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台湾成功大学管理学院师生一行20人,在成功大学EMBA/AMBA执行长蔡东峻教授和成功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陈嬿如副教授的带领下,前来国科大管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将与国科大管理学院MBA同学一起参加双方合办的为期四天的商业管理实务融合课程。

在欢迎仪式上,国科大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勇教授代表学院,向来访师生致欢迎辞。国科大管理学院MBA中心副主任彭赓副教授向参加项目的同学们介绍了课程安排。成功大学蔡东峻教授和陈嬿如副教授也分别表示了对国科大管理学院的感谢。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是双方进行的首次合作,两位老师也预祝活动成功举办。  

此次由国科大管理学院设计安排的课程,紧密结合了当下的互联网热点话题,充分利用了国科大管理学院在该领域的研究优势;四天的课程,将分别围绕互联网数据挖掘、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命题,展开深度的讲座分析。课程中间穿插百度公司参访环节,并由百度公司命题,同学们分组进行研讨,最终向百度公司进行汇报解决方案。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是对去年11月份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的进一步落实和跟进,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必将为两院后续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益民副教授等和德国马普学会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质谱中心舍甫琴科夫妇,经过多年的合作研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小河墓地3600年前随葬品中鉴定出世界上最早的奶酪实物,该成果于2014年2月18日在科技考古专业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上在线发表。今天,Nature以“Ancient cheese found with mummies”为标题,以“研究亮点”形式报道了上述成果。

该项研究的中方主要专家杨益民副教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罗布泊干旱区史前动植物利用的有机残留物分析:以小河墓地为例”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碳专项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

奶的利用对欧洲农业的传播和欧亚大草原上游牧文化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研究可为家养黄牛在旧大陆的传播、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化和农牧文化的互动提供丰富信息。早在家牛驯化之初,西亚先民就开始制作奶酪或酸奶来应对成人喝奶导致的乳糖不耐症,相关奶制品的制作也随着西亚农业的扩张而传播。曾有学者根据脂质残留物和民族学分析,认定波兰史前陶筛为分离固体奶制品和液体乳清的工具,从而将奶酪制作的历史追溯至公元前6000年,然而,由于缺少古代奶酪实物,人们对早期奶酪的制作工艺仍然一无所知。

该项研究第一次揭示了古代奶酪的制作工艺细节,尤其是并未使用常见的凝乳酶,而是使用开菲尔乳酸菌和酵母菌等共生发酵牛奶,首先制作成一种特别的发酵乳开菲尔(kefir),再经过一定程度的脱脂处理和乳清分离,最后得到开菲尔奶酪。

作为益生菌饮料,开菲尔在20世纪之前,仅在高加索地区和我国西藏地区发现。此次研究将开菲尔的历史追溯到3600年前,也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奶制品。这种开菲尔奶酪有着较低的乳糖含量,更适合有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食用,有助于牛奶利用的传播;同时,固体奶制品具备保质期更长、便于携带等优点,特别适合流动性较强的游牧生活。奶制品的利用,可以让塔里木盆地的先民在不屠宰动物的前提下,持续获得大量的蛋白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恶劣的沙漠环境。

著名科技考古专家王昌燧教授强调,有机残留物分析在国外应用颇广,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尽管杨益民副教授可视为我国最早系统从事有机残留物分析的专家,但实际研究的时间不足6年,这次世界上最早奶酪实物的证实,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有机残留物分析的诱人前景。

3月9日上午,国科大管理学院“思危大讲堂”第七讲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教室举行。讲座现场蔚为壮观,能容纳300人的教室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里,讲台旁都站满了听众,大家满怀热情,聆听了由我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来的精彩演讲。讲座由国科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寿阳主持。

张瑞敏演讲题目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张瑞敏开篇即说:做企业不要想做到成功的那一天,而是要永远追求成功,因为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赶上了时代的节拍,企业就会发展起来。有人认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颠覆自己非常困难,就好比从山巅下到谷底后,再爬另一座山,把自己完全颠覆掉;但张瑞敏认为,最难的还是在于“破立”之间——是把旧的破掉,再把新的立起来,还是破立并举,这是一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而张瑞敏更倾向于破立并举,边破边立。

随后,张瑞敏以海尔为例,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演讲:互联网对企业战略思维的颠覆,新战略下企业组织的颠覆演化,阶段海尔在互联网时代探索的目标。 

张瑞敏首先对比了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对传统企业的战略导向——规模与范围思维的定义与“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对互联网企业战略导向——平台思维的定义,继而指出,所谓平台,就是开放,谁的平台做得最大,谁就做得最好。接着,张瑞敏详细讲述了海尔在颠覆思维下所做的探索,即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战略,以及为实现这一战略采用的工具——ZEUS (战略损益表)和两位点阵表。 

在讲第二大问题“新战略下企业组织的颠覆演化”时,张瑞敏引用了美国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从属理论”,指出了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即“企业战略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从属于企业战略”。海尔集团从2005年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后,就做了组织结构的演化探索,从原有的“正三角组织”,到“倒三角组织”,到“自主经营体”、再到“利共体平台”,最后演化成现在的“企业生态圈”。张瑞敏十分重视观念的改变,认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他非常赞同《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观念。海尔在组织观念演化方面的实践是,员工去“领导”中心,人人成为创客;用户去“企业”中心,成为体验主导,企业进行“轻足迹管理”。张瑞敏对上述三点做了详细解释,还用海尔自身的几个案例,如:雷神团队、空气盒子团队、无尾项目专利池、水交互平台、订单配送、无障碍进入等加以佐证。 

对于第三个问题“现阶段海尔在互联网时代探索的目标”,张瑞敏将其归纳为“三无三化”,“三无”即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三化”即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在“文化无国界”的目标中,张瑞敏讲述了海尔兼并日本三洋白电的案例,批评了日本“唯尊是从”的文化,并希望未来把全世界的资源都整合到海尔中来。 

最后,张瑞敏以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熟知并非真知”为结语,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精彩演讲。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总监汲广强、海尔集团驻京首席代表陈维加、央视网《品牌.国际》频道主任吴纲、国科控股副总经理周湧、台湾成功大学EMBA/AMBA执行长蔡东峻、台湾成功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陈嬿如、国防大学刘增良教授、国科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寿阳、党总支书记魏先华、副院长赵红、院长助理许健、院长助理吕萍、柳卸林教授,以及其他来自国科大、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师生和校友、企业界人士、媒体人士等近500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背景链接: 

张瑞敏是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球享有盛誉的著名企业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被誉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 

海尔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位列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BCG)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第八位。 

创业28年来,张瑞敏始终以创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引航海尔,他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创造了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等经典管理模式。1998年,“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于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也因此成为首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2013年11月30日,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天泰书院举行,宣告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正式成立。

来自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的65位首批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筹备组组长任定成教授主持大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刘晓勘部长代表学会主管机构讲话,对学会履行其使命寄予期望。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马石庄教授代表学会挂靠机构对学会提出建议,并表示校方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学会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斌副教授介绍了学会筹备过程并做筹备工作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孙小淳研究员宣读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同意作为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复(京科协函〔2013〕11号)”。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史研究室主任张法瑞教授宣读“北京市民政局行政许可决定书(京民社许准筹字〔2013〕1139号)”。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宣读“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章程草案”。北京科技大学孙雍君副教授宣读“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选举办法(草案)”。首都师范大学李艳平教授宣读“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草案)”。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办法、会费标准和管理办法。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选举了由18名常务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选举任定成为理事长,孙小淳、张法瑞、李建会、李艳平、孙雍君为副理事长,李斌为秘书长。监事会选举方晓阳为监事长。选举结束后,正副理事长分别发表了讲话,常务理事会召开了会员座谈会。部分会员代表就学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待将学会建设成注重传统科学文化研究、具有国际学术眼界、交流纯正学术成果的学术组织。

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是由北京地区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及相关领域的学者自愿发起成立,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其宗旨是团结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教师、学生、媒体人、企业科技工作者、地方志撰写者、科技战略和政策研究者,通过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咨询建议、出版书刊、普及知识等活动,促进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繁荣和人才成长,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发挥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的社会功能。学会的相关组织和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北京市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佐佐木力、张增一、胡志强和肖显静四位教授,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杜扬博士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大会。龚鹏程教授、佐佐木力教授以及北京时代天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永梅董事长在大会上致辞,祝贺学会正式成立。

最近,学会已经办理完毕学会成立和注册登记的所有手续。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网站6日发布消息,中国科学院经研究决定,高鸿钧、郭正堂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据了解,2014年国科大将开始招收本科生。

高鸿钧简历:

高鸿钧,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8月生于安徽省怀远县。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1991年、1994年先后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的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个分子转子,实现了大面积有序阵列的组装并对其转动行为进行了有效的调控。发现了单个磁性FePc分子在Au(111)表面上的Kondo效应,提出了利用分子在不同吸附位置构型不同的原理对单分子自旋态进行调控的途径。首次在单个分子水平上实现电导转变,显示了未来用作信息存储的可能性。曾获2010年德国洪堡研究奖,2009年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2008年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郭正堂简历:

郭正堂,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研究员。1964年生于山西省应县。1983年于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法国波尔多大学第四纪学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法国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环境地质系获博士学位(土壤学)。199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后留所工作。1993年任副研究员,1996年任研究员,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2006年期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曾当选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古气候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古全球变化(PAGE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环球环境大断面(PEP-II)”国际项目共同负责人。现任全球变化中国委员会古全球变化工作组组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土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第四纪研究》常务副主编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成员。  

 

相关阅读:

【中科院人事局】中国科学院关于高鸿钧、郭正堂任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