观交流会给同学们的大学生活乃至未来选择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做一个接地气的科学工作者”,热爱生活,努力钻研,为自己的梦想和更的世界而奋斗。

责任编辑:董亦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