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政工作研讨会】“学生思想政治课统筹改革汇报”纪要

  • 李锐、孙灿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10-26
  • 1946
马石庄院长精彩汇报
 
    【新闻网讯 记者李锐、孙灿报道】10月25日下午2点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就政治课程改革的情况作了报告,以下为报告的内容纪要,记者“为此要闻,以飨读者”。
 
形势与任务
    报告首先谈到教育创新的积极意义,指出“以人为本,教育创新,服务国家”,并强调研究生是国家的生力军,对研究生培养要以人为本,重视兴趣,“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宣部发出的文件中强调政治教育对研究生德才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声音都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务之急便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寻找——“问题很清楚,方法在哪里?”。
 
解放思想
    报告中,马石庄谈到政治课程考试中对于自己的触动,“政治问题,答案千篇一律,特别是同学为此作弊”,这也成为政治课改的现实依据之一。改革坚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下进行,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总体改革要求是:开拓创新、贴近实际,努力拓展有效途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总结起来,政治课改的归宿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型教学。
 
    课程改革中课程的调整,坚持导向性、层次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形成硕博课程相连接,但是有层次,分工任务明确的课程体系。马石庄谈到德育与智育的不同,指出政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政治内容的情感体验,推行“生命、生活、生存”式的“三生”教育,倡导学生形成“责任、使命和奉献”的价值观。
 
    课程改革是在一系列理论和现实背景下对教育体制的创新,是基于本科政治课程的贯穿与反思,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同学参与课堂讨论。对课程改革的第一期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对于政治课改的态度是乐观向上的,对于政治课改的教育方式表示满意。
 
全面试点
    在取得第一阶段的部分试点效果突出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全面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改革试点决定》等文件出台,标志着政治课改朝更广阔的空间推行,整个集中教学园区在本学期都参与全新的政治课体验。
 
    新的研究生政治课程采取集中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小班讨论(40个人一个班),班级再分组,细分任务。课程讨论没有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采用的是所谓的“新柏拉图模式”的公正团体法,学生分班分组讨论,成绩分梯度,由学生团体公开给成绩。
 
    硕士生课程改革进行,博士生也需要课程改革,硕士生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主要是以课堂团体讨论开展的,而博士生则要求更高的阶段——参与社会调查。博士生的课改结合集中授课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要在寒假进行,得到学院的重视,并将对调查项目择优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
 
    研究生院还组织老师、辅导员等参加课改培训,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动员,全面配合课改的进一步推广。同学在课堂讨论中的创新思考让马石庄很受感动,也让参与课堂的师生备受鼓舞。“其他高校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是纸上谈兵,我们就付诸于行动”。
 
总结与思考
    政治课改在前面的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需要在继续的实践过程中总结,进一步巩固改革的成果。马石庄对课改过程中的总结与思考概要是:让德育回归到应有的位置;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要重视教育的过程,不要太过于强调结果;着力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指望几门政治课能改变学生的一切,需要循序渐进,长久坚持;政治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学生继续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李锐、孙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