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48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1216
(11月12日研究生记者团尚严伟 欧阳静 梁琪 何仲太 魏沛 李峥 苗苗 李娇 张懿璇 张焱 许晶报道) 11月10日下午,行政楼第四会议室里时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笑声,邓勇书记和马石庄副院长从百忙之中专门抽出了三个小时,欣然接受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们的专访,就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四单元报告会、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及一些学生关心的其它问题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邓勇书记用这样一句话阐释了他眼中的校园文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邓书记在求学过程中做了8年的政治辅导员,毕业后又担任学生处处长的工作。十几年来的与学生打交道、为学生服务,使他对校园文化活动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一个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同学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校园的文化是风,无处不在;是水,水滴石穿。”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学生整体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包括文化素养、道德情操等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触及得到,它对于学校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邓书记说:“在今天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怎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都是不过分的。”
邓书记与学生记者们一起回顾在整个成长过程当中哪些是通过理论学习带来的进步,哪些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使我们自身得到了提升,又有哪些是从人际交往中获得的启发等等。如同一位老学长与年轻学子交流学习经验,分享生活的阅历。他说,“你们最后会发现,一个人的成长、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往往都体现为一种文化背景。”
文化在一个人身上打上的烙印是永远的。每个学校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校园文化在相当程度上综合反映了这些特色和学校之间的差异,形成个性。为什么说北大和清华不一样,是因为这两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风格迥然。邓书记介绍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重视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重视管理学科的建设、重视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重视学生组织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学生记者团的成立和今后的作用等,这些都归结为我们能够逐步建立和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研究生院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事
在学生记者们问到研究生院校园文化的定位时,邓勇书记引用了郑必坚先生的话:“我们要培养和造就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眼界高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科学技术后备人才。”他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虽然是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但早年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培训中心来承担中国科学院部分研究所一年级新生的基础教育,我们正式以一个学校的理念和思维来办学大概也就是4年以前的事。不过,在短短几年内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有些理念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尚真理,对事业锲而不舍,还有郑必坚同志讲到的“高远的眼界”,我们尤其要避免成为单一的知识载体。不过,要成体系的话,可能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而校园文化是需要时间凝练的。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北京大学形成的“兼容并蓄”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理念。今天,我们可以把中国科学院的特色归纳为“两弹一星”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崇尚真理等等,这些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特色是经过历史的凝练的,所谓凝练首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其次要有大多数人的认同,最后还要有鲜明的特色。对于我们研究生院文化的特色,邓书记停顿一下后笑着对在场的同学们说,“这是我们共同的事。”
有学生记者问道:建设校园文化的不仅有学生,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老师和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校领导如何看待?
马石庄副院长回答:首先应当看到老师和学生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两者缺一不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难分谁主谁次。只不过老师可能是更长的传承者,学生总是要毕业的,而老师则能将这种文化更持久的传递下去。
其次在校园文化中老师和学生总体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学生固然从老师那儿感受学习这种文化,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更新自己的想法,接受校园文化的改变。
校园文化是一种流动的文化,不是固定不变的,不仅随着时代而变化,而且其主体也是充满生机的;同时校园文化也应该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只要是健康的,有利于学校和国家发展的,我们就可以接受。”
学生记者们又提到:咱们研究生院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我们的教育是两段式的,在接受了一年的基础教育后,研究生们将回到各研究所进行学习,这是不是给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马石庄副院长说:这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本部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今年新生就有几百人,因此校园文化的传承者也越来越多了。像你们就要在这个校园内呆3年,明年你们就要用师兄师姐的眼光去带下一届了。还有我们的学生会,以前基本上是一年一换,现在我们就考虑是否留下一些上届的学生会成员给下届,有时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将优良的风格很好地延续下去。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丰富的形式
对于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邓勇书记也谈了自己的理解。中共中央的要求也可以说是针对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这是党的一项任务,是政府的一项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一项职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及其丰富的内容,更要有丰富多彩的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我们接触的教育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课程教育。如果说把它当成一种单一的文件学习或是文字资料的背诵,那就偏离主题了。拿我们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来讲,让大家接受知识,学习大师们的风范,这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我们希望用“论坛”的内容来充实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我们“论坛”上的专家学者们所谈到的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汇总后,这些正是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
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误区”
马石庄副院长多年从事学生工作,对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给记者团成员做了详细解读。他指出,目前,大家要突破一个思维定式——往往认为中央文件都是很“大”的,比较宏观。大家要打破这个思维定式,这个文件给他的感觉是如“春风拂面”。“文件”里面提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与我们先前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内容上大大拓宽了。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区,一谈到理想和信念教育,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时候,往往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的。其实,国外也有。国外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有公民道德教育,现在已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了。在今年的《高等教育研究》上开始报道世界各国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国外教育目的是把被教育者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比如,爱国主义,合格公民当然要爱国,美国人只要听到国歌奏起来,手就放在胸口上了。这说明,在美国,爱国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自觉的习惯。所以,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要求大家唱国歌,我相信在座每一位同学在唱国歌的时都会感觉热血沸腾的。
课堂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马石庄副院长还提到,思想道德建设一个最重要方面的就是公民道德培养。我们的很多研究生包括我们的共产党员,连起码的公民道德都没有,这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失败。中央发这个文件恰恰是总结以前的经验。这个文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文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就是政治课,第二就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第三,中央特别强调:各门功课都要有育人功能。这是以前都没有提到的,也就是说老师在课上要涉及到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内容,让各门功课的课堂都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功能。这个文件是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现在世界潮流是课程要讲“3s”。3s是指:science、spirit、story,其中spirit、story就是指的育人功能,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说这个文件是与时俱进的。
社团活动是教育的有益补充
现在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针对怎样看待独生子女问题以及怎样解决,马副院长指出,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个性教育,研究生教育教育出的产品就应该是不一样的,而独生子女具备了这样的特质。独生子女具有竞争的欲望,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这点来讲,大量的独生子女读到研究生阶段是件好事。
但独生子女也有自身的问题,而这一点和作一个搞科学的研究生是不相符的。科学是一个经历失败的过程,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一定是百败百战。他面对的失败比成功要多得多。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定义是在某一个时候,在某件事上,他曾经成功过。那么研究生院将来大量培养就是这样的人。要准备从事科学的独生子女,即使不从事科学,就是走向社会仍然是面临的失败比成功要多。
因此对于我们的研究生来讲,这种挫折和失败一个是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加强这方面的磨练。补救的办法就是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实际就是大家一起成功一起失败的团体。人的很多缺陷要通过团体才能得到弥补的。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学生社团活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社团,就是说我们不强调专业性,专业性太强就把很多人拒之门外了,学生团体一定要放低门槛,因此,学生社团活动是一个教育的有益补充。
整个下午,不大的会议室一直为师生间轻松融洽的交流氛围所充满。邓勇书记和马石庄副院长亲切的话语,和蔼的微笑,拉近了“学生记者团”和学校领导的距离,大家积极发言,气氛热烈。至采访结束后,马院长还微笑着表示,希望与同学们能够定期进行这样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
阅读更多: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邓勇书记、马石庄副院长畅谈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