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罗勇研究员向研究生院教学资料中心赠送了价值500元的图书和论文集。   罗勇研究员赠送的图书主要包括: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论文汇编等三方面的图书,将对我院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等院系的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   为了表示对罗勇研究员的感谢,教学资料中心向罗勇研究员寄去了感谢信,并抽出专人对罗勇研究员的赠书进行编目处理,在第一时间上架与读者见面。   附:罗勇研究员增书清单   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预测》、《气候系统变化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大气臭氧层和臭氧洞》、《全球碳循环》、《冰川》、《沙尘暴》、《洪涝》、《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太阳风暴》、《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全球水循环与水资源》、《厄尔尼诺》、《干旱》、《对地观测卫星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中国自然灾害与全球变化》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第一卷《中国西部环境特征及其演变》、第二卷《中国西部环境变化的预测》、第三卷《环境演变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第四卷《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报告》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论文汇编:第一卷(1995-1997)、第二卷(1998-1999)、第三卷(2000)、第四卷(2001-2002)。 (教务处供稿)

  (研究生院记者团 苏宇报道)11月16日晚,深圳华为公司在中关村院区S301举行面向研究生院2005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本场招聘会主要面向计算机、电子、通信及相关专业。研究生院共有400多名同学参加本场招聘会。在招聘会上,负责华为公司全国招聘的人力资源部朱文女士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华为公司的概况和近几年的发展,并对公司内部任职资格体系、培训体系、薪酬体系、员工素质模型和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作了详细说明。并就同学们关心的职位信息等问题作了耐心的解答。据悉,本场招聘会是华为公司在北京举行的最后一场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华为公司主页投递简历。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和全球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已经进入德国、法国、巴西、俄罗斯、英国、埃及、泰国、新加坡、韩国等50多个国家。2003年,华为的销售额为317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为10.5亿美元。公司注重研究开发、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每年从销售额中提取不少于10%用于研发,近三年每年研发投入都超过了30亿元。   另据研究生院负责学生工作的一位老师介绍,华为公司本来对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情况并不了解,本次招聘会也不在其计划之中。只是在先前的一次招聘会上,朱文女士在与我院一毕业生的交谈中才了解了研究生院的情况,所以临时决定增开了本场招聘会。这反映了在就业方面与各高校相比,科学院研究生院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的劣势。该老师同时希望通过本次招聘会能促进研究生院与华为公司的相互了解,以便以后开展更多的合作。   另悉,NEC、P&G等公司将于近期陆续来我院招聘,请感兴趣的毕业生留意相关信息。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生深入社会学习的很好方式。南京地理所近年来连续组织各年级研究生赴黄山进行社会实践,使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受益匪浅。   11月12-14日,南京地理所组织2003年级研究生赴黄山进行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由陈伟民研究员和所人事教育处的杨金华和刘庆华老师带队,共有15名博士生和15名硕士研究生参加。   12日,同学们考察了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的屯溪老街。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屯溪老街全长1273米,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13-14日,30名研究生和各位带队老师开始攀登黄山。大家在两天的时间里,徒步行走20余公里,沿途经黄山的白鹅岭、北海、西海、天海、光明顶、玉屏楼、慈光阁等。从山下到山顶,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表现出了很好的团结互助精神。虽然登山期间遭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同学们仍然穿着雨衣坚持登山,大家不叫苦、不叫累,每位同学都努力坚持、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体力和毅力上都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带队老师陈伟民研究员以及杨老师、刘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吃、住、行,给大家讲解黄山的自然和人文知识,对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研究生们在登山过程中,认真实践自己学习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   14日晚,同学们带着几分疲惫驱车返回。大家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遵守纪律,互相帮助,体现了南京地理所研究生的优良综合素质。本次社会实践带给各位研究生的影响将是有益而深远的。 (南京地理所人事教育处 李兆富供稿)

  “飓风,冰雹,暴雪,寒流,一瞬间,全球气温急剧下降,人类进入了冰河期…”,美国大片《后天》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实足让不少同学过了把“大片瘾”,可是《后天》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科学、环保、政治、国家安全等问题却实在让人深思。   11月15日下午,就影片《后天》所引发的一系列科学、政治、社会等问题,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应地学院之邀在教阶一1为广大研究生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后天的背后》的讲座报告。这是地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之四。   罗勇主任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气候数值模拟与预测研究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与政策研究,所以对于《后天》发生的真实性极其相应能导致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影响是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从科学角度,罗结合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北大西洋温盐环流与全球气候突变的关系阐述了《后天》发生的真实可能性。并且与之相对比,介绍了我国今后气候将会发生的变化,“北涝南旱”又能否发生。最后就美国退出《京都协议书》,罗从环保、国家政治安全等方面阐明人类减缓大气污染,特别是CO2的排放无论对于人类的生存还是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报告结束之际,罗勇主任不仅对部分同学感兴趣的问题作了回答,并且为研究生院教学资料中心捐赠了图书。   报告结束后,不少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因为以前看《后天》是在看热闹,而今天却是在真正听“大家”讲门道。 (地学院 戎昭金供稿)

  11月11日上午,2004年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第五场报告会在长春光机所举行。长春光机所卫星双向站是中国科学院远程教育系统的两个双向交互站之一,能够实现交互式教学、教学内容的回传和全网发送。此次报告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首次把直播地点放在卫星双向站。为全面做好这次直播,中科院远程中心的两名技术人员远赴长春光机所协助做好直播工作。通过与长春光机所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直播取得了圆满成功,近5000人通过现场或远程系统收看了报告;其中,长春主会场450余人,通过视频会议参加互动交流的院所有10个,仅交互会场的收看人数就达到3000人以上;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收看的院所约30家左右,收看人数约1000人以上。   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的阶一5教室此次仍作为互动交流的分会场,有170余人收看报告。会场图像、声音都比较清楚,同学们认真收看,反应热烈,并对自己感兴趣或感到困惑的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沟通交流。   远程教育中心正在收集各院所收看情况及反馈意见,及时做出总结。并将这次讲座内容及时上传到远程教育系统网站上,供中科院系统内教师和学生远程下载观看。 (工程教育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