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侧记:拉斯姆森首相印象

  • 李传翠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8-10-25
  • 935
【新闻网讯 记者李传翠报道】10月23日,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先生在玉泉园区礼堂做了题为“全球化——增强的机遇和挑战”的演讲,身为记者团成员我得以到现场感受了报告会的真实气氛。其实十几天前就已知道丹麦首相将参加科学与人文论坛,可直到22日在海报上看到关于他的介绍,政治生涯配一张照片,印象依然是平面直观的。四十分钟的演讲,记下了这样几个片断,原本并不清晰的首相形象渐渐的生动起来。
 
“低调”
 
      下午一点钟走在去礼堂的路上,听到旁边有人说“看到大使馆的车了么?很低调!”,一扭头,看到了停在一旁的大众车,挂着使馆的车牌,牌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内敛的黑色却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华丽。
 
      两点十五分,首相一行步入会场,我坐在第六排的角落里,模模糊糊的看到了首相的面孔,比海报上的样子更年轻,高大挺拔的身躯,平和的表情,有着外事场合惯有的低调和严肃。
 
“配合”
 
      演讲过程中,旁边记者席的闪光灯不断点亮,“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个不停,当相机连拍的声音再一次响起时,原本面向中间听众的首相慢慢的将身子转过来,脸冲着镜头,非常配合的调整好表情,顷刻间快门声响成了一片。
 
“亲近”
 
      演讲的题目“全球化——增强的机遇和挑战”,内容很政治,语言很官方,其实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首相先生引用的两句谚语却一下子将那种严肃的、官腔的距离拉得很近,一句来自丹麦“最宽的肩膀挑最重的担子”、一句来自中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说这些话时,台下许多听众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那种感觉就像是家人聊天时,前辈对晚辈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却不带有说教的意味。
 
“模糊的外交辞令”
 
      演讲结束进入提问阶段,我站起来很紧张的问了一个众人讨论出来的问题,“… …请问您使用过中国制造的产品么?您信任中国产品么?… …”很期待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是或者否,但是很遗憾,首相回避了这个问题,用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将我们的问题忽略掉,说了一些与问题并不相关的内容。
 
责任编辑:李传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