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师恩】他们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

  • 步凯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1-09-08
  • 1169

最近网上流行个帖子,大概是说《一不小心就读博士了》。可能这并不是个别人的想法,几年前还在琢磨考大学的我们,竟然也读到研究生了,有时候回想起来,这确实是个让人觉得有些传奇的过程。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科苑学子来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求学历程可能并不是“一不小心”那么简单。比如,多少年来来无数位老师曾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周孝正,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经在讲座中说自己是人民大学的教师,简称人民教师。在他的心里,“人民教师”代表着神圣和光荣。

 

教师节临近了。教师节总是学生们讨论的话题,全班同学给老师写张贺卡,送老师一件小礼物,上课的时候一起期待着老师看到礼物的惊喜。这样的经历一直在求学生涯中延续,屡试不爽。

 

小学的班主任带完我们六年,就退休了,我们班是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至今还记得,一位年近花甲老人,在毕业典礼之后痛苦流涕的场景。后来老师搬家,学校合并,没有了老师的联系方式。前几个月,母亲在家附近的超市碰上了小学班主任,想想毕业也已经十年了,班主任一眼认出了我母亲,第一句话竟是“步凯还好吧”。

 

恍惚中,时光停滞,岁月静好。宛如十年前。这是能够穿透时间的感情力量。

 

在各种对于老师的感谢中,有一段话记忆至深,来自于朱学勤老师《风声、雨声、读书声》一书的前言:“在这本小集子得以出版之际,我不能忘怀我的三位导师,硕士导师何汝璧,博士导师金重远,博士答辩主持人王元化。在我艰难困厄的时刻,他们接纳了我,保护过我。”

 

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一位老师跟我说过,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一位老师送来一本书,里面夹着一个小书签,“祝考试顺利成功。”这张书签至今贴在我的写字台前,有谁能够忘记如此珍贵的回忆。

 

翻出本科毕业论文的后记,其中一段写着,“我敬爱的老师们,面对家庭、事业的各种困难与压力,传授给我知识,教授给我方法,教给我做人的品格和准则,很多次谈话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一段文字,仍有难以抗拒的亲近感。

 

最近网上还有个帖子,说看同学的状态无非三种:出国的在拍照和做饭,工作的在培训和等工资,上研在吃苦和吃苦。这个帖子后面尾随着各种吃苦的回复。这样的理解不免有些片面。研究生的苦来自于做研究的基本准则,来自于导师的严格要求。我一直不同意把倒是承做老板,暑假和导师出去开会,很多老师跟我们几个晚辈说起,“你们李老师对你们就像对自己孩子似的。”这个时侯,心里感觉“老幸福了。”

 

在科苑,除了接触任课的老师,能够有机会参加了创新1+1、暑期学校等等活动的采访。无论是在心理所,对地中心,巴斯德研究所,还是物理学院,信息学院,尽管各位被访老师的研究领域不同,具体工作不一,但谦虚儒雅的气质,平和乐观的心态,睿智幽默的谈吐,真挚专注的态度成为他们的共同点。采访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他们热爱学生,与学生一起深入灾区收集研究数据,与学生一起熬夜探讨学术论文,他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了解学生的现实压力。正是这样的导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中科院的各个研究所之中,培养着学术研究的后备人才。

 

教育是民族发展振兴的希望,教师既是知识分子,也培养知识分子,他们保持着对社会敏锐的感知,坚守着正义与良知。行为人师,学为师范,他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他们以自己的思想教人,用自己的言行育人。也因此,教师促成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默默推动着一次次社会的革新与进步。

 

所以,我们庆祝教师节,对老师说上一句“您辛苦了”,为老师送上一声“节日快乐”。

责任编辑:步凯

相关链接