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兰教授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详解微表情

  • 陈印政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10-12
  • 2028
傅小兰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
    【新闻网讯 记者陈印政报道】1011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办第104场主题报告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教授发表题为“微表情与人类行为”的演讲。本场论坛由全国科学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胡新和教授主持。

“我们常常把人的心理视为黑箱,因为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个人接受了什么样的刺激,受到了哪些影响,以及最后有哪些产出,但却看不清楚这个黑箱内部发生了什么事情。心理学就是要探寻行为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傅小兰教授的报告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开始讲起,并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情感、表情及其测量、微表情的定义、微表情的识别以及微表情的应用和未来等内容。

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心理原因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探寻人的行为背后有什么心理原因。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从外表来观察别人的行为,然后去推测脑子里发生了什么,但却并不能准确地推论出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人的行为表现极为复杂。而人的情感的研究对于把握和认识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情感是我们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像情绪、心境都是情感的表现。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做还是不做,怎么去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教授的报告,很快就让现场的听众意识到她的研究所具有的应用价值。

情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一种适应功能,因为情感直接反映了人们生存的好坏,是心理活动的晴雨表;其次表现为一种动机功能,因为情感对于生理内驱力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再次是一种组织功能,因为情感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过程具有组织的作用;最后表现为一种信号功能,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微表情是内心真实事件的反映

对于微表情的相关情况,傅小兰向大家介绍说:微表情是一种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续时间仅为1/251/15秒,它和普通表情一样,区别在于持续时间比较短。微表情通常和欺骗联系在一起,当试图隐瞒某种情绪时,该情绪会成为微表情,但微表情通常发生在高度利益攸关的情形,如审讯中的嫌疑人。不过这也为谎言检测提供了线索。

微表情的研究始于1969年,当时的Ekman医生碰到一个案例,一个重症抑郁病人玛丽请求治疗师允许其周末回家休养,治疗师同意了。Ekman仔细分析了玛丽和治疗师的谈话录像,不停地慢速播放视频,希望能找到一些自杀意图的蛛丝马迹,终于他发现当玛丽回答关于未来计划的问题时,脸上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绝望表情闪过,这就是微表情。就在玛丽出院前,她承认是想回家自杀。

对于许多能够较好地识别他人谎言的人来说,这些人使用的识破谎言的秘密武器就是微表情。通过研究发现,警察、测谎仪专家、法官、精神病学家跟大学生一样,谎言识别能力处于机率水平,但是秘密服务的特工人员平均能达到64%的准确率,有些人甚至有高达80%的正确率。而对于童年时生活在不寻常的家庭环境者,以及有言语障碍的病人则善于利用微表情检测谎言,这也许是由于识别不稳定的情绪线索对其采取相应的适应行为有帮助。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谈到微表情的应用与未来,傅小兰认为微表情未来有希望在测谎、临床心理治疗、政治心理学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取得突破,并能够在这些领域的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一些贡献,而一项好的科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微表情最可能取得的应用突破是在测谎领域。现在的测试仪虽然也能具备测谎的功能,但由于测谎仪需要专门的设备,心率方面的变化必须有测谎专家进行精心设计,甚至要把人塞进机器里面,应用受到限制;许多经过训练的特工人员完全有可能应对测谎仪的测试。而应用微表情并借助相应计算机面孔识别程序进行测谎,可在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而且可以不依赖特别的设备,可操作性强,准备率也大大提高。

微表情应用在日常生活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前景,如在汽车内安装微表情测试系统,当发现司机疲劳驾驶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定的制动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微表情训练,则可以有效提高表情识别能力,缓解其社会功能的损害。

其实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功应用微表情的案例。如Patrick等人的研究将布什动员海湾战争的录像中存在的7个快乐的微表情去掉,做成了另外一段新录像,将新录像与原录像分别给两组不同的学生观看,结果发现观看原录像的学生相比观看新录像的学生,其感受到更少的愤怒与焦虑。这也说明虽然人们很难觉察到微表情,但事实上会受到微表情的影响。当然这也为政客根据目的有意识的添加微表情,从而操纵受众的体验提供了可能。

保持良好心态,每天笑口常开

在论坛的最后,傅小兰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听众们针对日常交往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微表情与心理反映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应用心理学预防社会和学校中频繁发生的跳楼事件向傅教授请教,教授也接合自己的研究,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针对听众所关心的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调整好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问题,傅小兰谈了自己的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我们更应该看到生活中阳光的一面,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争取生活得更开心、快乐一点,增强自我的忍受力。建议大家每天出门之前对着镜子傻笑一下,或者张开嘴做出笑的动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心里的情绪状态。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做出创造性的工作才更有可能。祝愿大家善待自己,每天笑口常开。

傅小兰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除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之外,还兼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职务。近年来,她和她的研究团队详细阐述了认知与情绪之间在心理功能与神经机制两个层面上的相互作用,首次研究了认知图像不变性,姿态和表情信息的整合,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责任编辑:陈印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