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武汉教育基地毕业生派遣工作已近尾声。截止7月30日,已有115人就业、出国或升学,占毕业总人数的84.6%。就业单位主要为科研院所、高校,也有部分毕业生奔赴企事业单位。16.5%的毕业生选择留所,水生所、病毒所和植物园三个生物所之间出现互相输送人材的现象。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人数达到15.4%,其中攻读博士后的人数较去年有所增长。6.6%的毕业生出国。   在这次毕业生派遣工作中,武汉教育基地积极与省教育厅协调,解决派遣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进行系统规范管理,从而保证了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武汉教育基地供稿)

  7月30日下午,研究生院“八一节慰问暨军地共育人才座谈会”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和来宾有:北京军区干部部李芳才副部长、苑建国处长,石景山区刘国庆副区长,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翟培新副主任,石景山区业余大学王松校长。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研究生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黄钧院长、于华副院长,研究生院软件学院王颖副院长等与军地领导。来宾共话鱼水之情,展望美好前景。   座谈会由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黄钧院长主持。吕晓澎副院长首先向在座的部队官兵祝贺八一建军节。她介绍了研究生院有关情况和发展前景。针对研究生课程班北京军区班,她指出,作为与北京军区军地共建、培养高水平未来军事人才教育基地之一,研究生院一直致力于为北京军区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和军事人才,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些来自军营的学员,原先所学大都是军事指挥等专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在北京军区、石景山区委的支持和关心下,研究生院紧密结合军区班学员的实际,制定了较为详尽、较为适宜的学习计划,聘任了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资深教授上课,专门在学员宿舍区建了一个小型机房。经过学员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去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中,有60%多的同学进入论文准备阶段,展示出军人的风采,为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员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研究生院和北京军区赢得了荣誉。   石景山区副区长刘国庆对研究生院的社会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一步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质量的继续提高上提出了希望。他表示,石景山区委、政府将一如继往地支持研究生院的社会办学工作,并与研究院一起为北京军区的人才培养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力所能及的服务。   北京军区干部部李芳才副部长对研究生院在为北京军区培养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北京军区选择与中科院研究生院合作办学,看好的就是研究生院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形象,经过两年的合作,研究生院在已有的两届学员的教学安排上,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从教材选用到教室设备的落实,从日常学习到后勤服务,都体现出高标准和优良品质,这都证明我们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今年,北京军区将继续加强与研究生院的合作,开办计算机和通信两个专业的工程硕士班,愿军地合作办学之路愈走愈宽。同时,他还对在座的北京军区学员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会上,来宾、教师和学员代表纷纷发言,大家对军队、地方、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和已取得的成果充分肯定,并就在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项目的教学管理、社会办学、军地共建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想法。最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领导还向与会的北京军区学员赠送了慰问品。北京军区班的学员表示: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投入现代化科技知识的学习,不辜负部队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研究生院的培养和石景山人民的关怀。座谈会自始至终气氛融洽,情谊浓浓。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供稿)

  近日,在省人事厅组织召开的湖北省博士后工作会议上,武汉岩土所由于在博士后管理工作方面特色鲜明、成绩突出,荣获“湖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王海琳同志也获得了“湖北省博士后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自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体系以来,岩土所领导以用人制度改革为契机,根据我院新时期科技创新人才战略部署,在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流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博士后流动站办成本所科技人才的蓄水池和科研队伍动态更新的重要渠道。   为激发博士后人员的科研热情,岩土所不仅为博士后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更注意完善激励机制,严格目标考核体系,积极为博士后营造一个敢为人先、敢冒风险、鼓励创新和竞争的环境氛围,使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本所用人的“特区”。   在充分用好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岩土所根据知识创新工作需要,在博士后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方面做了大胆尝试:一是打破博士后在站时间两年的限制,采取在站时间与其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同步的做法;二是对博士后人员尝试项目聘用,试行在站期间择优聘任职称岗位的机制,不仅保证了重点研究课题的延续和博士后人员投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在科研实践中发现人才,把优秀的青年人留下,成为后续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   如今博士后群已挑起了岩土所科技创新的大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获得者刘建军博士,已被聘为本所副研究员。他作为重要的科研骨干参与了“油藏流固耦合渗流、高边坡渗流应力耦合”等方面的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获得者高玮博士,在“仿生算法及其在岩土工程反馈问题中的应用研究”方面有独道之处;吴益平博士在葛修润院士的指导下正积极进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研究”;刘小丽博士在“水库库区滑坡变形机制研究”方面进展顺利;已被聘为本所副研究员并担任课题组长的周辉博士,正带领一个青年团队主攻国家973项目子题“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时空预测与分析评估系统研究”;……。实践证明,岩土所博士后作为固定科研人员的有力助手,不仅推动了该所科研队伍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补充了现有科研人员数量上的不足。 (武汉岩土所研究生部供稿)

  日前,杜克大学(全美大学商学院排名第6位、EMBA排名第4位)商学院副院长John F.Cady以及Jeannette Song(宋京生)等一行四位教授访问研究生院。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石勇教授的陪同下,John F.Cady等来宾参观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校区和中关村教学园区。在玉泉路校区,John F.Cady教授与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高文教授就EMBA合作办学事宜进行了详谈。随后,一行人来到位于中关村教学园区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Jeannette Song教授向管理学院的教师以及政策所徐伟宣教授等介绍了杜克大学及其EMBA培养情况,并与管理学院有关领导就EMBA培养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磋商,会谈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将以坦诚和积极的态度推动合作项目的早日实现。 (管理学院供稿)

  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生力军,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引起关注。为了做好2005年招生咨询工作,大连化物所采取多项措施争取好的生源,如调研生源需求、到高校宣传、制作导师介绍和请学子们来所参观实习。   7月30日,哈尔滨工程大学近40位电化学专业的2005年毕业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化学教研室主任杨萍老师带领下,来到了大连化物所,进行考研咨询和参观。   大连化物所所长助理兼人事教育处处长卢振举介绍了大连化物所的发展历史、取得的业绩、在科技目标凝练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所形成的特色和导师队伍的情况。人事教育处招生主管孙晓珊就学生们提出的考研问题做了细致的咨询。   在所期间,学生们还参观了燃料电池工程中心,并对由大连化物所孙公权研究员和刘浩博士分别做的详细介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同学当即表示要考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生。   参观结束后,杨萍老师表示,希望今后能多到大连化物所来学习,也希望能有一些实质性的合作,并欢迎大连化物所的科学家们能到高校做讲座,从而增强学生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大连化物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