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演讲

  • 陈印政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9-12-23
  • 3034
赵沁平教授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演讲 摄影:平爱国

【新闻网讯 记者陈印政报道】1222日上午9,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举办第94场报告会,全国政协委员、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教授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的主题演讲。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教授主持。

演讲一开始,赵沁平首先亮出自己的几个观点: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最大的变化是文化,同时发展滞后的也是文化”;二是“我国一些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是大学文化的问题”;三是“大学发展需要发展文化,国家发展需要文化发展,文化发展需要大学”;四是“走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路子,带动国际高等教育思想的新变革”。

在演讲中,赵沁平分别就“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我国大学文化的创新空间”、“高等教育思想和体系的变革”和“走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路子”等五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而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路子,赵沁平认为,应该具备如下四个特征:一是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根基;二是技术研究与开发是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三是工程实践与成果转化是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特色;三是公共政策与政府咨询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

赵沁平还专门谈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文化问题。他将研究生教育的精神文化概括为“追求真理、献身科学、脚踏实地、坚持创新”。而这种精神各个学校是不一样的。这种精神文化需要大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将来就能为社会做出什么事的贡献。

“中科院是我们的国家队,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方面军。当然,中科院也承担着培养科技人才的职能。”赵沁平希望中科院学子踏实学习,做好基础研究,充分发挥我们作为国家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

演讲结束后,赵沁平又针对我国汉字简化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大学扩招后教学质量下降、大学行政化等问题与听众深入交换了意见。而到会的同学也普遍反映,听了赵沁平的演讲,不但让自己对大学文化和大学功能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而且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反思自我的人生目标定位,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赵沁平目前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已培博士36人,硕士50余人。赵沁平在教育部工作期间先后分管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科技和语言文字等工作。

 

责任编辑:陈印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