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2010年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

  • 教务处 (彭静)
  • 创建于 2010-11-24
  • 9695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成功举行,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组成员、各院(系)负责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秘书等近百人参加了研讨会。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教授、副院长苏刚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邓勇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研究生院的发展历程,展望了研究生院的发展前景,并就如何实现个人追求与事业的共同发展、怎样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具体问题谈了他的个人体会。他说,一个人要在集体中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矢志不渝的努力追求。他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作为自己切身的体会与大家共勉。他指出,作为研究生院的教师,要打好科研基础,更要讲好课,同时,要具有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具有管理协调能力。最后,邓书记介绍了新园区建设的进展,表示学校将努力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和研究生的成才创造有利环境。
 
会上,教务处处长向军辉教授从“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义务”、“研究生院教学体系的基本情况”、“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等几个方面为与会教师做了报告,并强调了几个教学中重要的时间节点,详细讲解了在教学中如何严控授课质量、避免发生教学事故等具体问题。
 
作为教师代表,管理学院刘蓉晖副教授、信息学院卓国文教授、材料学院胡中波教授、生命学院田维熙教授、数学学院张三国教授和物理学院鲍麟副教授、李菡副教授分别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学生培养等不同方面作了经验交流。
 
刘蓉晖副教授运用自己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大家介绍了通过人格与情绪分析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她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从个性特点来看,“人和人不一样”,而从情绪、节奏分析,却是“人和人一样”。她认为,教师在讲课时,除了注意分析学生的人格、情绪特征来因材施教外,还应该注意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因为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会有一个“平静、好奇、兴趣、倦怠、麻木”的变化周期,老师在讲课时应该尽量根据这一周期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节奏,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
 
来自台湾的卓国文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课程教学的体会,以《电子电路技术与设计》为例讲授了他的教学技巧与经验,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找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创新的专业能力。具体到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务的认知、软硬件整合专业设计、不同领域的应用,使得学生阅读新文献能触类旁通、展现创新独立研发能力、厚实的专业技能,拓展创新前瞻知识之国际性视野。另外,卓国文教授还对研究生院教学及学生培养等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胡中波教授的报告形象风趣,论点新颖。他认为,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是精英教学,应该注意把握内容的层次和难度。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应该“教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给学生送真理”,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观点,提倡学术无忌讳,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在讲课经验方面,胡中波教授针对讲课思路设计、课程内容计划安排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强调教书育人重在言传身教,作为教师要首先具备“诚实、公德、责任心、理想、勇敢、个性”几个要素,才能进而影响学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田维熙教授的报告从如何带好研究生的角度谈了他作为研究生导师的几点体会。他首先指出,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关系”、“战友关系”,而绝不能成为“雇佣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应围绕“研究生要在课题研究中完成学业”这一基本原则,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题中来,比如,入学即布置他们阅读本课题的经典文献、一年级安排时间给他们做课题的综合介绍、开题之前及早作为助手直接参加师兄师姐的科研工作等等。作为提前进行课题培训的试点学生,田教授04年入学的四位弟子毕业后均表现优秀,全部转博,其中两人获得了地奥奖。
 
鲍麟副教授、李菡副教授分别结合他们主讲的课程,介绍了具体授课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困惑。张三国教授则从如何协调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角度,结合自己八年来在研究生院的成长经历,为在座年轻老师现身说法,分享了很多值得借鉴的个人体会。
 
除了现场提问交流外,与会教师还就如何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如何保证研究生课程质量、如何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组讨论。生命学院丁文军教授、信息学院孙应飞教授、材料学院胡中波教授分别代表小组作了发言。
 
最后,苏刚副院长作了总结,他希望我院广大中青年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将教学工作当作自己的乐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我校研究生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与会的中青年教师认为,教学研讨会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教学经验、总结教学体会的良好平台,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中青年骨干教师总结教学规律、切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业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教务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