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结合协同育人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科大副校长王颖介绍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进展

  • 王荣泉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3-12-07
  • 296

12月2日,“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工作交流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来自全国39家高校和中科院系统41个研究所的120多位代表,围绕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国科大副校长王颖介绍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10项行动计划一年来的实施进展情况。

12月2日上午,王颖首先回顾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的诞生。2009年教育部与中科院联合,启动了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试点工作。2010年两家形成固定沟通机制,推进科教结合,齐心协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研究生教育。从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教育部和中科院的相关职能部门经过多次会商,最终形成了由10个单项内容构成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于2012年8月29日正式启动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包括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大学生夏令营计划、联合培养大学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中科院大学生奖学金计划、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等十个项目。

随后,王颖简要介绍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

据初步统计,目前参与整个计划的高校近350所、科研院所近120家,以及覆盖到全国所有省市地区,其中正式签署“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协议的共有40所高校以及43家科研院所。

大学生科研实践奖励计划实施后,2013年100余研究所共接纳来自308所高校的6500余名大学生,其中13个研究所获评“优秀大学生科研实践基地”,137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获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也进展顺利,2013年共举办18个暑期学校,覆盖102个研究所,来自全国208所高校的3000名学生参加。而大学生夏令营计划2013年共资助65个大学生夏令营,3400余名大学生参加。此外,199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获得中科院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奖金额度为1000元/人。

在王颖的讲解中,重点提到了十大计划中的三项,分别是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     拥有大科学装置的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对大学生和研究生开放后,接受学生参观考察,或参与科研实践,或完成教学实习。

坐拥我国迄今为止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研究平台——上海光源工程的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3年共接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1250余人次参观。兰州近物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等4个国家及省部级实验室,均面向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2013年高校大学生及研究生近四百人次走进该所,开展科学研究,共享实验平台。昆明动物所的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模型与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均设立专门经费,用于接待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2013年已接受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近130名本科生,进行暑期教学实习,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的60名在学研究生在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所还专门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3年接收来自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的29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每年设立开放课题基金,资助课题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目前根据研究方向已设置22项开放课题,已有42名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到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

在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研究生方面,目前43个研究所和36所大学已经开展61个项目,年均直接受益本科生2000余人。11所大学、13个研究所与2个以上研究单位合作开设菁英班,如新疆生地所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开办“中科院菁英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9家科研院所签约成立“C²科教战略联盟”;华罗庚数学班采取3+1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高校学习,第四年进入数学研究院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理论物理所与武汉大学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精神的“彭恒武班”等合作模式已成为不可多得的经验。国家纳米中心09年开始与北大、清华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工作,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宁波大学2010年至今共招收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合培生79人。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校所之间搭建了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和沟通桥梁,实现强强联合,使得计划取得了实质性发展,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尝试。

 

责任编辑:王荣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