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我校在玉泉路园区办公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迎新年座谈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苗建明、副校长侯泉林与石耀霖、王昌燧、郭田德、谢正观、郑阳恒、章文波等20余位来自九三学社、民革、民建、致公、台盟等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贺新年,畅谈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组织统战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苗建明同志主持了座谈会并介绍了学校今年的主要工作情况。他特别指出,当前及今后,学校有三项重点工作要做好,一是不断深化院所融合,完善体制机制,将科研学术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一线高水平科研人员转为优秀师资队伍,集成共享全院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完善四个校区运行模式。雁栖湖校区已经启用,学生住宿条件改善,但医疗条件、娱乐设施等生活保障条件尚不足。多校区并举的运行模式需完善;三是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不断规划学校发展,优化队伍建设,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等。

侯泉林同志作了发言,向大家介绍了学校当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他指出今后学校将继续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同时还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水平。他还就教职工薪资待遇等方面的情况作了说明。

在宽松、祥和的气氛中,与会人员纷纷发言。石耀霖院士对十八大以后国家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表示欣慰,同时指出,学校新校区启用,不久也要招收本科生,硬件条件好了,但教师的水平如何提高,专兼职教师如何适应学校不断地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解决的问题。他还就本科生招生提出了具体建议。

王昌燧、郑阳恒、王多君、钟志萍、谢正观、章文波、郭田德等与会人员相继发言,针对国科大的发展定位、高端人才的引进、实验室的建设、本科招生的准备工作、优秀生源吸引和招生宣传、教职工的职称晋升和薪资待遇、核心课程的建设、深化院所融合的举措、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升、校友会的建设等方面,坦率地发表了看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苗建明、侯泉林同志对大家的建言献策表示衷心感谢,对谈到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并代表学校向与会人员及因故未能参会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祝贺新年,期望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继续以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建言献策,为国科大更好更快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讯(记者 汪雅露)2013年12月26日上午,由离退休处组织的老教授协会年终工作交流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办公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张瑜、马先一及潘云唐等20余名老教授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张瑜教授就近年来关于钱学森先生教育思想的报告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

张瑜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是钱学森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学生。从2007年开始,张瑜开始通过发表文稿、编著出版书籍及接受主流媒体采访等方式弘扬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及其高尚品德。

在本次交流会上,张瑜高度赞扬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直至晚年,钱学森依然为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问题担忧和思虑。“钱老在中科大实际主持近代力学系的工作八年(1958-1965)以上。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家喻户晓;但他作为教育家的一面,他的付出、建树、与卓越贡献却鲜为人知”,张瑜遗憾地说道。会上,张瑜也提及钱学森先生对他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张瑜汇报了自己近些年在弘扬钱学森教育思想上所作的工作。自2007年至今,他累积发表文章11篇,著有30万字的《钱学森与中国科大力学系火箭组》一书,并于2009年春分别接受了央视与凤凰卫视采访。从2011年9月至今,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年逾古稀的张瑜更是以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先后在全国132所高校进行了140场报告,应邀在中科院力学所等高校以外单位的讲座也有12场。在这132所高校中,有68所属“211”院校,占讲座过的高校半数以上,其中包括34所“985”院校(全国“985”高校共39所)。在这两年讲座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除我国中心区域外,还去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以及海南等地。张瑜也讲述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比如在青海作报告的时候,因高原反应,讲座中途不休息根本无法继续。但是,就是这种艰辛的境况下,他还是希望趁自己还走得动,能再坚持半年左右,将这个宣传活动再做些拓展。“我想,自己的精力、体力允许做这件事的时间不很多了,尽自己的可能吧!我们自己和那一代学生,以及我们的国家都是钱老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受益者,希望教育界能够传承与发扬钱老的精神与智慧,不因不了解、不学习、不研究钱老的教育思想与宝贵经验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工作蒙受不应有的重大损失”,他坚定地说道。会议中他也对同是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首届毕业生的的老同学说:“把演讲稿拿去您也能讲,我知道的事您都知道。”他呼吁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与会者对这份工作的评价都很高,王文涛教授谈到:“现在的媒体总是给负面消息很大的版面,对科学实干精神宣传少。我们组织的这种科学教育报告团很好!”同样以演讲者身份活跃于社会各地的潘云唐教授认为:“我们这些人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小康生活,对报酬什么的都不太看重了。能给个讲台,我就很高兴了。”同时,作为老科学工作者,很多会员觉得多参与社会活动,将自身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代,不仅对自身是一种鼓舞,也能发挥余热贡献社会。

12月22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办、中国科学院合唱团承办、国科大团委协办的《科苑放歌——喜迎新年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合唱团成立十五周年合唱音乐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准时拉开序幕。参加本次合唱音乐会演出的有中国科学院合唱团、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合唱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合唱团、民族管弦乐队。整场音乐会歌唱祖国、歌唱美好,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听觉盛宴。

国科大博士合唱团献唱三首歌曲,分别是《红旗飘飘》、《天路》、《祖国颂》。青年学子们青春飞扬、热情洋溢,既传承了老一辈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又注入了年轻一代的热血活力,让在场的老科技工作者们纷纷叫好。

 国科大民族管弦乐队也带来了《送君》、《加伏特舞曲》、《赛马》三首器乐演奏,演奏娴熟而生动。据了解,这三首演奏曲目是民乐队特意为参加此次音乐会而准备的。

 本次音乐会在中科院合唱团演唱的《科学旗帜高高飘扬》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科学家们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融进歌声里,共同唱出了科院人对于美好未来的希冀。

算算来北京有足足2个月了,也习惯了一睁眼就见阳台外雾霭茫茫的一片,博合的秋游却也是在今天,所以便收起了有些暗晦的心情,背起曲谱和零食就响当当上路了。

北京的秋天我是知道的,从小就会背“一片一片又一片,香山红叶红满天”,坐公交的时候也会看到澄澄碧碧的火炬树,这是在南方没有的景象,树种和气候都有原因,想着日后要去版纳那个四季葱绿的大雨林,在北京这一季的秋确是难得的机会。

目的地是北宫森林公园,地铁和公交所过的地方尽是一些老站名,古城、漫水桥,感觉像是要去探寻一些古老的秘迹。

不间断的说笑和时不时蹦出来的一两句婉转的小调,让车上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下车就嗅到了秋天的味道,元宝枫、黄栌、银杏毫不吝啬在公交站牌旁边站成最美的姿态,不用问路,沿着那一条赤橙黄绿的小道拾阶而上就对了。

到售票处的路蜿蜒绵长,但是肯定没有哪一个人抱怨过它长,都愿意这条路再长一点我倒是相信的,元宝枫、黄栌、银杏作为主角,此时在路两旁长得更为灿烂是不用说了的,华山松还甘愿用他的深绿为着两位主角配色,波斯菊可就没那么安分了,在红叶碧树里大胆举着她天使般的脸庞,也不管什么配色不配色了,红的紫的粉的白色全都刺啦啦地摆出来,但是她那傲慢的样子却引不起人的一丝恼怒,却叫人像小王子一样,把她深深呵护,为这弱小的生命娇美的样子深深折服。

这样天堂般的一路,怎能不叫人歌唱。有人捡了红叶别在吉他上,有人把各色的叶子攥了一把,渐变成一个秋的模样,对于这番景色的惊呼或是沉思,把嗓子或者内心填满满的,自然为我们开了嗓,唱什么歌都没了章法,随心起一个调,就能博得一片共鸣,无论是抑扬顿挫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还是婉转悠扬的《阿细跳月》或是气势磅礴的《祖国颂》,我们都能把他唱进这浓浓的秋色里,边登山边歌唱,有时候一句哼鸣被渐次升高的台阶天然切分成了好多段,却也让人乐不可支。

随着时间和位置的推移,早上那沉沉的雾霭竟然退掉了厚厚的一层,有时候转过一个山头,惊奇发现对面山上一片红树冉冉。走着走着就到了三迭水景区,残荷、索桥、飞流、水帘洞,举着相机却也拍不出那种萧而不索的味道,干脆就停了脚步,在流水哗啦的声响里围坐拜月亭。

饭饱休足之后,又继续上路了,我们带着歌声绕了好几个圈,不知所处,不问所去,就这样,一帮人马带着不断的歌声绕着无尽的山路循着不绝的秋红竟然就到了一个观景台,从观景台上看下去,是一片白白朦雾,零星可以看到一撮撮红色。

我想,站在舞台上,镁光灯亮起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种感觉吧,正在这样想时,团长要我们列队准备排练,虽然往来的人不多,但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就好像这是一场山顶的演唱会一样。碰巧的是,“幺妹儿”、“西山的阿细”、“聪明的郎”几位领唱都来了,还有吉他做伴奏,而我们又人手拿着乐谱,演唱会就这样开始了。

从《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到《菊花台》一首首唱下来,虽然都是平时排了一遍又一遍的曲目,但是此时此刻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突然很想成为观景台周围的观众中的一个,听一听四个声部合起来的声音是怎样,我知道那定是好听的,合唱的力量就在这里,任何一个声音都是所有人的气息汇合而成,有主角有背景但是展现的却总是一片繁茂的景象,突然想起上山前的那一段天堂般的路,她的蜿蜒曲折,她的层次分明却又欣欣向荣,不就跟我们这摇曳着的合唱一样吗?

结束了演唱会,我们小队人马又带着余音向山顶奔去了,另一队则驻扎在了观景台上。一路上又看见了三三两两的波斯菊和快开残败的黑心菊,空气也越发清新,我们几个小A2也放开嗓子,学着领唱那高不可及的“密麻麻,牛羊盖满天山外~~~”,竟引得一位阿姨也想秀一手,青藏高原却总是卡在喉头上不去,这时旁边一位姐姐顺势高高亮了一嗓,顿时惊呼高手在民间,更感叹音乐种让人快乐的魔力。

从山顶折回到观景台,看有人玩弄着吉他,我们就凑上去,跟着唱起来,“老男孩”“遇见”“唯一”“传奇”……山顶的KTV似乎又开工了,平时那些界限分明的男高男低女高女中都变成了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唱着我们的青春,那一首《一生有你》的时候,几近落泪,说不上原因,就是看着满目的山色,听见吉他的音色和我们嗓子里漾出的旋律,感觉应该用一个微笑的表情和一双湿润的眼窝来诉说感动。

回程还是歌声相伴,同样的曲子,同样的旋律,却总有唱不完的情绪在里面,或许这一趟没有探到深不可测的秘境,但却开始渐渐体会到音乐无穷尽的魅力,慢慢领悟北国的秋可以深到何种程度,按着拍子不停回转手里拈着的一片透红的枫叶,就用它来纪念这一程吧。

 

记者手记:再翻翻一路上拍的照片,竟然发现这一路却是一番秋天的合唱,元宝枫、黄栌、银杏举着透红透黄的叶子,是男高女高延绵不绝的主旋,苍山和深绿的华山松深沉稳重的面孔是男低女中的浑厚有力伴唱,而波斯菊、黑心菊、大金鸡菊风姿绰约的身姿就是那风骚独领的领唱,还有流水和轻风组成了浑然天成的伴奏,最绝妙的是平平仄仄的山路蜿蜒成了最大手笔的指挥。

12月17日下午,我国著名军事科技专家、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周世光教授做客国科大“明德讲堂”,在阶一6教室为我校学生作了《中国周边军事态势与国防现代化》的专题讲座,近300名学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学生处处长谭红军老师主持。

周教授从中国周边的军事态势讲起,全方位分析了当前中国周边复杂、严峻的军事形势,重点分析了钓鱼岛、南海岛礁等海上争端问题。随后,周教授从“两弹一星”入手,回顾了我国国防事业曲折而伟大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我国核武器、军事航天、海军装备、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他指出,强大的国防才是国家安全最有力的保证。

周教授在讲述过程中提到了许多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军人、科学家的英雄事迹,号召各位同志向先辈们、英雄们学习,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追思。

周教授的讲座以大量的图片、翔实的数据、敏锐的思维、幽默的语言、理性的思辨、深刻的分析,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同学,大家听得兴趣盎然,会场多次爆发热烈的掌声。

在讲座的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对自己所关心的国家大事或国防问题与周教授交流,有的同学表达了自己参与讲座的感想。现场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最后,周教授深情寄语广大学子:希望大家读一读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书,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切希望我校学生能发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讲座末尾,周教授站起来行了一个军礼,希望大家为中国的复兴做最大的努力!同学们肃然起敬,会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发挥余热,摇旗呐喊的周教授也是送给为中华复兴拼全力的自己!会后,学生普遍认为这场讲座给自己的身心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同学们立志要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以英雄为榜样,利用自身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